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离异家庭培养孩子,可以发挥好这个力量……

如今,离婚已经屡见不鲜了。民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大陆有947.1万对登记结婚的夫妻,同时有415.4万对离婚的夫妻,离结率为43.5%。而到了2020年,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人数共计814.33万对,共有433.9万对居民离婚,离结率为53.3%。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但离结率反而上升了,这是为什么?同时,父母离婚后,孩子又该如何去培养?

日前,围绕上述等问题,未来网记者邀请到了北京市妇联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书记、北京市家庭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姚艳华,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律师沈斌倜,以及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牟路平,来到未来网直播间,与未来网记者宋兹鹏一起,探讨“离异家庭,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以下内容根据直播访谈录音节选整理。

离异家庭培养孩子,可以发挥好这个力量……

未来网直播现场

父母离婚了,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主持人: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物质品质不断提高,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但离婚率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大家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姚艳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婚姻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女性不再像以前一样面对不幸的婚姻而选择隐忍,不像我们50后们没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离的, 那时候有一句话叫作“为了孩子,忍了!”

现在的年轻人活得都比较自我,觉得要活好当下,自己不幸福就不能接受了,而且什么都不顾了。但是,一旦有了孩子,离婚可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了。

当今社会离婚、独身、空巢,还有丁克家庭。婚姻家庭是多元的,也能得到社会的包容。但是在结婚、离婚的问题上,我觉得作为成年人应该慎重地考虑一下,为什么要离婚?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更应该慎重。如果有了孩子了还要坚持离婚,是不是应该对孩子的后续抚养再多一层考虑?

沈斌倜:我觉得有很多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通常都来自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没有做好。

很多人认为,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根本原因是父母离异了,这个观点本身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父母离异将导致孩子无法健康成长,那对于已经离异的家庭,在已经无法更改的这个事实面前,孩子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对孩子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孩子是否优秀,和家庭是否离异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优秀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例如,这次的奥运冠军谷爱凌,这其实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带来的。每个孩子在出生时,与生俱来都是有安定的内心,但是后来安全感缺失,甚至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怀疑,不知道谁爱自己。这是因为有成年人告诉他,你的妈妈不对、你的爸爸不对等,但其实很多成年人的这种做法,以及观念是不正确的,所以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不正确观念、思想的影响,导致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爸爸告诉孩子A是对的,B是错的,妈妈告诉孩子A是错的,B是对的,而他们却不知道还有一个C选项,就是独立的孩子,也可以兼顾A和B,但很多人将其割裂开了。所以,当这个孩子成年了,结婚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可能只是因为觉得到年纪了所以要结婚,没有安定的内心,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也是导致离婚率提升的原因,这些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家庭教育,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幸福的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疗愈。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促进法》用以德育人四个字概括了,只要道德上立得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有一些家长没教育好孩子,就觉得是学校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学校、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等都不一样?其实是家长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要回到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没做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离婚,主要还是思想的问题,而思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家庭教育。

那到底什么是善的、好的,其实咱们内心都能感觉到,离异的夫妻可能对对方不好,但不一定对孩子坏。

做父母的本质上对孩子都是很好的,哪怕暂时对孩子不好,是因为他个人的障碍。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父母本质上是爱孩子的,这是一个人性的问题。但大家没有看到这个人性,只看到不管孩子,甚至产生其他严重错误。可能孩子的父母在小的时候都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所以从深层来讲还是家庭教育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要从家庭教育做起。

牟路平:法院审理离婚纠纷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作为基本标准。

当事人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时,陈述双方感情破裂的原因,有很多类型,主要的有分居、出轨、经济原因,以及有家暴的行为,还有一些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提出感情破裂,要求离婚。从社会层面上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更加独立,另一方面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也对家庭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

但现在可喜的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民法典》也写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等方面的条款,出台了“离婚冷静期”制度,这慢慢会产生一些正向的引导作用,相信未来这些情况会有一些缓解,人们结婚之前也会更加慎重。

离异家庭培养孩子,可以发挥好这个力量……

主持人:父母离婚之后对孩子会造成哪些影响?造成这个影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姚艳华:离婚率高,这个是咱们很难扭转的一个现实,但是不代表离异家庭的孩子教育都不好,也有很多优秀的例子,我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父母的综合的素质。例如,有一对夫妻有矛盾了,尖锐到不可调和而分开了,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首先是有责任的,再有一个是他们善于学习,他们知道离异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比正常家庭更困难了。当然,通过什么方式对孩子传递正确的成长的观念很重要。

我身边还有个这样的案例,他们是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离婚的,当时我们特别惊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离婚,这岂不对孩子的影响会很大? 觉得一个人带孩子挺难的,结果人家虽然因为观念不同离婚了,但是对孩子的发力点都是一致的,他们爱孩子的方法比较正确、适当,所以这孩子成长的特别好。这种案例比比皆是。

