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作者:青史见遗文

提到大明王朝,我想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之外,那就是历来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祖训”历来被后世之人所推崇,也让明朝得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刚”王朝的称呼。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硬汉王朝”,却出了很多的奇葩皇帝,什么蟋蟀天子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罢工皇帝朱厚熜等;但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奇葩皇帝,无疑是那位“不爱美人爱老妇”的明宪宗朱见深了。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位帝王;但奇怪的是,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却是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在位期间存在三大弊政,严重地阻碍了明朝的发展,明朝也在他手上由盛转衰,甚至他还患有严重的“恋母癖”,独宠万贵妃,造成后宫混乱,是个十足的昏君;也有人认为他功劳巨大,甚至可以比肩秦皇汉武,其中“成化犁庭”事件,打得满清几乎灭族,直接为明朝续命上百年左右的时间。

如此极端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后人看起来,也是云里雾里,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明宪宗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帝王呢,他在位期间,到底有哪些突出的政绩,他又干了哪些事情让后人所诟病?

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撕开这位帝王神秘的面纱,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明宪宗朱见深。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明宪宗朱见深

一:凄惨童年:两为太子,名字真相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在位23年,年号成化。

虽然朱见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家贵胄,但他的童年却是命运坎坷,一直在战战兢兢中度过,还差点被自己的叔叔给杀死。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说到这个,最大的原因还是出在他的父亲朱祁镇身上。

正统14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朱见深刚出生不过2年,瓦剌进犯大明,直逼大同;作为史上最“刚”的王朝,大明王朝当然得兴兵反抗,要给小小的瓦剌一个深刻的教训;而作为史上最“刚”王朝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当然不能辜负他庙号里的那个“英”字,更不能辜负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大明祖训。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朱祁镇御驾亲征

但是,历史上的明英宗却是一个典型的能力配不上野心的皇帝,他不顾大臣们的苦苦哀求,执意要御驾亲征。你说你要是能够像你的太祖皇帝一样,是一个拿着木鱼就敢赤脚打天下的绝世英雄,这我没话说;再不济,像你的先辈朱棣一样,是个文武双全的绝代枭雄,那也行。但你只是一个太平皇帝,文不成武不就,守土都费劲,还想御驾亲征。

而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的结果就是不但没有打跑瓦剌大军,自己还成了人家的俘虏,这就是明英宗时期著名的“土木之变”。

皇帝出门打个仗,在自家士兵重重维护之下,竟然还成了人家的俘虏,这真是出了天大的笑话,朱元璋和朱棣要是知道他们的后世出了这样的子孙,估计都能气得从坟里跳出来。

但是没办法,皇帝被人“绑票”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加上为了防止瓦剌用皇帝的性命作为要挟大明的筹码,大明的臣子们做了一个英明无比的决定:那就是立刻放弃这个智商欠费的倒霉蛋,重新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

作为条件,朱祁钰登基之前,三岁的朱见深被孙太后立为太子,并要求朱祁钰在百年之后把皇位还给朱见深,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

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天大的馅饼,砸的朱祁钰晕头转向,甭管什么条件了,只要能够让自己当皇帝,他都一口答应。

就这样,可怜的明英宗年纪轻轻就成了太上皇,郕王朱祁钰在以于谦为主的大臣们的拥立之下登上帝位,因为他是代替朱祁镇这个倒霉皇帝的,是为明代宗景泰帝。

瓦剌本来想用这个智商欠费的明英宗来骗取大明为他们开关防的,结果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呢,大明干脆利落的把这个倒霉皇帝给抛弃了,重新拥立了一个皇帝;等于说瓦剌好不容易俘虏了大明的皇帝,以为捡到了宝贝,想借此捞点好处,结果在怀里还没揣热呢,宝贝彻底成了一堆狗屎。

瓦剌的阴谋宣告破产,大怒之下率军攻打北京城,可京城守军在兵部尚书于谦的率领下,挡住了瓦剌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眼看京城固若金汤,再打下去也没有意义了,而且这个时候,大明各地的勤王之师也纷纷率队勤王,再不撤军,瓦剌就要被大明的军队给包了饺子,于是瓦剌只好退兵,明英宗也只能被瓦剌大军裹挟着一起出国旅游去了。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朱祁钰

