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筆|徐建莉:百味人生在書中

百味人生在書中

文/徐建莉

随筆|徐建莉:百味人生在書中

(網絡圖檔)

人總是要喜歡點什麼,才能給靈魂一個驿站,比如閱讀。

我喜歡閱讀,尤其是純消遣性的讀,往往是一讀不知書中日月長的狀态。當然這種情形隻存在于休息日,工作時間,一入江湖,哪裡還有時間去聞書香,是以閑暇時讀書就顯得尤為珍貴。我把這視為辛苦打拼後對自己最奢侈的犒勞。讀書的時光,是全然放松的時刻,不去想塵世紛擾,不去想煙火辛勞,隻在這一刻,斜倚在午後的陽光下,一本書、一盞茶,沉浸在文字呈現的美景中,文字形成的故事裡,文字帶來的喜怒哀樂中。不管是不是一種消極的逃離,但這一刻,精神是放松的,心跳是沉穩的。有了這一刻的休養,足以讓我在下一刻精神飽滿的迎接喧嚣的生活,如此足矣。

喜歡閱讀,來自于兒時。貧瘠的童年,有一本書,一台收音機已是奢侈。偶爾得一本畫冊,一本小說自是欣喜若狂。從剛認字時七七八八的讀半邊字開始,讀書已是深入骨髓的最快樂的事。等到生活變得五彩缤紛,光怪陸離,依然沒有把我的目光扯離書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此時我隻于閱讀,不再是一種饑渴似的滿足,無非就是“每有會意,欣然忘食”幾個字的解釋。因為高興是以讀了,就這麼簡單。雖然每個人對這句話都有不同深度的了解,但我個人隻從自己最舒服的角度去認知,風景很美,領略過,愉悅了眼睛與靈魂就行了,如我這般碌碌凡人,實在也沒必要非得弄一身高深的學問。能在書中歇歇腳,舔舔傷口,暗自歡喜或者豁然開朗一下也就不錯了。但如若你覺得讀書增學問、長本領才是最大的歡樂,那一樣很好,無論為了什麼而讀,讓你覺得高興才是真正的愛好。閱讀本就是用來做學問、明事理、開眼界、豐内心……

有人說讀書使人有格局,其實嚴格來說這是個病句。格局是什麼呢?胸懷“國之大者”是格局,詩和遠方是格局,苟且腳下也是格局,格局本身是個中性詞,無所謂好壞。如若說起讀書的益處,那麼把格局變成一個褒意詞就是閱讀的一大益處。一雙眼睛看到的世界總是小的,一個人的經曆總是過于簡單,一個人體會到的世界總是如盲人摸象,到底不知世界是如何繁雜多彩。正所謂,百味人生在書中,閱讀猶如給人打開了許多扇認識世界、體驗人生的窗戶。書讀的多了方知世界之大,故事讀的多了,會知道喜悅有許多種,幸福有許多種,悲傷有許多種,有些苦一生總是要吃的,有些眼淚總也避免不了,而歡喜更是緣于内心,而不是由物質的多少來決定。當眼中的世界大了,格局也就大了,那些眼前的苟且固然還在,但人卻不會一直在塵埃裡打滾,那些曾經閱讀的文字告訴我們:總會還有更多的美好,讓人心生向上的力量。

書有萬種,人有千面,同為閱讀,人的審美不同,喜歡的文字類型也不同。同一本好書,同一篇文字喜歡與不喜歡的都大有人在,實在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勉強别人認同。但無論喜歡與否,都應是一種純粹的審美使然。突然想起前兩天我正在看一本新到的刊物,有一名新入職的學生瞄了一眼,然後帶着輕慢的語氣:我早就不看這類雜志了。”此時我手中的是一本知之甚衆的刊物,一向是以美好溫暖的文字,緊跟前沿的思考獲得不少粉絲。交談中,我發現這個初入社會的新人,竟覺得這類文字可以把人帶偏,脫離真實的社會。我竟是第一次知道這種觀點,好的文字可以把人帶歪。他是覺得這類溫暖的文字在現實中是虛假的麼?還是僅僅為了表達自己成熟了,看透了這個社會?又或者是年輕人故作成熟的矯情?總之,在他的觀點裡,摻雜了太多功利性的東西,這樣的閱讀應該是沉重又缺少歡樂的吧。就算不喜歡,也不能是随意的否定與輕慢。我總以為,一個成熟的靈魂,應該是千帆曆盡,歸來仍是少年。盡管我也曾磕磕碰碰,流血流淚,甚至依然久傷未愈,但是我依然覺得那些文字講述的故事,真實的存在着,那些美好與純淨等着眼睛去發現,心靈去感受。那些讀過的飄着墨香的文字告訴我,不要用面前的狹隘去評價整個世界。

因為閱讀帶給我的種種體驗,我是信奉開卷有益的。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總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悄悄地影響我們:或者是一點共鳴的深以為然,或者是一種認知的重新審視,也或者是一點喜悅、一點收獲、一點進步…… 也是以我覺得每一篇好的文字都值得尊重與珍惜。猶如古人珍惜字紙,即便沒用了也要焚燒,以示對文字和創作者的尊重。

寫到這裡,我忽然又想明白一點,其實在我的閱讀裡,絲毫沒有逃離現實的成份,我隻是在閱讀中,找到了歡喜。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愛上閱讀,在文字的陪伴中,經過塵世的磨砺,慢慢擁有一個豐盈的靈魂,然後對那些文字說:謝謝你們在煙火裡贈我以生命的書香……

随筆|徐建莉:百味人生在書中

【作者簡介】徐建莉,國家能源聊城發電有限公司員工,聊城市作協會員,業餘以文字自娛。散文、詩歌、新聞通訊等散見于行業媒體。作品《好多事我沒有告訴你》曾獲共青團中央第一屆網絡感動大賽二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