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程鹏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技师,

北京逸真画院副秘书长,

中残联书画培训南方基地创研部主任,

宜兴市山水画协会副会长,

宜兴市陶协陶刻协会常务理事。

江苏宜兴人,原籍安徽无为,南京师范大学毕业。2011-2017年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修班范扬、何加林工作室结业,何加林导师入室弟子。其作品入编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荣宝斋》《中国画·当代画风》《太行画风》等多种报刊和画册,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程鹏作品集》《澄怀观道·中国画名家作品集·程鹏》《程鹏紫砂作品集》。国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览中多次入选获奖。2017年9月在丁山创办“程鹏国画·陶刻研修班”至今。

作品欣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01

名家点评

程鹏既是个画家又是个紫砂陶刻艺人。作为画家,他是著名画家何加林先生的弟子,曾在全国性画展上多次获奖,是中国美协会员;作为紫砂陶刻艺人,他从事紫砂陶刻已有30余年。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紫砂界不多见。

由于他有较深的国画创作功底,又有几十年陶刻的积累,所以他的陶刻作品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程鹏的陶刻作品以气韵生动见长,在技法上,无论双刀还是单刀,都结合国画的笔法,富有轻重、快慢的节奏变化,同时,他讲究造型和章法布局,并擅用线与面、虚与实的对比应用。

程鹏在教学中,提倡陶刻作品要原创,对紫砂壶的装饰要“切题、切意”,并努力追求作品的“文气”。他告诉学员切忌用“轻划、轻刮”的方式去描摹物象,因为这种手法看上去细泛,但很死板,缺少意趣。他认为,国画要“见笔”,陶刻要“见刀”,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气。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著名美术理论家)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02

程鹏对中国画的热爱是入骨的。当他在地方已小有名气时,放弃稳定的陶刻事业,来到中国国家画院研修,而后进入了我在国家画院执教的首届高研班,一学就是六年。程鹏对中国画的追求是“轴”的。当他的作品已经多次在全国美展获奖并加入了中国美协时,他又回过头来钻研传统,继续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这一来一往,便是十年。如今,他的作品相较于十年前,笔墨有法度,画面有层次,多了灵趣和文气,可品,可读。艺术作品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要自成一格,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必须具备的,也是程鹏一直在追求的,但也不能求脱过早。有扎实的根基和肥沃的厚土滋养,相信程鹏能木秀于林。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创作随感

◎ 学好中国画,要得法,还需大量专业训练。中国画创作注重主观意识,以笔墨审美为主,物象审美为辅。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其本质都是写意的,就是用精妙的笔墨,借物抒怀。正如传统画论中只提“写真”“写神”“写生”“写意”,却不说“写实”。一味追求逼真、写实,却忽略了写意,则为不得法;握笔如帚,肆意乱涂,表面追求写意,实则笔墨不精、画理不通,缺乏专业训练是“江湖习气”。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 紫砂工艺品自古以来既因其实用性深受老百姓喜爱,也因其承载风雅颇受文人雅士青睐。众多书画文人乐于参与制壶过程,尤其是紫砂装饰环节。紫砂之方寸天地,成为文人雅士寓情寄兴的载体。可用,可玩,可赏,使紫砂工艺品独具魅力。当代书画家参与紫砂装饰,除了具备熟练的工艺技能之外,还要继承和发扬人文传统。这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紫砂故乡的书画家应有的使命感。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紫言墨语书画陶艺展——程鹏

篆刻:查元康

来自:三耕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