但是,瓦剌手里握着一个“太上皇”也没有用,他们也不想想,古代皇帝为啥要生那么多的儿子,除了好色和没有那啥措施之外,就是防止这一手。

帝王心里想的是:反正我儿子多,死了一个又一个,江山总还是跟我姓,只要江山还是跟我姓的,儿子死得再多也无所谓。

就这样,明英宗朱祁镇在瓦剌的手里彻底“变宝为废”,成了狗屎;既然是狗屎,那当然是个人都嫌弃了。

一年之后,瓦剌也不想长期扣留着这么个废物,浪费粮食不说,还难伺候,重要的是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于是就想着送回明英宗,用这个废皇帝作为条件,和大明议和。

可这个时候的明代宗朱祁钰不干了:你把我哥哥送回来是想干嘛,跟我抢皇位吗?我好不容易坐稳了江山,才不愿意把皇位交出来呢,于是坚决不让自己的哥哥朱祁镇回来,你还是继续在国外待着吧,最好老死在国外。

这下朱祁镇彻底成了没人要的“可怜孩子”,他也没想到他就出个门儿,还带了无数的“保镖护卫”,最后不仅回不来了,皇位丢了,江山没了,现在连抓他的人都开始嫌弃他了;最重要的是,现在人家愿意让他回去了,可“家里人”却不待见他了。

最后,还是在于谦的劝说之下,明代宗朱祁钰勉强答应把这个可怜的“太上皇”接了回来。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朱祁镇与朱祁钰

但是,自此之后,回到故国的朱祁镇就被自己的亲弟弟给软禁了起来;他不想把皇位再还给朱祁镇,不仅软禁了朱祁镇,还在两年之后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了,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就这样,朱祁镇因为一时的心血来潮,不仅丢了自己的皇位,失去了自由,还连累了自己年仅5岁的儿子朱见深太子之位被废,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恐怕连他自己都想给自己几巴掌,简直是蠢到家了,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去打仗,结果把自己整到此等可怜的境地。

但最可怜的绝不是他朱祁镇,朱祁镇充其量就是让人可恨,没人乐意可怜这个智商欠费的皇帝;最可怜的是他的儿子,前太子朱见深。

朱见深被废之后,年仅五岁,幼小的他在勾心斗角的皇宫中无人保护,加上又是一个废黜的太子,因此成了被人欺负的对象,连皇宫中地位最为低下的太监都偶尔对他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更别说有谁能够给他一点好脸色了。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童年朱见深

年幼的朱见深在皇宫之中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饱受折磨,可谓凄惨之极;由于整天都精神高度紧张,因此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但是,世间总还是有温情存在的,就算是在权力争斗最为激烈的皇宫中,这种人间温情总还是有的。

朱见深也是,他就遇到了一个在绝望之中唯一给与他安慰的人,这个人叫万贞儿,是一个宫女,她在朱见深人生最痛苦和绝望的时候出现,对他照顾有加,不离不弃,为年幼的废太子带来了人生的希望,让他能够在那个没有任何温暖的皇宫中有勇气活下去。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而希望,就在不久之后。

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在坐上太子之位一年之后,就夭折了,被追封为怀献太子。

五年之后,也就是景泰八年,景泰帝朱祁钰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这时候,有大臣看到了机会,景泰帝马上要驾崩了,太子又夭折了,这正是明英宗重新复辟的机会。

于是,大臣石亨和徐有贞等撞开了南宫大门,发动了政变,明英宗这个倒霉催的皇帝终于在7年之后又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重新坐上了皇位。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而朱见深的人生也彻底改变了,他从太子之位上被人撸下来了,过了几年凄惨的生活,现在自己的父亲再次登基,他理应被重新册封为太子。

朱见深再次被封为皇太子,可是此次被册封的时候却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在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由于太过于混乱,朱祁镇估计也是被即将到来的人生巅峰冲昏了头,只是一门心思放在皇位争夺上,哪还顾得上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此在颁布诏书的时候,将皇太子朱见深的名字写成了朱见儒,大臣们一看诏书上的名字:朱见儒,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朱祁镇儿子有限,都是登记在册的,皇室族谱中没有这个名字啊,难道是朱祁镇在软禁的那7年时间中偷偷生的儿子?

大臣们不知所以,天下百姓更是摸不着头脑,难道太子被换了?可是这个新的太子朱见儒又是谁?

