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日常 | 蓑衣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红迷会
红楼日常 | 蓑衣 · 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水节气已至,天上的四海龙王似乎随时恭候着玉帝的指令,而经历了漫长的寒冷和干旱的土地,也已经在期盼一场贵如油的春雨了。

红楼日常 | 蓑衣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对于现代人来说,雨天适合发呆,适合睡觉,适合emo,单单不适合出行。而对于古代的劳动人民来说,雨天却是田间劳作的重要日子。为了在雨中劳作,“蓑衣”应运而生。

蓑衣是用草或棕为材料制成的雨具,分上衣和下装两部分,符合中国古代服装“上衣下裳”的特征。蓑衣的上装是披在肩上的,叫做“蓑衣披”:圆领,两肩伸展,前后衣片呈半圆形,前开襟,可由棕绳系牢;

下装是一件围腰短裙,叫“蓑衣裙”。也有的稍长,从腰往上接至胸部,有点象女性的吊带裙。

红楼日常 | 蓑衣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由于棕的材质很硬,细小的纤维又很多,直接和身体接触会很扎人,不宜制成帽子和鞋来使用。因此,雨天穿蓑衣,还要搭配“斗笠”和“木屐”。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宝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木屐去探望黛玉的这一幕。

看到宝玉的这身打扮,黛玉开玩笑道“哪里来的渔翁”,这就要说到蓑衣的另一用途。《诗经·小雅·无羊》曰:“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说文》注曰:“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由此看来,蓑衣可以防雨,斗笠可以遮阳避暑。因此,蓑衣+斗笠的这套装备也常常用于渔猎。

久而久之,蓑衣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服装文化。它与“渔翁”的形象一起,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和高洁人格的象征。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随到处绿蓑”。一首首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幕幕画面:一泓江水,一叶孤舟,一位渔父,一席蓑衣。广阔的天地间,无垠的江水中,渔父与他的孤舟,渺小如一粒砂石,面对风雨的洗礼,却始终孤独而高傲的坚守着一方领地。这是古代文人的气节,是有限的生命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未知时,安然自若的心态和不惧挑战的勇气;也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腐朽和桎梏,保持着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和对自由的向往。

红楼日常 | 蓑衣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说《种芹人曹霑画册》中,曹雪芹所绘的渔父形象,是他深谙老庄思想后,对现世清浊之状的思辨;那么曹公选择“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则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红楼日常 | 蓑衣 · 一蓑烟雨任平生

《种芹人曹霑画册》第七幅 渔父

再回到《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宝玉的“渔翁”、黛玉的“渔婆”,恰恰是书中一众人等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之外,存在的一股清流。二人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脚踩木屐,在风雨之下,泥沼之中,水不湿身,污不秽心,一心追求和向往着真情与自由。

小小的蓑衣,可以轻如鸿毛,助自由的灵魂展翅高飞;也可以重如铠甲,为高洁的人格保驾护航。

难怪东坡有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红楼日常 | 蓑衣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参考资料:

1.《民间防雨器具—蓑衣的研究》杨心慧

2.《浅析中国原始服装的活化石———蓑衣》邢德昭

3.《蓑衣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陈民新

4. 《不知身在画图中》——2020年《曹雪芹研究》第4期作者:李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