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作者:从远处看经济

说到江西,你能想到什么?“天下第33福地”还是中国药都?

不熟悉江西的人,或许不知道江西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的地方,但实际上的江西,却是一个神奇而又富饶的地方,江西樟树更是中华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如果要说江西的酒文化,那就不得不提到江西名酒——四特酒。

虽然比起白酒,江西人喝米酒会更多一些,但依旧有不少老酒友曾经为江西的四特酒魂牵梦萦。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曾经被誉为“江西酒王”的四特酒,如今的境遇似乎并不怎么乐观。

从红遍大江南北到失去省内市场,四特酒的一手好牌,到底为何打得稀烂?

四特酒的由来

四特酒的前身是“娄源隆”商号,经历了合并、解体之后娄源隆终于成就了独特的酿造工艺,生产出了兼具南北风味的白酒。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那时候虽然酒质明显优于街上的其它白酒,但却没有明显的标识。

为了和市场上其它的白酒进行区分,便在酒坛上贴了四个“特”字,以表示酒质更为优异,这也是四特酒命名的由来。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红极一时

早期,由于四特酒酒质优异又很有特点,周边的各大酒家开始疯狂购入,到了1959年时四特酒的产量就达到了100余吨,与此同时,酿酒师还在不断地改进酿造工艺。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到了1988年,四特酒还凭借自己“三型具备犹不靠”的特点,成为了正式得到国家认可的独立香型特香型。

不过四特酒还是在90年代的时候深陷市场泥淖,好在那时的四特酒即使调转了发展策略,在白酒发展的“黄金十年”乘风而起,一直到了2012年,才做到了巅峰。

巅峰时期的四特酒凭借一己之力,就占据了江西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妥妥扛起了赣酒振兴的大旗!

现状惨淡

曾经红极一时的四特酒如今又如何了呢?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说起来四特酒如今的地位有些尴尬——明明曾经是江西家喻户晓的名酒,可现在当地人都很少喝。

昔日风光不再,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方面四特酒骨子里就很低调,即使是在大红的时候,也几乎没有怎么做宣传,到了如今,宣传就更少了。

另一方面就是四特过于忽略低端线了,四特酒的低端产品如今酒质并不稳定,而且假酒肆虐,市场监管实在做得不到位,口碑也被搞“臭”了不少。

虽然高端线水准保持得不错,可价格也很“漂亮”。

四特酒如今的模样实在是令人感到唏嘘,曾经红极一时,如今却因为宣传跟不上、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导致在省内都没有了份额。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可见成就一款好酒,酒本身的实力要够硬,宣传也是绝对不能少的,少了任何“一条腿”,这条路都注定走不下去。

其实也不光是四特酒,在偌大的中国白酒圈中,类似的白酒比比皆是,从河南的宋河粮液到张弓,再从山东的秦池到孔府家,不管曾经多么辉煌,如今无一不是落了一个惨淡下场。

就连得天独厚的贵州好酒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命运,木台厚道酒就是如此。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最初在茅台镇问世的时候,吸引了大批“慕冯小宁名而来”的酱友,爱喝酱酒的酒友对冯小宁一定不会陌生——茅台老厂长李兴发之徒,如今的“茅台八仙”之一。

酱友对出自于冯老之手的木台厚道酒的热爱,足以让他们不辞辛苦驱车前去,那时的木台厚道酒简直称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江西“酒王”一度陨落,曾占当地白酒半壁江山,如今本地人都不喝

时至今日,虽然它的酒质越来越好,可冯老依旧对宣传这件事嗤之以鼻,所以当木台厚道酒火到贵州之后,便也止步与此了。

到了省外,木台厚道酒实在是没名气到“拿不出手”,可目前看来,冯老也并没有改变的想法的意思,实在只能说一句可惜!

好酒想要走得长、走得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恐怕才是最大的阻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