后来才得知,朱见儒就是朱见深,可是诏书已经传召天下,又不能再更改了。

因此,朱见深即位之后,仍然使用“朱见儒”这个名字;

由此可见,朱祁镇真的是一个很不靠谱的皇帝,一个连自己儿子的名字都能搞错的皇帝,还能指望他把皇帝这个职业当好吗?

果然,他再次登基之后,就开始听信谗言,以谋逆之名,处死了千古忠臣于谦,就是因为当年他被俘虏之后,于谦带头拥立朱祁钰当皇帝,可见他的心胸之狭隘。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朱祁镇重新登上帝位

二:终继皇位:政绩突出,贡献巨大

明英宗再次登基之后,明朝的政治开始走向衰败,宦官势力逐渐崛起;但幸运的是,这位智商欠费的皇帝在皇位上没坐几年就一命呜呼了,这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公元1464年,明英宗驾崩,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改年号为成化,是为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一共在位23年,他算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人情味的帝王之一,心胸开阔,比之他的父亲朱祁镇强了很多。

那么,朱见深登基之后,有哪些突出的政绩呢?

首先,朱祁镇二次登基之后,立马处决了于谦;但是在朱见深登基之后,却为于谦平反。按理说当年于谦在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拥立朱祁钰登基,是名副其实的朱祁钰一脉,朱见深登基之后,却是以德报怨,替死去的于谦平冤昭雪。

在这里就不得不体现出于谦的伟大,于谦是明朝的大功臣,京城保卫战中,是他打败了瓦剌大军,逼着瓦剌军退让。

其次,在朱祁镇被俘之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拥立朱祁钰登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官职和荣华富贵;所以,于谦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最后,朱见深虽然曾经被于谦的一句话害了7年,但也是因为于谦,他才有今日的地位,当年朱祁钰是不想让朱祁镇回来的,是于谦力主让朱祁镇回来,才有了后来朱祁镇的复辟。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于谦

所以,于谦是明朝历史上的功臣;而朱见深明显比他的父亲朱祁镇看得更远,他为于谦平冤昭雪,不仅显示出自己的明君气度;更是能够让世人觉得他朱见深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

其次,朱见深继位之初,大明王朝人才济济,政治清明;但由于之前其父亲朱祁镇的胡闹,国家确实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动荡之中,比较明显的是荆襄流民和两广大藤峡起义了。

荆襄流民是元代以来一直困扰中央的一道难题,但朱见深登基之后,对流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以往历代帝王对于流民都是采用镇压政策,而朱见深却是采用安置政策,将流民直接安置起来,以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流民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而两广大藤峡起义也是在朱见深手上得以平定的。

如果以上都不算是突出的政绩的话,那么“成化犁庭”就是朱见深在位期间最为突出的政绩了,直接影响了明朝百年时间。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朱见深

成化犁庭又被称之为丁亥之役。“成化”指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在成化年间,具体时间是1467年;“犁庭”则是形容这场战役的惨烈,像整个土地被犁过一样彻底。

自1449年“土木之变”之后,明朝国力衰弱,国威大减,再也不复以往的震慑能力,而北方的女真一族也趁机侵犯明朝边境,大肆掠夺。一直到成化年间,朱见深登基之后,决心对女真部族实行剿杀。

成化三年,明宪宗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

“捣其巢穴,绝其种类”。这就是朱见深所下的命令。

经过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首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这场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建州女真,让大明王朝获得了百年的踹息时间;此后,直到努尔哈赤的崛起,女真人才算是缓过了一口气。

朱见深的功绩大致也就这么几件能够拿得出手,但如果以此来判断他的功绩高于秦皇汉武,那确实名不副实,他确实为明朝做出了挺大的贡献,但还没有达到和秦皇汉武比肩的高度,别说秦皇汉武了,就算是自己的太祖朱元璋和先祖朱棣,朱见深也是望尘莫及。

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只是看他的前期表现,他不愧是一代明君。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三:三大弊政: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如果我们仔细了解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明宪宗朱见深的功绩主要是在他登基之后的前几年;但他确实也存在昏庸的时候,而且他的某些表现确实给明朝带来了伤害。

说到朱见深昏庸的表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他跟万贵妃之间的爱恨纠葛,此事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主要还是因为朱见深爱上了一个大他17岁的女人。

