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读丨余秋雨:唐诗如玉杵叩扉,让我们看到美好的自己

文字丨余秋雨

主播丨沈 文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唐诗。

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不少朋友会说:“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

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

夜读丨余秋雨:唐诗如玉杵叩扉,让我们看到美好的自己

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

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

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

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也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

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夜读丨余秋雨:唐诗如玉杵叩扉,让我们看到美好的自己

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这种形象和细节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

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境,却不存在。

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

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夜读丨余秋雨:唐诗如玉杵叩扉,让我们看到美好的自己

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己,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

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

这个自己,看似俗务缠身,居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这个自己,看似学历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优雅的节奏,那么铿锵的音韵,那么华贵的文辞。

夜读丨余秋雨:唐诗如玉杵叩扉,让我们看到美好的自己

这样一个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诗,在中国却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态存在。

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产生唐诗的土地,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对国际间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当然知道处处有诗意,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

但是正因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作出一个公平的判断:就像中国人在宗教音乐和现代舞蹈上远远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样,而唐诗,则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

动 听

作者:余秋雨,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代表作有《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山河之书》等。

夜读丨余秋雨:唐诗如玉杵叩扉,让我们看到美好的自己

主播丨沈文

扬州市朗诵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视《电视诗歌散文》特邀主播。

愿每天都是“声”心明媚的时光。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

就拉到文末点个“在看”吧~

夜读丨余秋雨:唐诗如玉杵叩扉,让我们看到美好的自己

往期推荐

“我爱你”的36种说法

家,应该是这样的……

故乡的春雨

主播说年俗,虎年送祝福!

迟子建:关于年货的记忆

荷包胙里的年味

村上春树:大智若猫

林清玄:如果老是看着船尾,生命的悲怀是不可免的

我们“一起向未来”

祭奠,以国家的名义!

温暖的布鞋

简媜:人到中年傻一点

《漠河舞厅》火了,背后的故事令人泪目

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

爱自己的四句悄悄话

原来 这才是记者

林清玄:黑暗的剪影

人为什么要善良?这些答案暖极了

重阳,牵手的感觉真好!

我的祖国(超燃)

今天,我们以国之名……

心若止水

孟晚舟:回家的路,是世间最暖的归途

凡事勿过“度”

你的成长,需要一点“钝感力”

风雨人生路,多备几把伞

幸好,我们有庄子

季羡林:我与东坡词

依旧是你窗下的那个少年

林清玄:写在水上的字

席慕蓉:明月夜

林清玄: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父亲是一种形象

毕淑敏 : 你的容貌,就是你对待生活的样子

季羡林:家庭温馨之道在于一真一忍

总有美好,踏月而来

雪小禅:我心素已闲

编辑 | 邱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