但是,夫妻离异对孩子一定会造成不安全的感觉,特别是在未成年期。

2021年中央文明办等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未成年人教育、家庭教育的措施,就是要促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落实。家庭教育的立脚点应该在哪?不是说看孩子考了多少分,得了多少个奖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立德树人,这是我们全社会教育孩子的一个基本点。家庭教育有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有学校的责任,不能混为一谈。

孩子为什么不写作业?为什么打架?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当中,家长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习惯的培养没做好。中国历来就注重家庭教育,在家庭当中,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一个大道。在家庭中,如果不讲老幼尊卑等道理,那对孩子基本的价值观就错了。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了,目的是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父母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在千变万化,有的人有了孩子真不知道怎样去教育,要么就是教育过度,可以说是措手不及。例如父母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这样就拔苗助长了。再有些就是教育缺位,认为要快乐教育、给孩子自由,但这样就失去了正确的引导。所以,我觉得对孩子的培养,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就需要学习,做了父母之后更需要一步一步学习。我们在做家庭建设工作的这么多年中,我觉得家庭就是一所大学校,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牟路平:首先,对孩子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孩子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跟随父母双方一同生活,变为可能只跟随直接抚养的一方生活,虽然现在不同子女一同生活一方父或母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离婚仍会对对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一部分离婚的家庭可能会有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的缺位情况,例如一部分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的案件,或者一些刑事案件的被害未成年人,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例如一个利用未成年人网络直播犯罪的案例,被害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后,没有对他进行正当的抚养、教育和保护,被不法犯罪分子利用,进行不当内容的直播。这让我们看到之后非常心痛,所以说父母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本着爱对子女进行正向的引导和教育。

如何正确发挥母亲的力量培养孩子……

主持人:对于上面探讨的,家庭离异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如何去减少或避免对孩子产生影响呢?

姚艳华:父母是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培养孩子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从两个人教育,变成一个人教育的时候,对孩子的学习、引导就需要加倍了,对孩子交朋友、言谈举止都要更加关注。现在父母都比较忙,包括女性也有自己独立的工作,有的家长就把孩子的培养完全交给学校了,回家之后就只管孩子吃饭、穿暖等这些事,出了问题就怪学校没管好。

多年的家庭建设工作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母亲伟大无私。我觉得,母亲的伟大体现在特别细小的细节当中,而不是高大上的那种伟大。举个例子,我们家促会2019年的时候,策划举办了一个“母亲的力量”主题展,我们当时寻找了100多个优秀的母亲。在这个里面很多母亲真的很伟大。有一个母亲,当时生完孩子以后,孩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后来检查出了是先天性耳聋。但是,这位母亲没有放弃,开始大量翻阅书籍,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经过两万多次的教授,这孩子终于叫了一声妈妈。现在这个孩子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摸索,这位母亲还出了一本书,内容就是如何对耳聋孩子进行教育,也成就了很多聋耳孩子家庭。

在我们“家庭建设论坛”上,我们请到过这样一个母亲,她孩子是一位脑瘫患者,在凳子上坐着都立不起来,这个孩子在平常人看来就是废人了,但是经过他母亲和父亲,特别是母亲用耐心和毅力 帮助这孩子学习,最后这孩子出了一本书,是关于脑瘫孩子的成长记录,他现在在一个互联网平台上给人做评论。这说明了这位母亲的坚强伟大,她都是用一言一行去培养、教育孩子,这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出其伟大之处的,这源于母亲的大爱无私。

去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联合党支部和家促会成立了红色宣讲团,其中有一位母亲,七岁的时候因为意外,导致了双臂截肢。这位母亲非常励志,自己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自己带着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儿,去年被评为了“全国100名优秀共产党员”。她身残志坚,还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

其实,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成为科学家,成为运动健将,或者成为明星,不是的!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得懂规矩、懂礼节。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母亲在家庭当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多数家庭父母在初期带娃的时候,甚至从十月怀胎开始,母亲就进行胎教,自己的言谈举止、学习,以及在家庭内怎么对老公、对公婆,对孩子都是有影响的。

我们从做妇女工作、做家庭工作的角度讲,要提升母亲的素质,我们觉得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所以,在家庭当中有一个好母亲,可以“兴旺”一家三代人。

现在的女性在经济上独立,在社会上也独立。那么女性在独立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要在家庭当中体现慈祥、善良、柔软的一面,在家庭当中营造一些更好的氛围。

社会上有人所说的“女强人”,我们可以在事业上要、好强,但是在家庭教育和家庭的整个关系处理当中,我们女性应该做上善若水中的水,“遇山能拐弯”,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可能处理事的时候就不至于太过激烈。

主持人:今天咱们三位嘉宾都是女性,刚才姚书记讲了母亲的力量,牟法官和沈律师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请从自己的角度来谈一谈,作为一位女性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会有哪些?

