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阳牛二”南阳方正在“最早的国家认定”上如何胡搅蛮缠?

作者:南阳方正

今天早晨看到襄阳网友@7081930735留醉与山翁写的微头条《回复南阳方正之声的所谓中国最早的论证》,称本人为“南阳牛二”,本人是“胡搅蛮缠”!

该文用一大堆错误的来反驳笔者关于最早躬耕地国家认定的论证。现把他的原文登出来,本人逐一回答,到底谁在胡搅蛮缠自然分明。

@7081930735留醉与山翁全文如下:

回复南阳方正之声的所谓最早的国家认定的论证:

南阳牛二:

①你所有证据是没有任何一个历史学家记载,而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南阳郡三十七个县,没有任何一个城池叫南阳。

方正回答:南阳并非是空洞的南阳,狭义的南阳专指宛城。

②中国最早的国家认定躬耕是襄阳隆中。

方正回答:作者错误论点来自以下错误依据。

a,唐朝末年,荆襄节度使赵匡凝向中央乞赐改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重修《诸葛武侯祠》。

方正回答:唐代《元和郡县志》认定隆中在襄阳西北二十里。;唐武灵王的诸葛庙在西南三十里伏龙山,这里只有诸葛庙没有武侯祠。

b,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孝宗下旨赐襄阳隆中诸葛亮祠庙“英惠庙额,并加仁济号”。

方正回答:宋代苏轼认定隆中在万山西北,传云之中;南宋皇帝对诸葛亮加封“仁济”,还是在西南三十里伏龙山诸葛庙。这里只有诸葛庙没有武侯祠。

C,明代正德i二年(公元1507年)明武宗朱厚照批准重建襄阳隆中武侯庙,并御赐庙额“忠武”及春秋两季祭祀。

方正回答:以上经过杜撰故事“襄间王夺草庐”演绎,生造出伏龙山有草庐,生造出这里曾经有武侯祠。西北二十里隆中在这里落地。

这些国家认定诸葛亮躬耕地都比元代,明代一统志早几百年。

③更何况元代官修《大元一统志》记载"隆中,汉晋春秋云:诸葛亮家南阳,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日隆中”。又记载"三顾门在襄阳诸葛亮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此门出故也”。

方正回答:《大元一统志》对隆中说法沿袭《汉晋春秋》说法,为以讹传讹。而《大元一统志》明确卧龙岗为躬耕地。最早国家认定躬耕地发生在元代。

《大明一统志》记载:襄阳府《山川》又说“隆中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书院,汉诸葛亮尝隐于此”还记载:“隆中书院在隆中山,蜀汉诸葛亮尝寓此,后人因建庙祀亮,元改为书院”,又《古迹》条云:“葛井,在(襄阳)府城西,《荆州记》诸葛亮宅有井”,“诸葛亮宅,在府城西二十里隆中山下,蜀汉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暑台,因照烈三顾亮于草庐,有三顾门"。

方正回答:《大明一统志》记载西北二十五里隆中为寓居地,同时又记载襄阳西南三十里伏龙山武灵王庙。显见隆中和伏龙山不是一个地方。《大明一统志》又记载卧龙岗为躬耕地。

清乾隆《四库全书》引《水经注》又东迳隆中,为诸葛孔明旧宅。

方正回答:以上是《四库全书》重述《水经注》,无新意。

这是你写文章最早的国家认定是不是同时更具体认定襄阳隆中。

除此之外,中华民国21年,公元1932年总统蒋中正访襄阳隆中,出资5000块大洋,举行祭祀诸葛孔明仪式,修建中正大道,重修荷花池,铜鼓台,并立碑。

方正回答:此时经过“襄间王夺草庐”杜撰故事之后,史载西北二十里隆中在伏龙山附体,已经以假乱真。古隆中是诸葛亮纪念地毫无悬念,以上老蒋行为并不代表其认定隆中为躬耕地。

希望你改掉牛二的胡搅蛮缠,遵重历史,遵重历史学家,遵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给全国人民的定论。

方正总结:

第一点,

今天的西南三十里古隆中原来名叫伏龙山,经过“襄间王夺草庐”杜撰故事之后,西北二十里隆中假托在这里的。

第二点

最早的躬耕地国家认定在元朝,明确卧龙岗是躬耕地,隆中只是寓居地,且位置不在今天的景区位置。

因此,襄阳当务之急寻找消失的西北二十里隆中,而不是无谓地与南阳争躬耕地!

“南阳牛二”南阳方正在“最早的国家认定”上如何胡搅蛮缠?
“南阳牛二”南阳方正在“最早的国家认定”上如何胡搅蛮缠?
“南阳牛二”南阳方正在“最早的国家认定”上如何胡搅蛮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