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做销售,销售好的产品,人们需要的产品根本就不需求我去说太多的话。这说的太对了,自己买东西也是,人总是喜欢买名牌,为什么?因为名牌是品质的保证,绝对会买到好的东西,因此你不用拿着阿迪鞋去街上一个人一个人的叫卖吧,就摆到商店里,要买你就来,不买拉倒。

写作的时候,要先想清楚,才能写清楚。

教书的时候,演讲的时候,要先搞清楚听众想听什么!

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在“反省”------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

作为一个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惊人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一个人智商很高,可能会被我们形容为“聪明”,然而,一个人的心智力量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另外一个词曲形容“睿智”。

答案是你的大脑太活跃了。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的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的被你的大脑左右。

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大脑的奴隶,而是选择翻身做主人。

在工作和学习上控制这种天性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在这一个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我,偶尔大醉一场没什么不好。偶尔连续打上两天两夜的牌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

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的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你会定时去健身房,从不为自己瘦得太慢而烦恼的同时竟然用节食甚至吞食泻药的方法去减肥,因为,在那些人因为无奈而抱怨的人面临绝望的时候,你早已经是持续锻炼了许多你的健康的人。

很多年前,大约20岁前后的时候,忘记了因为读过李敖的哪一本书,觉得他那种记日记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于是开始学着做每日的“事件记录”。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事件本身。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事实上,只不过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每年下来,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

基于过程和基于结果的记录方法。它会使你对事件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可以调整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问题总是复杂的,解决方法总是简单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大脑的Reset语句。

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记录一下当日的时间开销,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很自然的开始在脑子里规划全天的时间。

每天记录你的时间开销。

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

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确实有益。如果,强迫自己理智一些,就会知道,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你都应该做。

不用跟任何人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混不清的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是什么所谓的“理想”或者“痴心妄想”。那你现在就可以参照着那个你自己的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吧——判断每个任务的真实属性,然后选择“真的重要”或者“显得不重要”。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同时做多个事情。

列表List从来都是最有效的组织工具之一。而制作列表、运用列表确实是一种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

使用列表的重要经验:

1) 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制作列表

2) 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3) 列表没必要工整

4) 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5)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你的目标(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的实现有益。十万火急的事情几乎只出现在故事里。因此: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6)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一旦这么做了,就会发现你就“有必要”不停的更改这个任务列表中的某个或者多个项目,最终甚至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如果,你有了什么新鲜注意,放弃当然是非常可惜的。正确的做法是,启用另外一个新的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你的新鲜主意记录在那里,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这个任务列表,专注于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突然又出现了什么新鲜主意,依然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前的任务完成之后,你的那个“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了。

7) 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8) 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先判断你的这个列表所代表的那个任务是不是现实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你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开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计划是必须的,目标当然应该是确定的。一般来讲,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总是能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却更重要。如果你想做事,你当然要行动。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无论计划简单还是复杂,缺乏切实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或者失效。有些时候估计根本不做计划反倒是有益的。

很多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外一个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因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可能要尽力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而在最初甚至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计划十有八九只不过是空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改变自己,或者你自己目前并不令人满意的处境,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我的想法和我大脑的想法完全是两回事。

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科学方法)。

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具体->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

本科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自学能力。

幸福和快乐不一定非要通过比较才能获得,事实上,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也确实太多太多,只不过常常被人们忽略。

你并不孤单!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 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我常常这样告诉自己“你并不孤独。”当我遇到什么麻烦的时候,我会这么对自己说,告诉自己遇到这种麻烦的人并 不只我一个,所以只要想办法寻找解决方案就好——弄不好早就有人把良好的解决方案变成文字放在哪儿了。当我遇到什么意外的惊喜的时候,我还是会对自己这么 说,告诉自己遇到这种所谓幸运的人并不只我一个,所以,应该为此高兴,但没必要大喜过望直至失态的地步。

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 。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事实上,我总觉得关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只好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l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l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l 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l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l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第一,你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你要留些时间处理这些意外事件;第二,你必须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良好的状态去做更多的事情。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他正常生活活动。

按照黄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那么,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去工作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个小时去享受欢乐——因为你毕竟是正常人。反过来,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去享受欢乐,而用剩下的大约3.82个小时去工作学习——因为你毕竟还要想办法养活自己。

你知道你能通过什么确信自己做到了或者至少部分做到了么?方法很简单,看看每天你做的事儿里,有多少是尽管无趣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但却是不重要的。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说,你已经完全摆脱了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你的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讲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以前你读过很多时间管理书籍,却最终竟然一无所获的原因了吧?之所以你觉得那些书没什么作用,其实不见得是那些书上写的道理不正确(当然,不排除那些书里面大多数确实是垃圾——精品永远是少数)。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你竟然每一次都给自己定下100分的目标!就算书上的方法是正确的,你实践的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当然,你读过很多时间管理之外的其他原本应该特别有用的书,可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你的收获并不多

再次拿出你的纸和笔,罗列一下那些尽管无趣、但实际上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是学生,那件事儿可能是背英语单词;如果你是老师,那件事儿可能是给学生批改作文;如果你是程序员,那件事儿可能是给你的代码写详尽注释;如果你是业务经理,那件事儿可能是给你那挑剔的上司写下一年度的预算……

不管怎样,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儿。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与这件事儿2个小时。当然,如果你能做到专注3个小时更好。相信我,大多情况下,2个小时就已经基本足够。如果,需要你每天专注4个小时的事儿你竟然坚持做完了,那你肯定会被你身边的人羡慕的。相信我,更重要的是,你会因此赢得尊重——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做不到,尽管你并没有、也没必要提醒他们。

实际上,我敢打赌,在你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上专注2个小时,未经训练的你肯定做不到——因为没有任何人不经训练就可以做到。

但是,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会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之后,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这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一个人的独特见解。其实同样的道理已经有很多人给你讲过:“不要等机会来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或者“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好了人”。而懂了这样的道理之后,你就会真正审视生活,然后开始醒悟。其后,你再看看你身边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的人,就知道他们其实有多可笑了,因为他们一生在追求实际上根本得不到的东西,最后只有这样的出路:要么对人生失望,要么选择某个宗教而后寄希望于来世。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来,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分类分出来了。那背面有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排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了。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的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的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用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今天我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的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找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都把它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有了这样精巧的勤奋,李敖那火花乱溅的“灵感”之丰富多彩从何而来就清清楚楚了。

于是,按照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不知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那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