朱见深为什么一生都专宠万贵妃一人,其主要症结还是在朱见深童年的时候,他五岁的时候,太子之位被废,在皇宫之中无依无靠,朝不保夕,不说朝中大臣,就连太监宫女对他都是避之不及,把他当成瘟疫一般的存在;确实,一个被废黜的太子,当然是有多远躲多远;但有一个人却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个人就是万贞儿;万贞儿不仅在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精神上更是一直鼓励他,对他不离不弃;渐渐的,朱见深对万贞儿产生了依赖,在他成年之后,这种感激之情却发展成了爱情,继而才有后面成化年间后宫里的一些事情。

关于朱见深和万贞儿之间的故事,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具体来说,本文主要还是讲讲朱见深昏庸的表现。

朱见深专宠万贞儿,确实有点昏庸,但作为后人的我们也能够理解,一个在他人生最灰暗时刻,对他不离不弃的人,而且又是异性,虽然年纪比他大了不少,但我们也能够看出,朱见深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他并不是一个好色的帝王。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朱见深与万贞儿

而万贞儿对于朱见深的后宫影响很大,对于明朝的政治影响确实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纵观万贵妃的一生,除了善妒,娇纵跋扈之外,她似乎没有做过太多明显影响明朝安危的事情。

至于她跟汪直等那些大太监之间的关系,这在历史上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对于宦官政治就不太抵触,到了朱棣时期,郑和下西洋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项伟大的事业。

所以,朱见深跟万贞儿之间的故事,并不能作为他昏庸的一个佐证,只能说这是一个深情的帝王。

朱见深对于明朝伤害是比较大的,他在位期间,主要有“三大弊政”,主要表现为:西厂,皇庄,传奉官。

西厂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是听过的,在很多有关明朝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关于西厂和东厂的描述,特别是电影《龙门客栈》中,主角最后大战西厂厂公的精彩镜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们也应该知道,西厂的头目是个大太监。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西厂厂公

西厂设立于成化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477年,它的头目是汪直,汪直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他借用锦衣卫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他的特务网络,势力强大,不可一世,连东厂都得听命于他。

如果将明朝的东厂比作国民党时期的中统的话,那么西厂其实就是类似于国民党时期的军统,是个特务机构,而且直接听命于最高领导,特殊情况可以先斩后奏,这就让西厂的权力大到没边了,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成了他们粘板上的鱼肉。

明宪宗朱见深设立西厂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整个国家,打击对明朝有害的机构和个人。

初衷是好的,但西厂的设立却让整个大明王朝风声鹤唳,血雨腥风;汪直作为西厂的首席大太监,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官员贪污腐败确实少了,但西厂实在太过跋扈,他们制造了太多的冤假错案,文字狱等,让当时的明朝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处于一片乌烟瘴气,波云诡异之中,对明朝的伤害确实比较大。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西厂办案

而皇庄的设立更是在毁坏明朝的统治基础,皇庄设立于天顺八年,也就是公元1464年;那么“皇庄”到底是什么?从字面意思看,其实就是“皇家庄园”的意思,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皇室的土地,而皇庄不仅仅是皇帝个人的,包括他后宫里的妃子,皇帝的子女等。

从古至今,我很少听说过哪位皇帝有自己的田园,这不是闹的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的土地都是皇帝的,皇帝享受着这个国家的供养,至于还要自己圈一块地吗?

而朱见深的皇庄,遍布整个北京城,下面的人一看,皇帝陛下都开始圈田圈地了,那还等什么?既然皇帝带头兼并土地,底下的人肯定是上行下效,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宗室子弟,纷纷要求皇帝赐给他们土地,连宦官的手里都掌握着大量的土地。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只要有土地在手,以中国人民从古至今的勤劳来看,农民的日子一定能够过的不错;但农民手里一旦没了土地,那无疑就是绝了农民的命根子,命根子都被人绝了,那还不得跟你拼命。

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每一次的改朝换代,最大的原因基本上都跟土地兼并有关,你逼的农民没法活,农民只得拿着锄头跟你拼命。

都说要藏富于民,但明宪宗朱见深设立皇庄发做法,无疑是在与民争富,是在毁坏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此举无疑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当然要背上昏君的骂名了。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苦不堪言

