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随笔|徐建莉:百味人生在书中

百味人生在书中

文/徐建莉

随笔|徐建莉:百味人生在书中

(网络图片)

人总是要喜欢点什么,才能给灵魂一个驿站,比如阅读。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纯消遣性的读,往往是一读不知书中日月长的状态。当然这种情形只存在于休息日,工作时间,一入江湖,哪里还有时间去闻书香,所以闲暇时读书就显得尤为珍贵。我把这视为辛苦打拼后对自己最奢侈的犒劳。读书的时光,是全然放松的时刻,不去想尘世纷扰,不去想烟火辛劳,只在这一刻,斜倚在午后的阳光下,一本书、一盏茶,沉浸在文字呈现的美景中,文字形成的故事里,文字带来的喜怒哀乐中。不管是不是一种消极的逃离,但这一刻,精神是放松的,心跳是沉稳的。有了这一刻的休养,足以让我在下一刻精神饱满的迎接喧嚣的生活,如此足矣。

喜欢阅读,来自于儿时。贫瘠的童年,有一本书,一台收音机已是奢侈。偶尔得一本画册,一本小说自是欣喜若狂。从刚认字时七七八八的读半边字开始,读书已是深入骨髓的最快乐的事。等到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光怪陆离,依然没有把我的目光扯离书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此时我只于阅读,不再是一种饥渴似的满足,无非就是“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几个字的解释。因为高兴所以读了,就这么简单。虽然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不同深度的理解,但我个人只从自己最舒服的角度去认知,风景很美,领略过,愉悦了眼睛与灵魂就行了,如我这般碌碌凡人,实在也没必要非得弄一身高深的学问。能在书中歇歇脚,舔舔伤口,暗自欢喜或者豁然开朗一下也就不错了。但如若你觉得读书增学问、长本领才是最大的欢乐,那一样很好,无论为了什么而读,让你觉得高兴才是真正的爱好。阅读本就是用来做学问、明事理、开眼界、丰内心……

有人说读书使人有格局,其实严格来说这是个病句。格局是什么呢?胸怀“国之大者”是格局,诗和远方是格局,苟且脚下也是格局,格局本身是个中性词,无所谓好坏。如若说起读书的益处,那么把格局变成一个褒意词就是阅读的一大益处。一双眼睛看到的世界总是小的,一个人的经历总是过于简单,一个人体会到的世界总是如盲人摸象,到底不知世界是如何繁杂多彩。正所谓,百味人生在书中,阅读犹如给人打开了许多扇认识世界、体验人生的窗户。书读的多了方知世界之大,故事读的多了,会知道喜悦有许多种,幸福有许多种,悲伤有许多种,有些苦一生总是要吃的,有些眼泪总也避免不了,而欢喜更是缘于内心,而不是由物质的多少来决定。当眼中的世界大了,格局也就大了,那些眼前的苟且固然还在,但人却不会一直在尘埃里打滚,那些曾经阅读的文字告诉我们:总会还有更多的美好,让人心生向上的力量。

书有万种,人有千面,同为阅读,人的审美不同,喜欢的文字类型也不同。同一本好书,同一篇文字喜欢与不喜欢的都大有人在,实在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勉强别人认同。但无论喜欢与否,都应是一种纯粹的审美使然。突然想起前两天我正在看一本新到的刊物,有一名新入职的学生瞄了一眼,然后带着轻慢的语气:我早就不看这类杂志了。”此时我手中的是一本知之甚众的刊物,一向是以美好温暖的文字,紧跟前沿的思考获得不少粉丝。交谈中,我发现这个初入社会的新人,竟觉得这类文字可以把人带偏,脱离真实的社会。我竟是第一次知道这种观点,好的文字可以把人带歪。他是觉得这类温暖的文字在现实中是虚假的么?还是仅仅为了表达自己成熟了,看透了这个社会?又或者是年轻人故作成熟的矫情?总之,在他的观点里,掺杂了太多功利性的东西,这样的阅读应该是沉重又缺少欢乐的吧。就算不喜欢,也不能是随意的否定与轻慢。我总以为,一个成熟的灵魂,应该是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尽管我也曾磕磕碰碰,流血流泪,甚至依然久伤未愈,但是我依然觉得那些文字讲述的故事,真实的存在着,那些美好与纯净等着眼睛去发现,心灵去感受。那些读过的飘着墨香的文字告诉我,不要用面前的狭隘去评价整个世界。

因为阅读带给我的种种体验,我是信奉开卷有益的。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总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影响我们:或者是一点共鸣的深以为然,或者是一种认知的重新审视,也或者是一点喜悦、一点收获、一点进步…… 也因此我觉得每一篇好的文字都值得尊重与珍惜。犹如古人珍惜字纸,即便没用了也要焚烧,以示对文字和创作者的尊重。

写到这里,我忽然又想明白一点,其实在我的阅读里,丝毫没有逃离现实的成份,我只是在阅读中,找到了欢喜。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爱上阅读,在文字的陪伴中,经过尘世的磨砺,慢慢拥有一个丰盈的灵魂,然后对那些文字说:谢谢你们在烟火里赠我以生命的书香……

随笔|徐建莉:百味人生在书中

【作者简介】徐建莉,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员工,聊城市作协会员,业余以文字自娱。散文、诗歌、新闻通讯等散见于行业媒体。作品《好多事我没有告诉你》曾获共青团中央第一届网络感动大赛二等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