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作者:诗意世界

《地道战》曾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近半个世纪(1966年—2005年)的“放映传奇”——世界上印制拷贝数量最多,全球观影人数高达28亿,是世界上观影人数最多的黑白电影。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创造“放映传奇”,一方面是真实。《地道战》是一部专门针对民兵军事训练的教学片,影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抗战时期冀中平原实际作战经验的真实再现。一方面是精彩。影片中军民穿梭在“地下长城中”巧妙地利用各种地形、暗道痛杀日伪军,日伪军纵使武精良,训练有素,但在“地道前”也无可奈何,只能被动挨打,丑态百出,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大呼痛快。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有人不禁会问:“‘地道战’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文章开头简单介绍“地道战”的原因,以防止有人又要说本文的抗战故事是“神剧”情节。其实,“地道战”是我们面对日军疯狂扫荡的“无奈之举”,“地道战”的地道本来是用于藏身并非战斗,用电影《地道战》导演任旭东的话说:

“如果是太平年月,谁会在地道里东躲西藏,我们今天看地道战觉得是‘旷世奇观’,其实那一条条地道都是由国仇家恨生发勾连的……”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河北冉庄地道战旧址

地道战

日军侵华时的扫荡有多残酷?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本文不再赘述。抗日军民的“反扫荡”作战是十分艰苦的,尤其是像冀中平原地区,既无高山密林可以躲藏,也无江湖湖泊等特殊地形可以利用,日伪军对抗日军民的战力是碾压式的,抗日军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老百姓和八路军没有地方躲藏,只能躲进老百姓的地窖里,但是藏身地窖非常危险,一是地窖面积很小,无法长时间容身,老百姓掩护八路军伤员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二是地窖都在村子里,很容易就会被敌人发现,一旦被发现将无路可逃。

狡猾的敌人大多会选择在半夜或者佛晓包围村子扫荡,这种时候人们一般都在熟睡,能够最大程度杀伤、捕获抗日军民。无奈之下,抗日军民选择在野外挖洞藏身,但是(冬天)人睡在里面会有水蒸气从洞口冒出,在广袤的平原上非常容易暴露。没有办法,抗日军民只能将洞往深处挖,并逐渐通过地下“隧道”将多个土洞连接起来,就这样“地道”开始形成。地道的洞口十分隐蔽,除了自己人,敌人很难找到。原日军第63师团老兵斋藤邦雄曾回忆说:

“八路军和农民都从事挖地道的工作,为了不让日军发现,他们甚至会用柳条筐把土运到地道以外两三千米的地方抛弃。于是,冀中一带的地下出现了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地下工事群。日军曾抓过大量农民和民兵进行拷问,“就我所知道的,这些中国人从未透露过有关地道的一个字。……拥有如此庞大地下工事的冀中,俨然成为令日军头疼的地方,这对八路军来说,应该是一种光荣吧!”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地道越挖越深,越挖越多,大家发现地道不仅能安全藏身,还能有效杀伤前来扫荡的敌人,为此,八路军开始利用地道进行抗战,1942年4月17日,冀中区党委发出指示:

“部队在基本分散的原则下,依靠民兵威力之发扬,配合爆炸战、地道战,多打小仗,消灭敌人,要利用群众已有的地道和挖新地道对敌人开展爆炸战。”

初期的地道比较简陋,日伪军扫荡很容易就能破坏地道,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断对地道进行改良。地道功能日趋完善,到1943年,已经出现“三通”(房上、地面、地下)、“四能”(能打、能走、能攻、能守)和“五防”(防水、防毒、防烟、防火、防破坏)的战斗堡垒。地下有会议室、卧室、厕所等一应俱全,储存有大量的食物和水,防烟、防火和防毒设备配备齐全,甚至还有地下兵工厂,地道与地上的工事、农户家、街口等处相连,可攻可守。民兵和村民们利用各处隐蔽的抢眼袭击扫荡的日伪军,令日伪军头疼不已,“扫荡”不仅一无所获,而且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日军战报中显示;