而朱见深在位的第三个弊政就是“传奉官”了。

那么什么是“传奉官”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天顺八年,也就是公元1464年,朱见深继位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的内容是授予一个叫姚旺的人为文思院副使,这就是“传奉官”的由来。

“传奉官”的意思是指那些不经选拔,不经吏部考核等选官过程,而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这些官员被称之为:传奉官。

“传奉官”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手中握有权势的官员的愿望,这一官职的设立直接带来了三个后果:

第一,官爵成了皇帝的私人物品,他想封谁为官就可以封谁,将官爵这样的“天下公器”变成了“人主私器”,破坏了皇帝与官员之间的平衡。

第二,传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那就说明了有很多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文人读书读的再好也没用了,当不了官,武人再怎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没用,没有用武之地,还不如跟皇帝攀上亲戚管用呢。也就导致了朝廷各大机构之中人才参差不齐,有武人当了文官,有文人当了武官,有绣花的,有工人,有农民等都挤在各大机构之中,造成了文化认同上不一致,冲突加剧。

第三,传奉官是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不需要经过考核,那就给了宫中一些嫔妃,皇子以及宦官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借皇帝之名,大肆买官卖官,中饱私囊,也不管那些人是不是能够当官,只要给钱,傻子都能当官,这就造成了文官中有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武官中有刀都提不动的手无缚鸡之力之徒,大大的损害了明朝的官场和制度。

不仅如此,在朱见深执政的晚年,他偏心僧道,沉迷方术。

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明宪宗朱见深对于明朝的伤害是很大的,虽然在当时,朱见深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使国家造成明显的动荡,但那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明朝底蕴比较深厚,挥霍的起。

说到底,那时候的明朝还是家大业大,老祖宗留下的家底实在是太过丰厚,足够一两个不肖子孙去挥霍了;但长此以往,国力衰弱是肯定的;朱见深的挥霍虽然不至于让朝堂动荡,天下大乱,但他挥霍的却是明朝的国运。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明朝传奉官直接扰乱官场制度

四:一个真实的帝王

朱见深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分歧比较大的皇帝,他对于明朝确实是有功劳的,任用贤能,平定内乱,抵抗外敌……确实对于明朝的政治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明朝不至于在朱祁镇之后,经济,政治下滑的过于严重。

特别是“成化犁庭”事件,打击了女真部落,为大明江山的稳固获得了百年的安宁,这个历史功绩我们是无法抹除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些功劳而认为他的历史功绩超越了秦皇汉武,这实在是一种过誉,我想,朱见深如果泉下有知,也是不敢当的。

我们只能说,他的这些功绩,保证了大明王朝一段时期内的内外安稳。

另外,朱见深很值得被人称道的一点是他曾经为于谦平反,深得民心;不仅如此,他还以德报怨的恢复了朱祁钰的尊号,胸怀宽广,令人敬佩。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少年朱见深

但他的过失也是比较大的,以上有详细的描述,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明史》中对于他的评价也是一分为二。

《明史》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前半部分,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说他具有仁君之度。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就是他的弊政。

所以,明宪宗朱见深跟历史上的大多数帝王一样,有他优秀的一面,但也有被人诟病的一面。

对于明宪宗朱见深,他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平定内乱,抵抗外敌,让明朝的经济得以复苏,政治得以清明;确实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如果他一直保持这样的执政风范,那他无疑会作为一代明君流芳千古;但他晚年却开始懈怠,他开始了懒政,并且相信宦官,专宠万氏,使好不容易清明的大明风气再次变得昏暗,贪腐横行,名不聊生,明朝再次走向衰落。

所以,要说朱见深是昏君,其实他也不算太昏,但要说他是一个明君,他真的算不上明君,他只能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毕竟大明王朝在他手里得以继续存在百年,并在他百年之后迎来了“弘治中兴”。

悲惨童年造就了他矛盾的一生:揭秘明宪宗朱见深的传奇一生

后记:

作为后人的我们,在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要用历史的辩证眼光去看待,不能因为他有功劳就把他捧上了天,封为了神;但也没必要因为他的过失就将他贬的一文不值。我们只有抛弃心中的好恶,摒除历史的极端,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朱见深。

最后,对于明宪宗的一生评价,小编个人认为有十个字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功绩,那就是:前半生明君,后半生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