天天看点

杨迪回忆抗美援朝关于第 6次战役怎样打为什么又不打了的真实内情

作者:白马茶馆

关于第 6次战役怎样打,为什么又不打了的真实内情

杨迪回忆抗美援朝关于第 6次战役怎样打为什么又不打了的真实内情

1951 年 6 月 10 日,第 5次战役结束后,据我所知,当时美因政府已通过中立川和当时苏联,向大陆提出在朝鲜谈判停战的要求。彭总在 7 月 l日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中说:“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我能掌握和平旗帜,对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均有利。坚持以不八线为界,双方均过得去,如美闰坚持现在占领区,我即准备八月反击。”彭总还设想:如敌北犯甚急,第3 、第 19 兵团准备不及,即以于 U 任一线防御的部队加.梯队 4 个军于 8 月中旬“进行中等性的战役”。

彭总根据他上述构想,即指示志司作战处拟制准备第 6 次战役的作战计划,预定先以第一梯队 10个军发起战役反击,集中兵力歼灭美军第 3 师和土耳其旅。第二步,伺机歼灭美 25 师(两个团)和南朝鲜军第 2 师.另以 5个师作为战役第二梯队,视情况继续发展战果。

志司作战处遵照彭总的意图和指示,即拟制了第 6 次战役预定方案,准备待朝鲜雨 季过后,于 8月中旬实施。

1959 年,彭总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时,也涉及到抗美援朝战争。有人说,第 6次战役计划是彭德怀擅自制定的,违背了毛主席确定的打小歼灭战的方针,脱离了当时我军的实际,“搞左倾军事冒险”,并以此定为彭总“与中央对立”的罪状之一。时至今天,彭总的冤案已得到平反,但第6 次战役计划,仍然是被否定的。

杨迪回忆抗美援朝关于第 6次战役怎样打为什么又不打了的真实内情

对这个问题,我反复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我记得很清楚,彭总指示我们志司作战处制定第 6次战役计划,是依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制定的,怎么能说是彭总擅自制定的呢?为了把这个情况写清楚,写准确,我与在军事科学院的当时志司作战处作战科长孟照辉同志通了电话。我们两人用电话进行了几次较长时间的对话,一直到交谈清楚。

孟照辉同志说:对第 6次战役计划的一些说法,多是同打小歼灭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有必要先说说毛主席关于打小歼灭战的指示和彭总对这一指示的态度。毛主席总结了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的历次战役经验,于1951 年 5 月 26 日第 5次战役即将结束时,指示说:“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施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迁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 …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这样,再打二四个战役,则其士气非降低不可,其信心非动摇不可,那时就可以作一次歼一个整师或两三个师的计划了,过去我们打蒋介石的新一军、新六军、五军、十八军和桂系的第七军就是经过这种小歼灭到大歼灭的过程的。我军入朝以来,五次战役,己经完成了这种小歼灭战的一段路程,但是还不够,还须经过几次战役才能完成小歼灭战阶段,进到大歼灭战的阶段。至于打的地点,只要敌人肯进,越在北面一带越好,只要不超过平壤、元山就行了。”在打小歼灭战的方法样式和规模上,毛泽东上席指出;“一次使用三、四个军(也可多一点),其它部队整补待机,有机会就打。如此轮番作战,在夏秋冬三季将敌削弱,明春(注:1952 年)则可进行大规模的攻势。”

孟照辉说: 5 月 27日,彭总致电毛主席,非常明确地表示说:“军事方针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当按照执行。”紧接着彭总便根据毛主席指示,草拟了一封信,报送毛主席审批后,于6 月 2日,即将此信转发给志愿军各军。这就可以看出彭总是完全拥护和执行毛主席打小歼灭战的指示的,根本没有同毛主席“与中央对立"、

我说:"老孟,我听了你说的情况后,我认为这是有人妄图将毛主席在战役上的打小歼灭战与毛主席后来的阵地防御作战时指示的‘零敲牛皮糖’在战斗上的小歼灭战,有意地混淆起来,诬陷彭总,对不对?

