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市中:“跨村联建”聚合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作者:舜网
市中:“跨村联建”聚合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成立全区首个“跨村联建”示范试点——玉符泉源联合党委、成立“1+3+N”党建联合体、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近年来,市中区深入推行“跨村联建”,聚焦破解村庄规模小、资源散、实力弱等问题,强化组织引领、提振产业质效、做优基层治理,推动村党组织由“单一作战”向“抱团发展”转变,全面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组织联建,凝聚“最大合力”

“联合党委的组建,让5个村全部实现了‘一肩挑’,班子平均年龄45岁以下,‘示范村’占比一半以上……班子有能力、有干劲、讲团结!”玉符泉源联合党委书记李光麦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解决了部分村班子的内耗问题。

初夏的玉符河畔清水潺潺、白鹭纷飞,青山秀水之间坐落着全区首个“跨村联建”的示范试点——玉符泉源联合党委,这是市中区“试水”村党组织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也悄然开启了党家街道西东、土屋、相家、寨而头、宅科等5个村的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市中区聚焦“跨村联建”实施“红色堡垒”工程,结合村情实际划分片区成立党建联合体,通过组织联建重塑乡村治理版图,实现抱团发展。按照“地域相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以5公里为服务半径,每2-6个村为单元,用3年时间将全区77个村联建为13个党建联合体,推动村党组织由“分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同时,构建“街道-联合党委-村党组织”三级架构,每周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片区“两委”会,以共同坐下来谋事、静下来商事、动起来干事,推动联建村“握指成拳”。

为了让联合党委“跨”起来有奔头、“联”起来有劲头,市中区发布“硬举措”提质增效。设立大比武“擂台赛”,围绕基层治理、集体增收自下而上打擂;打造“实践课堂”等村干部赋能平台,推动以练强功、以干思进;创建党员大会联开、主题党日联过,推动优势互补,赋能蓄势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治理联抓,实现“双向奔赴”

位于玉符河北部的十六里河街道石崮、瓦峪、石匣等3个村联合周边企业成立的“1+3+N”党建联合体,则呈现了“跨村联建”的另一种形态。

“城市化进程加快,村庄治理也存在很多看不见的藩篱,村庄、村企之间存在着‘三不管地带’,治理空白、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这些都需要通过‘跨村联建’破题解决。”驻石崮沟村第一书记邓延明表示。

为了实现群众有感、治理增效,十六里河街道依托大石崮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辐射石崮、瓦峪、石匣等3个村和周边龙头企业建立党建联合体,实施“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联合党委举办“四季村晚”进驻景区演出50余场,以“流量密码”引来上万游客,帮助流转土地打造景区“便民停车场”,化解景区交通拥堵难题、增加集体收入;企业为村庄修建道路、增加配套设施、提供村民就业培训及岗位,盘活村民闲置宅基地打造乡村民宿,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触动的工作成果形成了最有温度的联建模式。

为真正让联合党委规范运行,市中区规范运行机制,捆绑实施服务联办、治理联动、品牌联创,让村民享受联建红利。联合党委统一规划联建村的发展建设、基础配套、公共设施,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联建村群众提供统一便民服务;挖掘“玉水原乡”“四季村晚”等亮点品牌,成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400余名党员组建2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联动开展环境整治、矛盾化解,推动乡村治理更加和谐。

产业联兴,“一个都不落下”

市中区将推进村庄“共富”作为开展“跨村联建”的关键,合力发展优势产业,带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从陡沟街道成立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建联合体,便可管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路径。

“我们以特色产业为媒丰富联营形式,发挥党组织牵头的组织优势、村集体联合的资源优势,制定联产共建工作指引,引导联建村建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培植大庙普罗旺斯西红柿、新平果蔬大棚、小庄采摘研学等联产项目,全面激活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水’。”陡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云鹤介绍。党建联合体成立后,街道采取“强村+弱村、富村+穷村、大村+小村”的方式结对共建,组团对接优质项目,推动集体经济“联创联增联带”。2023年,陡沟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70%,百万元以上村占比43%。

借助“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东风,市中区以党建聚合推动产业联盟,把抓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催生形成了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五种模式”。整合各级各领域资金捆绑投入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食用菌工厂化养殖、特色民宿改造、电商直播等连片项目,引入资金1100万元,推动社会资本与集体经济组织联营合作。紧抓人才回引,建立校地合作、人才常态回引机制,吸引大学院校、科研院所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走进乡村,先后回引40余名在外能人到村任职创业,68名创业致富能手、企业家进入村级后备人才库。

如今,市中区正融合打造“跨村联建”升级版,整合打造“一街一线”精品文旅路线,辐射带动村民发展民宿、水果采摘、非遗手工等特色产业,实现联动发展、合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