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2022年2月19日,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榆城,开始了计划中的研学生活,希望可以将自己7年学习心理学的经验运用于实践中,在这个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之城中拥有自己的思考。

我很幸运,赶上了榆城下雪的时间。飘飘洒洒的雪花终于将之前积攒的寒冷宣泄而下,榆城变成了人间仙境一般的地方。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下雪的榆城

2月21日,榆城开学了,孩子的一日生活伴随着亲手做早餐拉开帷幕。清晨,孩子们制作了自己的早餐——蔬菜蛋饼。这里的孩子是自由不受约束的,他们把生活作为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吸收灵气、慢慢成长。

我有时在思考:孩子们这样做生活中的事情,真的可以成长得很快吗?所幸的是,时间告诉了我答案,孩子们不仅会成长得更快,而且会成长得很好。榆城的孩子勇敢而热情,他们不会因为一点困难而退缩,他们专注做事,遇到困难就一直探索,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就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希望的理想教育中应有的状态吗?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专注做事的孩子们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我们也会担心,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上小学之后文化课会不会被落下?皮亚杰早就给出了答案,他用一系列实验证明:孩子在0-3岁最重要的就是感、知觉的发展,他们通过感知运动的手段来认识世界。这个时期的孩子只有动作的智慧,要让他打开眼、耳、鼻、舌、身,真正去探索这个世界,打开自己的心灵。

在0-6岁的年龄阶段中,孩子们的求知欲是无穷的,他们有好多好多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引导探索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看到了草,才会理解草的真正含义,慢慢就会书写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了解和内化,他们可以将表象与文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割裂开来,这样的方式才是真正地学习知识、认识世界。

事实证明,在0-6岁阶段中,孩子们拥有非常丰富的表象学习,积累丰富体验的知识,会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通过调查,从榆城走出去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他们一直保持着无畏的精神与对生活的热爱。

制作名字牌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这周孩子们的围圈活动是制作并介绍名字牌。在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孩子们在开学典礼上拿到了老师们制作的名字牌,但是在孩子们制作的时候并不局限于此,老师们也没有做出更多的要求,没有限制孩子们的发挥,当孩子拿到纸的时候就开始自由创作了。

第一天的时候,他们有很多都在画自己想画的事物,一些小朋友创作了好几幅,还有的小朋友做了立体的。在这次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会想是不是材料不够丰富。

第二天的时候,老师们准备了大小不一的纸和颜色更加丰富的画笔(水彩笔、蜡笔……),孩子们就更加不受限制,思维非常活跃。

榆城研学记:孩子在做事中学习

孩子们参与这样的活动,从中获得的知识技能都不可能用标准的学业成绩测试来评定,这样的活动纳入课程中能更加激发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有选择地观察研究自己的经历和环境,即观察研究那些值得他们关注和花精力的环节,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制作名字牌而言,他们可能要持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制作出来真正正式的名字牌。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孩子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美好,会获得区别于模式教学的体验,真正掌握了名字牌如何制作,这是经过思考的,而这样的过程为增强重要的智力意向提供了环境,也让孩子和老师们在学校中体验到了实际的生活,有时需要做常规性的工作,有时需要做挑战性的工作,这也会增强孩子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也让老师们体验到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榆城,我感受到了开启孩子们心灵世界的钥匙,愿这样的机构可以在中国遍地开花,让孩子们都可以从容自信地成长!

END

作者:一杰孟晓清

编辑:一杰沈思敏

审核:一杰李俊杰

一杰早期教育

一杰家庭教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