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迪回憶抗美援朝關于第 6次戰役怎樣打為什麼又不打了的真實内情

作者:白馬茶館

關于第 6次戰役怎樣打,為什麼又不打了的真實内情

楊迪回憶抗美援朝關于第 6次戰役怎樣打為什麼又不打了的真實内情

1951 年 6 月 10 日,第 5次戰役結束後,據我所知,當時美因政府已認證中立川和當時蘇聯,向大陸提出在北韓談判停戰的要求。彭總在 7 月 l日給毛澤東主席的電報中說:“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争取和談達到結束戰争的方針是完全必要的。我能掌握和平旗幟,對北韓人民和中國人民均有利。堅持以不八線為界,雙方均過得去,如美閏堅持現在占領區,我即準備八月反擊。”彭總還設想:如敵北犯甚急,第3 、第 19 兵團準備不及,即以于 U 任一線防禦的部隊加.梯隊 4 個軍于 8 月中旬“進行中等性的戰役”。

彭總根據他上述構想,即訓示志司作戰處拟制準備第 6 次戰役的作戰計劃,預定先以第一梯隊 10個軍發起戰役反擊,集中兵力殲滅美軍第 3 師和土耳其旅。第二步,伺機殲滅美 25 師(兩個團)和南北韓軍第 2 師.另以 5個師作為戰役第二梯隊,視情況繼續發展戰果。

志司作戰處遵照彭總的意圖和訓示,即拟制了第 6 次戰役預定方案,準備待北韓雨 季過後,于 8月中旬實施。

1959 年,彭總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時,也涉及到抗美援朝戰争。有人說,第 6次戰役計劃是彭德懷擅自制定的,違背了毛主席确定的打小殲滅戰的方針,脫離了當時我軍的實際,“搞左傾軍事冒險”,并以此定為彭總“與中央對立”的罪狀之一。時至今天,彭總的冤案已得到平反,但第6 次戰役計劃,仍然是被否定的。

楊迪回憶抗美援朝關于第 6次戰役怎樣打為什麼又不打了的真實内情

對這個問題,我反複回憶了當時的情況,我記得很清楚,彭總訓示我們志司作戰處制定第 6次戰役計劃,是依據毛澤東主席的訓示制定的,怎麼能說是彭總擅自制定的呢?為了把這個情況寫清楚,寫準确,我與在軍事科學院的當時志司作戰處作戰科長孟照輝同志通了電話。我們兩人用電話進行了幾次較長時間的對話,一直到交談清楚。

孟照輝同志說:對第 6次戰役計劃的一些說法,多是同打小殲滅戰聯系在一起的。是以,有必要先說說毛主席關于打小殲滅戰的訓示和彭總對這一訓示的态度。毛主席總結了志願軍入朝作戰後的曆次戰役經驗,于1951 年 5 月 26 日第 5次戰役即将結束時,訓示說:“曆次戰役證明,我軍實施戰略或戰役性的大遷回,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 …打美英軍則在幾個月内,隻實行戰術的小包圍,即每軍每次隻精心選擇敵軍一個營或略多一點為對象而全部地包圍殲滅之。這樣,再打二四個戰役,則其士氣非降低不可,其信心非動搖不可,那時就可以作一次殲一個整師或兩三個師的計劃了,過去我們打蔣介石的新一軍、新六軍、五軍、十八軍和桂系的第七軍就是經過這種小殲滅到大殲滅的過程的。我軍入朝以來,五次戰役,己經完成了這種小殲滅戰的一段路程,但是還不夠,還須經過幾次戰役才能完成小殲滅戰階段,進到大殲滅戰的階段。至于打的地點,隻要敵人肯進,越在北面一帶越好,隻要不超過平壤、元山就行了。”在打小殲滅戰的方法樣式和規模上,毛澤東上席指出;“一次使用三、四個軍(也可多一點),其它部隊整補待機,有機會就打。如此輪番作戰,在夏秋冬三季将敵削弱,明春(注:1952 年)則可進行大規模的攻勢。”

孟照輝說: 5 月 27日,彭總緻電毛主席,非常明确地表示說:“軍事方針訓示是完全正确的,當按照執行。”緊接着彭總便根據毛主席訓示,草拟了一封信,報送毛主席審批後,于6 月 2日,即将此信轉發給志願軍各軍。這就可以看出彭總是完全擁護和執行毛主席打小殲滅戰的訓示的,根本沒有同毛主席“與中央對立"、

我說:"老孟,我聽了你說的情況後,我認為這是有人妄圖将毛主席在戰役上的打小殲滅戰與毛主席後來的陣地防禦作戰時訓示的‘零敲牛皮糖’在戰鬥上的小殲滅戰,有意地混淆起來,誣陷彭總,對不對?