“沙河、木道沟河(均为地名)沿岸一带地区,素有中共平原根据地模范区之称,交通壕、地道建筑非常普遍,几乎所有村庄都有地下设施,甚至有相距七八千米的三个村庄用地道连接起来。而且农村的老百姓抗日意识很强,形成半农半兵状态,因此各部队在推行‘肃正工作’(实为‘扫荡’)时极为困难。”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栾城县南高村就位于日军军报中所述的“模范区”,村内地道长30多千米,户户通、街街连,能打能防。深受日伪军“扫荡”之苦的村民个个与鬼子都有血海深仇,村民们“半农半兵”。1945年6、7月间,南高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利用地道与前来“血洗村庄”的2500余名日伪军展开5次战斗,5战5捷,痛快淋漓杀敌,毫不手软杀敌报仇,谱写了地道战的精彩篇章。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反杀鬼子兵

栾城县南高村村民强烈的抗日意愿让日伪军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5年6月18日,驻栾城的日伪军集结200余人“扫荡”南高村。敌人为什么选择这时候“扫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八路军主力转战其他地方,日伪军得知南高村藏有大量的八路军伤员,就迅速行动,目标则是:血洗南高村,活物一个不留!

长期和日伪军作战,村中的民兵也早已摸索出一套和日伪军斗争的经验。他们先是将老幼妇孺和伤员转入地道内的安全角落,民兵和青壮年搭配分成若干行动小组采取行动,主动出击,绝不会坐以待毙。

日伪军来到村子北边后,先是炮轰和射击,本意是给村民一个下马威,让村民们主动出来投降,结果一个人也没有出现。日军被迫伪军从村北边入村“扫荡”,二鬼子蹑手蹑脚进入村子,结果遭到民兵射击,子弹从暗室和高房工事射出来,二鬼子防不胜防,被打得晕头转向,伪军小队长率部下也不恋战,慌不择路向村东边撤退,没想到闯入村中的雷区,躲在暗室的村民毫不客气拉响地雷,二鬼子被炸得哭爹喊娘,伪军小队长被炸得粉身碎骨,残部连同伴的尸首都顾不上收拾,匆忙撤出村外。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伪军中队长听闻战况后,再也不肯进村,日军借坡下驴,同意先撤,日后再来报仇。7月16日,伪军派出3个中队380余人前来报复。这次伪军学聪明了,搬来许多梯子,尽量不接触地面,爬上屋顶闯入村中,这样一来,村民们埋在村口的大量地雷就失去了作用。

幸亏村民们做了大量准备,他们在屋顶隐蔽处放置了手榴弹,待敌人靠近时,藏在暗处的村民就拉响手榴弹,二鬼子被炸死炸伤多人,不少人从房顶滚下摔死摔伤。伪军见状,三个中队长一商量,宁可回去挨骂也不能送命,抬着死伤的同伴狼狈退回栾城。

新上任的栾城伪县长王德灰被日军狂扇一顿耳刮子,被骂成酒囊饭袋。王德灰憋了一肚子的火,亲率4个伪军中队520余人前往南高村“出气”。王德灰为了能够取胜,还向日军借用了大量的重机枪,准备将南高村杀个鸡犬不宁。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景区地道战实景演出

被仇恨冲昏头脑的王德灰到达南高村就命令经村子的各个出口用重机枪封死,一只苍蝇也别放出去。然而,面对钻入地道的村民,王德灰再多的人、再多的机枪也没用,因为村子里始终静悄悄的,气急败坏的王德灰驱赶伪军进村,不断叫嚣着:“杀光刁民!寸草不留!”

