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52久病前无孝子

作者:经典老表叔

52 汇报久病床前无孝子

人们都推崇“百善孝为先”,就是要求孩子必须以孝为其最先及最原始的善良秉性。相信每个人都会立誓在父母“久病”之时仍会如誓而孝。

然而,尽孝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呀:当你做到了一百个好时,总有失误或怠慢的时候,那么百密一疏,你就不够孝了。当你做到了一千个好时,他人也会找出你的问题或说你没想到,你就不够孝了。当做到一万个好时,老人只因为习得的惯性而不认为你好时,你就是不孝子啦。当你再做得好时,所有人,甚至连你自己都认为一切所为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可体谅并无需赞赏。因此,“久病床前无孝子”就被揪出来了,也就是说面对“久病”真的有“不孝子”。

《辞海》中对“孝”的解释为:孝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但如何算是“尽心”呢?

《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52久病前无孝子

某一天,我在照顾父亲吃饭时,因为父亲用筷子不正确、且手势不对,而玩笑地批评父亲道:都80多岁的人了,怎么还不如小孩子会使用餐具了呢?父亲却突然怒了:我哪里有80岁了?结果闹得父亲一直生气于我。直到我老婆于虹回来后,听明原由后,老婆批评我:爸怎么就80多了呀?爸看着也就顶多78岁嘛。老爸释怀了,不再追究我的那句话了。

我读《二十四孝》之“涌泉跃鲤”说: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这则故事说的是孝,也说的是孝有好报。而“不孝子”的出现或是因为多被无此好报的吧。

我是个有心人。在伺候老人过程中,从一开始就从解决老人吃的问题上下手,将老人的牙口处理好,解决了营养吸收问题。食物搭配、烹饪菜肴是老王的拿手好戏,所以有好的牙口就能吃好并吸收好。接着我又解决了老人用药问题,将“是药三分毒”的不必要的、辅助用药等砍掉,老人身体迅速恢复。接下来,我自己创造许多不同方式来缓解老人精神压力及身体肌肉无力等带来的不便,用陪聊天、身体穴位按摩等方式全力助父亲在恢复之中,或不至于向坏的方面发展,以减缓父亲躺倒在床时刻的到来。

我是个能耐住性子,在家里呆得住的人,所以在伺候老爸过程中,基本保证了时时在身边,并一而再而三地忍受着各种各样的杂乱与污秽,并将一切处理好,还要考虑到说话时的脸色和语调不要令父亲感觉到自尊心受挫。

为了照顾父亲,我与老婆分居,我搬到父亲房间对面的小房间居住,以方便随时照顾。睡眠时也是保持竖着一只耳朵,以保证随时可以听到父亲那边的动静,好及时出现来帮助父亲解决问题。

《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52久病前无孝子

对于为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我自己主动给添加上去的,不是医生指导或指令要做的。但父亲已经将这一切都当成是每天老王必做的事情,而从来不问我是否劳累或繁忙。

令我很苦恼的是自己创造的这些辅助锻炼方法、按摩方法、清理间隔等,却成了自己身上不能推卸的担子,而从不被父亲记得那是额外的只有我以尽人事之力才能给予他的帮助和爱。老爸到时间就喊我去给做按摩,就好像:你忘记了就是你的错;我想被按摩你就该来我身边为我服务。全然不再心存感激了,全然把我当成了理所当然护理员了。

2020年8月,江西姑姑家的四表哥来探望其舅舅,我的父亲了。他们表现得爱护有加,体贴入微,并对各个方面都有他们的经验和体验,说了一大堆的这个照顾法,那个老人身体需求等等说词。比如,他们感觉老人脚凉,所以要穿上袜子,但在他们走后,老人就给脱了下来。但老人似抓住了表亲们说的话,而认为我在照顾上不够完美,就不断用“横眉冷对”的眼神看着我,似有“千夫指”一般在审视着我。这令我很难耐,也说不出那种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后的无奈而感觉人间冷暖。

对于人性来讲,特别是对于老人们来讲,有“远了亲,近了臭”不自觉的“分别心”。这或许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知道在身边照顾他吃喝拉撒的孩子是真心的不容易,但久而久之,却习以为常了。这种过“惯”后的日常活动中,在身边照顾的孩子做的越多,就越容易出错或延误,或言词上激烈些等小毛病,那就会被老人认为“不孝顺”,不理解老人心。而此时,老人往往会想起远方的孩子的好,只要他们一个电话问候,老人都被感动。老人哪里还想得到身边孩子的照顾之辛苦与不易呀。而当问老人去谁谁那边养老如何?老人此时却非常清醒地说:不去!感觉父亲心里知道与我生活在一起是他最好的选择。

长久地陪伴着有病的老人,孩子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时间,一切以老人为轴心转,生怕一个不小心,老人摔倒或出现其他不可预测到的事故而延误挽救时间,再留下后遗症就更是罪过并大家都难过了。自由和时间或可置之于其次,而这份时时刻刻的担惊受怕才最让身边的孩子无时无刻不有着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让我睡不安稳,眠不静心。长久下去,要么自己垮掉,要么会出现一些“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实属无奈。

《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52久病前无孝子

长久陪伴着有病的老人,身边照顾的孩子已经形成规律的生活,事事井井有条,特别是在用药或不用药方面更为了解和准确。但亲戚朋友还是会提出很多的建议和意见或是注意事项,这也是有益的,却显得是照顾得不周全一般令照顾老人的孩子似孝顺得不够。而且还有的老人会告状,他只从他自己一时的感觉来评判身边的孩子照顾的好与不好,孝与不孝等等。尽心照顾老人的孩子费力不讨好,就出现了他人说的“不孝子”现象。

自己、老人、他人,三者在“久病”的问题面前的不同感受,令“孝子”不得“孝”了。

孝,是一种对老人的理解,理解他们的体衰而不能支撑自身的肌体无力,不能如年轻时的顺畅。特别是要理解他们对其自己的“无能”而自我感觉到的内心失衡,或许也由此而产生许多的焦躁与不安,更令他们上火、自惭形秽,但为了保住自己的脸面,他们或可能会对身边的孩子发无明火、刁难等,似要找回些面子一样。

古云:“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若论孝道,应看一个人是否有孝心,是否有尽孝的念头,这是最重要的,而不必去计较一个人究竟做了多少孝敬之事。假如以一个人做了多少孝敬的事来评判此人是否孝顺,那么可以说全天下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孝子。

尽孝要看父母的需要尽量做得能够让自己的父母顺心。如:“贫穷的父母,金钱为孝;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病弱的父母,照顾为孝;忧虑的父母,安慰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

身为父母也要多体谅孩子:“心无恶念便善良,知恩有报是孝子。”

尊敬祖先,这就是孝。所以只管尽人事吧,不在乎三方面的任何一方的感受和认识。

天命不违,尽人事,这足以慰孝子与“不孝子”之心。

或许是那份尽心吧,所以才有“01梦母”中妈妈回来探望。梦中的妈妈神采奕奕,面带笑容,那就是一种对我的安慰和嘉奖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