老孟說:你說的完全對,就是這麼回事。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小殲滅戰方針,是要繼續削弱敵人,向打大殲滅戰過渡。它不同于實行陣地防禦作戰以後,我軍進行的以敵人連排機關為殲擊目标的那種零打碎敲的小殲滅戰,是以,不能以後者來衡量當時的作戰訓劃。

孟照輝說:“抗美援朝戰争連續進行了 5 次戰役以後,戰争雙方已成勢均力敵,都在謀求新的戰略。 1951 年 5 月16日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定,準備同中朝進行停戰談判,謀求所謂‘光榮的停戰' 5 月 31 日,關國直接向蘇聯作出了表示。 6月4日,毛澤東同金日成在北京會談作戰方針問題和和平解決北韓問題,并征詢了斯大林的意見。”這就是說,此時,敵我雙方正在醞釀進行停戰談判,第6次戰役計劃是在這形勢背景下制定的。評說第 6 次戰役計劃不能脫離這一基礎。

1951 年 6 月 11日,毛澤東主席緻電彭總,告知關于作戰問題與金日成首相會談的結果。毛澤東說:“已和金日成談好,目前兩個月不進行大的反攻戰役,準備八月進行一次有把握的穩于f穩紮的反攻。””我認為,這一設想很明顯是在雙方醞釀進仃停戰談判的情況下提出的,因而不可否認已考慮到了可能進行談判的囚素,也就超出了原來打小殲滅戰的設想。7 月 1 日中朝發表聲明,同意舉行停戰談判。 7 月 2 日毛澤東緻電彭德懷與金日成,提出我軍要“極力提高警惕。 … …如遇敵軍大舉進攻時,我軍必須舉行大舉反攻,将其打敗。”毛澤東主席已非常明确地将作.錢日的着眼于配合停戰談判了。這是制定第 6次戰役的内部背景情況。

對于第 6 戰役推遲的内情是怎麼回事?孟照輝說:有材料證明 . 1951 年 7 月 24日,彭總向毛主席報告了他對停戰談判的看法和我軍作戰準備。彭總說:“美帝國主義處于沖突狀态中,我再有幾次戰役勝利,...........堅持有理有節,經過複雜鬥争,和平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繼而彭.總提出:“我(軍)于八月中争取完成戰役反擊準備。如敵不進攻,則至九月舉行。"7 月 26日毛主席複電同意彭總意見,毛澤東主席說:“在停戰協定沒有簽訂、戰争沒有真正停止以前,我軍積極準備九月攻勢是完全必要的。”停戰談判進入确定軍事分界線建立非軍事區的讨論時。美方反對以‘三八線’為界,借口要憑其海空優勢,企圖不戰而奪取我方12000 平方公裡的土地,并以軍事進攻相威脅。為打擊敵人瘋狂氣焰, 8 月 8日彭總将戰役反擊的決心部署上報毛主席。彭總在報告中說:“準備連續激戰二十天至一個月,我第一梯隊九個軍疲勞傷亡不能再戰時,将第二梯隊 …… 共九個軍适時投入作戰,再持續一個月的攻勢。 … …打破以往六、七天短時攻擊。每月消耗敵四萬左右,美帝似有可能屈服求和。”

我對孟照輝說:“對對對,我想起來了, 1951 年 8 月 17日,彭總訓示志司作戰處,以聯司名義向部隊下達作戰預令,即 《 第六次戰役預定方案 》 。預定先以第一梯隊l0個軍發起戰役。首先集中兵力殲滅美軍第 3 師和土耳其旅。第二步伺機殲滅美軍第 25 師(兩個團)和南韓軍第 2 師。另預定以 5個軍組成戰役第幾梯隊,視情況繼續發展戰果。”

我又說:“鄧華副司令員在開城參加停戰談判,他收到聯司 8 月 17 日電報後,即于 8 月l8日發電報給彭總。我記得鄧華副司令在電報中對彭總建議的大意是:如果目前不立即進行戰役反擊,也當盡可能作戰術反擊,收複一些地方,将我與敵人的接觸線向前推進,以便于我更好地了解敵人陣地情況及其堅固程度。彭總在答複鄧華的電報中,表示同意鄧華的意見。并向鄧華特意說明8 月 17日的預備指令,是要把全軍動員起米,積極準備作戰,而不是具體部署。”

孟照輝說:你剛才說的情況,與原始材料基本上是相符合的。 1951 年 8 月 19日,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代總長,根據毛主席的訓示,對彭總以聯司名義 8 月 17 日的預令進行研究以後,以中央軍委名義下達訓示,确定 9月戰役計劃,“改為加緊準備而不發動”。軍委分析了當時談判形勢和敵我雙方情況,指出:“在作戰上,我們也泛獲與談判的要求相配合,相适應。現在我們握有重兵在手,空軍、炮兵逐漸加強,敵人在談判中對此不能不有顧慮,現在以不發動戰役能掌握主動。”

8 月 21 日和 22日彭總兩次緻電軍委,同意軍委對情況的分析和提出的方針。決定:“九月戰役改為積極備戰,防敵進攻,準備适當時機反擊。如敵暫不進攻,待十月再決。”