躲在暗处的民兵非常气愤,他们放过走在前面的伪军,待王德灰走入雷区时,民兵果断拉响地雷,王德灰被炸翻在地,血肉模糊。他身负重伤,疯狂的叫嚣声终于停止。其他伪军不再战斗,抬着王德灰匆忙离开。为了在皇军面前捡回面子,4个伪军中队长中的铁杆汉奸李振江非要为王德灰报仇。

7月23日,李振江命人抢占村子的制高点,命机枪手发现民兵射击,就集中火力扫射。然而,村中的射击点都是通过暗道相互连通的,民兵们射击一次暴露后,就转移至其他地方继续射击,机枪手始终无法集中火力打击。李振江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突入村中,丧心病狂地让人烧毁村民房屋,一名勇敢的民兵趁乱从暗处跳出,将其踹进火海,放火的伪军发现时,民兵已经不见踪影,李振江已被烧死。伪军士兵见中队长“战死”,也不再继续搜捕,自行撤离。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日军见伪军四次“扫荡”都被一群“农民”打得灰头灰脸,7月28日集结200余名日军,带领5个伪军中队共计千余人前往血洗南高村。志在必得的日军亲自进攻,民兵先利用地面工事展开阻击战,怎奈日军火力太猛,敌军逐步占领大部分房屋后,民兵及时转入地道,展开村落的麻雀战和地雷战。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麻雀战"。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着敌人。

敌人白天在村子里到处挨冷枪、踩地雷,可就是看不见民兵们的身影,晚上害怕遭到袭击,被迫龟缩到村子外围角落里。毫无人性的日军进村时,从别处抓来平民走在前面,他们紧跟在后面,导致民兵无法及时拉响地雷。这样耗下去,南高村村民始终在地道中也不是办法,为了尽快赶走日军,大家一起想办法,最终决定冒险炸日伪军的指挥部。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原来,骄狂的日伪军认为自己兵强马壮,武器先进,这次围剿必将会速战速决。他们将指挥所设在村外的一处平地,民兵们白天作战的时候,在高处的瞭望哨里发现了其位置。这个位置离已挖好的地道尚有一小段距离,但是挖到“敌人指挥所”的下面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挖掘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坍塌、被敌人发现等意外情况都是未知数,引爆炸药后,引爆员又如何安全撤离呢?

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因为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意外发生都可能导致“行动失败”,一旦被日军发现地道的入口,将会发生什么,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最终,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好充足的准备,与小鬼子干!

往敌人指挥所挖的地道更深一些,炸药放好后,选出几人组成敢死队引燃炸药。与此同时,外村的民兵通过地道网络进行集合,县大队也做好了增援的准备。大家以爆炸声为信号,一起实施反攻。一天午夜,日伪军在村外扎营休息,突然,一声巨响,日伪军的临时指挥所被炸毁,多名日伪军军官死得死,伤得伤,日伪军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大作,顿时乱作一团。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电影《奇袭地道》战剧照

敌军群龙无首,陷入混乱。伪军不想卖命,开始溃散逃命,1945年的日军士兵大多已经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很多是缺乏实战经验的新兵,面对乱局,他们也心生恐惧,稍作抵抗就开始后退。民兵们趁机反攻,大开杀戒,村民们也拿起菜刀、砍刀和长矛突入敌阵,追杀逃兵,大家国恨家仇一起报,杀红了眼,追上鬼子就杀,毫不手软,杀得好不痛快!

战后,大家还挺纳闷:“小鬼子为啥这么不经打了呢?这么多人,这些天了也没有打下我们的一个小村子!”

至此,南高村村民五战五捷,将日伪军杀得人仰马翻,取得重大胜利,实属不易!

1945年近千鬼子血洗南高村遭反杀!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杀红了眼

结语

尽管地道战给敌人带来巨大压力,但毕竟是敌后抗战的一个组成环节,其本身也有一定的被动性,八路军曾规定:“地道战以民兵为主,配之以区小队或县大队支队分散的班(一般10人左右)为辅助,密切结合担负之。主力部队数量多,不适于进行地道战。”

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向伟大的革命先烈和抗日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编者注:本文4188字,2022年第46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