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石河子一9个月婴儿骨头卡喉,二医院紧急施救…

2月21日22点左右,一名9月龄的女婴因“误服动物骨头6小时”来我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急诊就诊。医护人员立即行食管CT检查,结果提示:食管腔内见结节状等密度影,考虑食管内异物。随后患儿紧急收住儿科病区,拟行急诊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经过消化内科、麻醉科、内镜中心、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为患儿制定了救治方案。考虑患儿只有9个月大,无法配合手术,必须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由于此类手术需要经口放入胃镜,可能直接导致患儿咽喉部堵塞或刺激引起口腔分泌物增多从而堵塞气道。想要在手术中保证呼吸道通畅,常规需要行气管内插管。但是9个月婴儿气道发育不完善,插管有可能导致气道损伤、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同时,对于各个器官均未发育完善的婴儿来说,应尽量避免“镇静、镇痛、肌松”等多种全麻药物的联合使用。加之食道异物取出术用时很短,行气管插管不是最好的选择。思考再三,麻醉科樊世文医师决定为该患儿行无插管全麻。

石河子一9个月婴儿骨头卡喉,二医院紧急施救…
石河子一9个月婴儿骨头卡喉,二医院紧急施救…
石河子一9个月婴儿骨头卡喉,二医院紧急施救…

最终,麻醉科樊世文医师在满足手术所需麻醉深度的前提下,使用对宝宝影响最小的药物完成了整个手术的麻醉,术中小宝宝始终保留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

2月22日2点40分,在消化科医生唐明、彭昕和内镜中心护士李莉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取出了卡在小宝宝食道中上段处直径约2cm左右的骨头,且未见明显食道损伤,大家如释重负。

患儿的父亲怀抱着苏醒后的宝宝,眼睛都湿润了,嘴里不断地说着“谢谢,谢谢,谢谢你们”。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感到很欣慰,希望小宝宝从此平安健康成长,不再经受如此磨难。

一附院专家提醒:探索、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3个月到2岁的年龄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口欲期,是一段用嘴巴来探索世界的过程,需要家长们时刻警惕孩子的行为,尤其尖锐的物品不要摆放在孩子的“视力范围”内。

6个月到6岁之间为消化道异物的高发年龄段,吞入的异物常见为:硬币、小玩具、首饰、纽扣、果核、动物骨头、磁铁、电池或大块食物等,甚至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吞不下的东西。

科普小知识

食道异物是常见的急诊之一,常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枣核、骨头等,导致异物暂时停留在咽喉部或者食管入口等狭窄部位,严重时可以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还可能造成食管穿孔等严重后果。

小儿食道异物可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困难、呕吐、哭闹等。在异物嵌顿后,不宜强行吞咽饭团、馒头、食醋等试图将异物吞下,家长不可抱有侥幸心理,需要立即到当地正规医院就诊,如延误诊治,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小儿食管异物,重在防御。因小儿幼稚好奇,喜将物体含入口内,因防御反射不健全而误吞入食管或呛入气管,平时家长应注意避免给孩子硬币、纽扣、微型电池、塑料盖、骨头、小零件玩具等,此外,家长还应避免小儿在进食时哭闹,说笑,以及彼此争夺等,防止误吞物品的情况发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