老孟说:你说的完全对,就是这么回事。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小歼灭战方针,是要继续削弱敌人,向打大歼灭战过渡。它不同于实行阵地防御作战以后,我军进行的以敌人连排单位为歼击目标的那种零打碎敲的小歼灭战,因此,不能以后者来衡量当时的作战训划。

孟照辉说:“抗美援朝战争连续进行了 5 次战役以后,战争双方已成势均力敌,都在谋求新的战略。 1951 年 5 月16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定,准备同中朝进行停战谈判,谋求所谓‘光荣的停战' 5 月 31 日,关国直接向苏联作出了表示。 6月4日,毛泽东同金日成在北京会谈作战方针问题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并征询了斯大林的意见。”这就是说,此时,敌我双方正在酝酿进行停战谈判,第6次战役计划是在这形势背景下制定的。评说第 6 次战役计划不能脱离这一基础。

1951 年 6 月 11日,毛泽东主席致电彭总,告知关于作战问题与金日成首相会谈的结果。毛泽东说:“已和金日成谈好,目前两个月不进行大的反攻战役,准备八月进行一次有把握的稳于f稳扎的反攻。””我认为,这一设想很明显是在双方酝酿进仃停战谈判的情况下提出的,因而不可否认已考虑到了可能进行谈判的囚素,也就超出了原来打小歼灭战的设想。7 月 1 日中朝发表声明,同意举行停战谈判。 7 月 2 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与金日成,提出我军要“极力提高警惕。 … …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我军必须举行大举反攻,将其打败。”毛泽东主席已非常明确地将作.钱日的着眼于配合停战谈判了。这是制定第 6次战役的内部背景情况。

对于第 6 战役推迟的内情是怎么回事?孟照辉说:有材料证实 . 1951 年 7 月 24日,彭总向毛主席报告了他对停战谈判的看法和我军作战准备。彭总说:“美帝国主义处于矛盾状态中,我再有几次战役胜利,...........坚持有理有节,经过复杂斗争,和平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继而彭.总提出:“我(军)于八月中争取完成战役反击准备。如敌不进攻,则至九月举行。"7 月 26日毛主席复电同意彭总意见,毛泽东主席说:“在停战协定没有签订、战争没有真正停止以前,我军积极准备九月攻势是完全必要的。”停战谈判进入确定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的讨论时。美方反对以‘三八线’为界,借口要凭其海空优势,企图不战而夺取我方12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以军事进攻相威胁。为打击敌人疯狂气焰, 8 月 8日彭总将战役反击的决心部署上报毛主席。彭总在报告中说:“准备连续激战二十天至一个月,我第一梯队九个军疲劳伤亡不能再战时,将第二梯队 …… 共九个军适时投入作战,再持续一个月的攻势。 … …打破以往六、七天短时攻击。每月消耗敌四万左右,美帝似有可能屈服求和。”

我对孟照辉说:“对对对,我想起来了, 1951 年 8 月 17日,彭总指示志司作战处,以联司名义向部队下达作战预令,即 《 第六次战役预定方案 》 。预定先以第一梯队l0个军发起战役。首先集中兵力歼灭美军第 3 师和土耳其旅。第二步伺机歼灭美军第 25 师(两个团)和南韩军第 2 师。另预定以 5个军组成战役第几梯队,视情况继续发展战果。”

我又说:“邓华副司令员在开城参加停战谈判,他收到联司 8 月 17 日电报后,即于 8 月l8日发电报给彭总。我记得邓华副司令在电报中对彭总建议的大意是:如果目前不立即进行战役反击,也当尽可能作战术反击,收复一些地方,将我与敌人的接触线向前推进,以便于我更好地了解敌人阵地情况及其坚固程度。彭总在答复邓华的电报中,表示同意邓华的意见。并向邓华特意说明8 月 17日的预备命令,是要把全军动员起米,积极准备作战,而不是具体部署。”

孟照辉说:你刚才说的情况,与原始材料基本上是相符合的。 1951 年 8 月 19日,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代总长,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对彭总以联司名义 8 月 17 日的预令进行研究以后,以中央军委名义下达指示,确定 9月战役计划,“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军委分析了当时谈判形势和敌我双方情况,指出:“在作战上,我们也泛获与谈判的要求相配合,相适应。现在我们握有重兵在手,空军、炮兵逐步加强,敌人在谈判中对此不能不有顾虑,现在以不发动战役能掌握主动。”

8 月 21 日和 22日彭总两次致电军委,同意军委对情况的分析和提出的方针。决定:“九月战役改为积极备战,防敌进攻,准备适当时机反击。如敌暂不进攻,待十月再决。”