牟路平:我现在还是新手妈妈,也处于学习的阶段,我自己朴素的感觉就是,孩子和我是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和生理上的连接,作为一个母亲天然的就是爱孩子的。但是,我在思考怎样去更好的让孩子成长?我觉得,我的一些行为,还有生活的细节确实会影响孩子,现在争取培养好他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最根本的,我觉得是我自己一定要先做到,然后才能去要求他,这样言传身教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也是我们一同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很美好的。

另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安全感非常重要。注意处理家庭问题方式、方法,这样家庭环境也会更加和谐。

沈斌倜: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很多家庭因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他现有的家庭教育很难和谐。

谁都想要一个和谐的家庭,而有一部分的和谐家庭是因为会经营,也有能力去经营好,而另外一部分家庭是天选之作,不用去刻意经营就特别和谐。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夫妻两人都想和谐过日子,但就是和谐不了,那怎么办?对于孩子来说又怎么办?所以我想讲讲这一部分的问题。

有的家庭里有婆媳矛盾,甚至和自己的父母还有矛盾等。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中成全一个好的孩子,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首先,要认可、接纳这种不和谐,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各种情况并存的社会,家庭它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家庭不和谐的情况下,怎么来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要以德育人,德其实是根本。具体来说,其实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安定的内心,当孩子内心安定的时候,他自然会做出各种非常亲近的选择。虽然孩子很小,但因为没有受到不好的干涉,孩子自己知道他需要什么,而且他内心非常清静。

为什么有的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提升了很多,因为他看到了亲近的孩子,并且意识到原来孩子是这个样子的,再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但是,如果家长不会学习的话,就会把自己的观点加到孩子身上,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来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等,这样孩子就相当于被父母“绑架”了,而这种孩子的内心是不可能安定的,因为孩子没有真正做自己。有可能孩子学习很优秀,甚至是个学霸,但毕业后却不工作,还有很多知名大学毕业生毕业了和父母闹矛盾,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了。

前几年“北大弑母案”,大家都认为那是个好孩子,怎么能干这事儿?这其实是他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所以,解决家庭问题,要让孩子拥有一片清静的内心。现在有人提倡修行,真正的修行不是跑到山里修行,而是在闹市中修行,是在家庭的柴米油盐中修行。孩子天生是安定的,在这当中不是给孩子一颗安定的心,因为孩子生下来就有一颗安定的内心,作为家长应该是保护孩子安定的心。

我觉得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到一点,特别是面对儿童或更小的孩子,夫妻不能说对方的坏话,也不能说孩子爷爷奶奶的坏话,这是最基本的。如果对成年人说其爸爸或妈妈不好,那么肯定会让这个成年人非常生气。那么,对年龄小的孩子说他爸爸或妈妈不好,其实就是在伤害孩子的尊严,对孩子非常不尊重,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欺凌,孩子可能不懂说的事情,但是能感受到。这就打破了孩子内心最初的清净,使他内心不安定,甚至纠结。

姚艳华:沈律师提到的这些问题,实事求是讲,大多是女同志出现这些问题。我觉得女同志应该学会心胸大度、宽容,跟另外一半不管有什么矛盾,夫妻之间应该找一个很好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拿孩子出气,或对着孩子说对方的坏话,看似只是一句解气的话,可是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

我原来认识一个小孩子,从小没人管,属于“散养式”的养法,但学习还一直很好。

当这孩子上初中的时候,父母老打架,闹着要离婚,我就跟他们一方谈,我说你们孩子马上就初中毕业要考高中了,这是关键时候,能不能等到上了大学之后再说离婚的事情,结果这孩子在旁边听见了,跟我说不用这么劝他们,他们现在要离就离,不然的话我天天提心吊胆,他们天天打架,让我没法在家里好好学习。

我觉得大人一定不要把自己对另一半的矛盾迁怒到孩子身上,或影响孩子。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是没有意识到,不是要刻意教孩子不好。为什么家长得学习?学习和学习力这是两方面,有的人说我天天学习,但不能变成自己的执行力,这就是学习力不够。有些人就能举一反三,有的人学半天可能还学不会,当然这也有一个能力的问题。

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或者科学教育的方法,从心理上,从育儿的规律上,什么年龄该对孩子说怎样的话,进行怎样的教育都很重要。所以,父母的学习太重要了。

来源:未来网 记者 李盈盈、见习记者 宋兹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