8 月 21 口,毛主席電示彭總,要彭總認真考慮鄧華 8 月 18日的建議。毛主席還向彭總提出:“九月份能台進仃此種戰木反擊”。 8 月23日彭總複電同意毛主席的訓示。彭總說:“九月不舉行大的戰役進攻時,可選擇僞軍突出部舉行局部進攻。”

我們當時隻知道彭總訓示要作戰處如何制定第 6 次戰役的計劃方案,以後又要我們如何修改方案,而不知道上層的這些内情。第6 次戰役沒有實施,是由于敵人為了配合其在闆門店的談判,己開始對我施加軍事壓力即是在 《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争史 》 中寫的 《粉碎敵人 1951 年的夏秋局部攻勢 》 那一節我軍經過 5 個月的反擊作戰,粉碎了敵人夏秋季的局部攻勢,殲滅敵人 16萬餘人。敵人承認進攻失敗'得不償失’,被迫于11月 27日與我方達成軍事分界線協定。自此以後,戰争已重點轉到陣地防禦作戰。情況變了,第 6次戰役計劃自然也就不再提及了.

根據孟照輝同志所說的這些内情,我有以下兩點認識:第一、第 6次戰役計劃的制定與停止執行。完全是根據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訓示,絕不是彭總的擅自行為'與中央對立’:第二第 6次戰役計劃的氣勢很大,但殲敵目标不大。這說明,我們在制定戰役計劃時已吸取了以往張口太人,不易全殲敵人的經驗,而不是在圖謀打大殲滅戰。有人說彭總仍圖大打,以報第5 次戰役轉移時受到損失之仇,這種認識不僅沒有根據,而且是很錯誤的"。

孟照輝同志完全同意我的看法,明确指出當時制定第 6次戰役計劃是完全必要的,是形勢的要求,作戰處制定的計劃是符合彭總和中央軍委的意圖的以後,中央軍委确定的備而不發,以確定主動,是非常正确的。

探讨第 6 次戰役計劃.不僅是為了恢複曆史的本來面貌.而且還是為了從中得到教益.對第 6次戰役計劃制定的前前後後和一系列的指揮實踐活動全面的正确的了解,這對于我們學習、研究毛主席、中央軍委和彭總駕馭戰争的藝術和戰場的指揮藝術,是很有意義的,從中使我們受到很多很深的教益。比如,第一、軍事鬥争服從政治鬥争的原則,具體運用到作戰問題上應如何展現。具體地說,作戰的目的性和時機的選擇應當如何配合和适應政治(談判)鬥争的需要;第二、戰争指導者和戰場統帥,應如何争取和保持自己的主動,如何在作戰部署中展現動員全軍指戰員的作戰積極性,等等,彭總在考慮作戰部署時,把動員全軍指戰員的作戰積極性,作為一個重要因素,是很有啟迪的;第三、中央軍委最後确定重兵在握,備而不發,以確定主動的方針,在戰争指廿藝術上是具有深意的創舉,并且取得了實際的效果。

從敵人方面當時的内部情況,也充分證明了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的戰略、戰役決策不僅是完全一緻的,而且是非常英明正确的。

據戰後美國公布的“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侮半月向安理會送的“聯合國軍作戰報告”和外國報導中透露,當時敵人得知我軍備戰活動後,其内部頗為不安。李奇微在報告上屢屢提醒安理會,中朝軍隊要發動攻勢。他說:“大批中共增援部隊己開到南韓,強大的炮兵預備隊已開到前線,正在準備發動新攻勢。”“正在進行兵員補充.大力加強兵站基地等備戰活動,并取得很大進展。”“敵人的人力、裝備、補給品,足以試圖發動一次重大攻勢。’“敵人很快要發動第6次攻勢。”等等。美國專欄作家艾倫寫的一篇“内幕報份”說:李奇微己向美國決策當局呈交了一份停戰談判進行以來“最暗淡的報告”。李奇微“最關切的問題是:敵兵(指我軍後方)的不樣發展,明自顯示共産黨準備一侯天時轉好,即發動全面戰争。… …共産黨利用戰鬥沉寂之時,不隻是建立他們的地面部隊實力。并且還大肆擴充其空軍的力量。現在從最低估計,共産黨可能一次出動噴氣戰鬥機六百架… … 地面上的情況也是同樣令人郁悶。最近估計是,共軍實力超過九} -萬人。”據稱,李奇微這個報告,在美國決策當局已引起強烈震驚。曾有人“急于主張韓境停戰”,并力促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檢讨一下韓戰的全盤戰略。”

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第 6次戰役的準備,對敵人的壓力是很大的,它束縛了敵人的手腳。在當時,敵人百般阻擾拖延停戰談判,卻不敢使談判破裂;想對我施加軍事壓力,迫我屬服,也隻能實施局部進攻,而不敢實施全面進攻。敵人的決策一直處于沖突之中。敵人這種情況的形成,是同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确定的重兵在握,備而不發的方針是有直接關系的,起碼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古人言兵有“不戰而屈人之兵” 說,我想,第 6 次戰役的準備活動,應屬之無愧。

這就是彭總準備進行第 6 次戰役計劃的真實内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