8 月 21 口,毛主席电示彭总,要彭总认真考虑邓华 8 月 18日的建议。毛主席还向彭总提出:“九月份能台进仃此种战木反击”。 8 月23日彭总复电同意毛主席的指示。彭总说:“九月不举行大的战役进攻时,可选择伪军突出部举行局部进攻。”

我们当时只知道彭总指示要作战处如何制定第 6 次战役的计划方案,以后又要我们如何修改方案,而不知道上层的这些内情。第6 次战役没有实施,是由于敌人为了配合其在板门店的谈判,己开始对我施加军事压力即是在 《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 》 中写的 《粉碎敌人 1951 年的夏秋局部攻势 》 那一节我军经过 5 个月的反击作战,粉碎了敌人夏秋季的局部攻势,歼灭敌人 16万余人。敌人承认进攻失败'得不偿失’,被迫于11月 27日与我方达成军事分界线协议。自此以后,战争已重点转到阵地防御作战。情况变了,第 6次战役计划自然也就不再提及了.

根据孟照辉同志所说的这些内情,我有以下两点认识:第一、第 6次战役计划的制定与停止执行。完全是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绝不是彭总的擅自行为'与中央对立’:第二第 6次战役计划的气势很大,但歼敌目标不大。这说明,我们在制定战役计划时已吸取了以往张口太人,不易全歼敌人的经验,而不是在图谋打大歼灭战。有人说彭总仍图大打,以报第5 次战役转移时受到损失之仇,这种认识不仅没有根据,而且是很错误的"。

孟照辉同志完全同意我的看法,明确指出当时制定第 6次战役计划是完全必要的,是形势的要求,作战处制定的计划是符合彭总和中央军委的意图的以后,中央军委确定的备而不发,以确保主动,是非常正确的。

探讨第 6 次战役计划.不仅是为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且还是为了从中得到教益.对第 6次战役计划制定的前前后后和一系列的指挥实践活动全面的正确的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研究毛主席、中央军委和彭总驾驭战争的艺术和战场的指挥艺术,是很有意义的,从中使我们受到很多很深的教益。比如,第一、军事斗争服从政治斗争的原则,具体运用到作战问题上应如何体现。具体地说,作战的目的性和时机的选择应当如何配合和适应政治(谈判)斗争的需要;第二、战争指导者和战场统帅,应如何争取和保持自己的主动,如何在作战部署中体现动员全军指战员的作战积极性,等等,彭总在考虑作战部署时,把动员全军指战员的作战积极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是很有启迪的;第三、中央军委最后确定重兵在握,备而不发,以确保主动的方针,在战争指廿艺术上是具有深意的创举,并且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从敌人方面当时的内部情况,也充分证明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战略、战役决策不仅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非常英明正确的。

据战后美国公布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侮半月向安理会送的“联合国军作战报告”和外国报导中透露,当时敌人得知我军备战活动后,其内部颇为不安。李奇微在报告上屡屡提醒安理会,中朝军队要发动攻势。他说:“大批中共增援部队己开到韩国,强大的炮兵预备队已开到前线,正在准备发动新攻势。”“正在进行兵员补充.大力加强兵站基地等备战活动,并取得很大进展。”“敌人的人力、装备、补给品,足以试图发动一次重大攻势。’“敌人很快要发动第6次攻势。”等等。美国专栏作家艾伦写的一篇“内幕报份”说:李奇微己向美国决策当局呈交了一份停战谈判进行以来“最暗淡的报告”。李奇微“最关切的问题是:敌兵(指我军后方)的不样发展,明自显示共产党准备一侯天时转好,即发动全面战争。… …共产党利用战斗沉寂之时,不只是建立他们的地面部队实力。并且还大肆扩充其空军的力量。现在从最低估计,共产党可能一次出动喷气战斗机六百架… … 地面上的情况也是同样令人郁闷。最近估计是,共军实力超过九} -万人。”据称,李奇微这个报告,在美国决策当局已引起强烈震惊。曾有人“急于主张韩境停战”,并力促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检讨一下韩战的全盘战略。”

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第 6次战役的准备,对敌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它束缚了敌人的手脚。在当时,敌人百般阻扰拖延停战谈判,却不敢使谈判破裂;想对我施加军事压力,迫我属服,也只能实施局部进攻,而不敢实施全面进攻。敌人的决策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敌人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同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的重兵在握,备而不发的方针是有直接关系的,起码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古人言兵有“不战而屈人之兵” 说,我想,第 6 次战役的准备活动,应属之无愧。

这就是彭总准备进行第 6 次战役计划的真实内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