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一种字,不露锋芒,却十分耐看!

元代袁桷行书《一菴首座诗帖》卷纸本,纵31.5cm,横89.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菴”为元朝僧人释寿宁的号。释寿宁字无为,永嘉人,时任静安寺(在今上海市)住持。袁桷此帖,用笔主要得益于隋唐人写经,极具法度,结字又有晋宋间人风致,潇洒中更具不俗之态。受米芾影响,运笔如刷,但并不锋芒毕露。学晋唐人使之较宋元一般书家有高古之意,但又完全是自己风格而无按模脱墼之嫌。确实是从晋唐中来的。

有一种字,不露锋芒,却十分耐看!
有一种字,不露锋芒,却十分耐看!
有一种字,不露锋芒,却十分耐看!
有一种字,不露锋芒,却十分耐看!
有一种字,不露锋芒,却十分耐看!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

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20岁以茂才异等举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元年(1297),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祭社,进郊祀十议,多被采纳。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代遗书,以作日后编三史的史料。

喜蓄典籍,继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之业,广藏书卷。有藏书楼“清容居”,藏书之富,元朝以来甲于浙东。又搜书万卷,编有《袁氏新旧书目》。卒后,保管不当,被仆人窃去或转卖者颇多,或为婢妾所毁者过半。曾作有《定海县学藏书记》《袁氏新旧书目·序》,是研究藏书史的重要文献。又因朝廷议修宋辽金三史,其孙袁曮将遗存数千卷全部上呈。

在朝20余年,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文章博硕,诗亦俊逸。工书法,存世书迹有《同日分涂帖》、《旧岁北归帖》、《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等。对音乐亦有造诣,著有《琴述》。另著有《易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等10余种。《延祐四明志》考核精审,为宋元四明六志之一。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