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

做銷售,銷售好的産品,人們需要的産品根本就不需求我去說太多的話。這說的太對了,自己買東西也是,人總是喜歡買名牌,為什麼?因為名牌是品質的保證,絕對會買到好的東西,是以你不用拿着阿迪鞋去街上一個人一個人的叫賣吧,就擺到商店裡,要買你就來,不買拉倒。

寫作的時候,要先想清楚,才能寫清楚。

教書的時候,演講的時候,要先搞清楚聽衆想聽什麼!

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在“檢討”------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好像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了。

事實上,沒有什麼要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

作為一個人,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驚人的經曆莫過于發現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我們竟然可以用我們的大腦控制我們的大腦。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

一個人智商很高,可能會被我們形容為“聰明”,然而,一個人的心智力量非常強大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用另外一個詞曲形容“睿智”。

答案是你的大腦太活躍了。一個人擁有活躍的大腦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時候,也可能是壞事。你的大腦非常活躍,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是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它在不停的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後,你就這樣輕易的被你的大腦左右。

這就是所謂的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不再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大腦的奴隸,而是選擇翻身做主人。

在工作和學習上控制這種天性是最重要的。為了能在這一個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時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縱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我,偶爾大醉一場沒什麼不好。偶爾連續打上兩天兩夜的牌不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種很好的社交活動。但是在工作和學習上,堅決不要放縱。工作和學習都是艱苦的,路程都是漫長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推遲滿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備的能力,也是需要掙紮和鍛煉才可以習得的能力。

他們最終表現為比絕大多數人“更有耐心”,甚至,驚人的耐心。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當每個人都在拖延,最後又手忙腳亂的時候,你的生活卻非常從容。因為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輕松安逸,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是以,你早就把一些輕松安逸安排到未來的某個時段,而心平氣和的每天完成相應的工作。于是,你不僅從容,而且快樂。你會變成一個守時的人,一個生活規律的人,一個身邊的朋友都信賴的人。你會定時去健身房,從不為自己瘦得太慢而煩惱的同時竟然用節食甚至吞食瀉藥的方法去減肥,因為,在那些人因為無奈而抱怨的人面臨絕望的時候,你早已經是持續鍛煉了許多你的健康的人。

很多年前,大約20歲前後的時候,忘記了因為讀過李敖的哪一本書,覺得他那種記日記的方法頗有些道理,于是開始學着做每日的“事件記錄”。除了自己經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記,盡量不記感想、不記感受、隻記事件本身。至今,我還保留着這樣的習慣,并是以受益無窮。事實上,隻不過每天花費10分鐘左右。每年下來,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麼,僅僅這一點就非常寶貴了。

基于過程和基于結果的記錄方法。它會使你對事件的感覺越來越精确,可以調整對時間的感覺,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時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現實可行的目标”。

心智開啟從意識到可以自律開始,而心智發展的過程就是克服懶惰的過程。

與懶惰抗争、停止遺忘、堅持改變的工具,就是紙筆。

問題總是複雜的,解決方法總是簡單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大腦的Reset語句。

如果你已經習慣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記錄一下當日的時間開銷,那麼,第二天早上就會很自然的開始在腦子裡規劃全天的時間。

每天記錄你的時間開銷。

每天制作你的時間預算。

判斷一個任務是否“真的重要”,其實隻需要一個标準:就是看這個任務的完成是否對你的目标達成确實有益。如果,強迫自己理智一些,就會知道,無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應該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無趣,你都應該做。

不用跟任何人學習,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混不清的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是什麼所謂的“理想”或者“癡心妄想”。那你現在就可以參照着那個你自己的哪怕是“不切實際”的目标作為标準來判斷吧——判斷每個任務的真實屬性,然後選擇“真的重要”或者“顯得不重要”。

相信我,養成任何一個哪怕很小的習慣,都需要掙紮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掙紮過程,在将來的某個時刻終歸會變得其樂無窮。

同時做多個事情。

清單List從來都是最有效的組織工具之一。而制作清單、運用清單确實是一種需要練習的重要能力。

使用清單的重要經驗:

1) 大多數情況下确實沒必要制作清單

2) 最好的清單記錄工具是紙和筆

3) 清單沒必要工整

4) 清單一定要随手可及

5) 最重要的任務永遠隻有一個

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标準隻有一個:是否對你的目标(無論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的實作有益。十萬火急的事情幾乎隻出現在故事裡。是以:真正最重要的任務永遠隻有一個——那個真正對你的目标實作有幫助的任務。

6) 制作專門的下一階段任務清單

除非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在整個任務完成之前中途更改清單中的項目,一旦這麼做了,就會發現你就“有必要”不停的更改這個任務清單中的某個或者多個項目,最終甚至會導緻整個任務永遠無法完成。如果,你有了什麼新鮮注意,放棄當然是非常可惜的。正确的做法是,啟用另外一個新的清單,标題是“下一階段任務清單”,把你的新鮮主意記錄在那裡,然後馬上回到目前的這個任務清單,專注于目前應該完成的任務上。如果突然又出現了什麼新鮮主意,依然如法炮制。這樣做的好處是:目前的任務完成之後,你的那個“下一階段任務清單”上已經有相當數量的非常具體的待處理項目了。

7) 給你的每個任務制定一個核對清單

8) 清單一旦開始執行就一定要執行到底

先判斷你的這個清單所代表的那個任務是不是現實的,如果你真的覺得你能夠,也應該完成這個任務,那就開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計劃是必須的,目标當然應該是确定的。一般來講,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實作。

生活本身充滿了意外,并且,總是能意外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計劃固然重要,行動卻更重要。如果你想做事,你當然要行動。行動是改變自己的衆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時候,隻要你開始行動,哪怕事先并無計劃,也往往會有收獲。反過來,缺乏行動的計劃肯定沒有任何意義的。

無論計劃簡單還是複雜,缺乏切實的行動就注定會失敗或者失效。有些時候估計根本不做計劃反倒是有益的。

很多時候,沒必要做計劃的原因有兩個: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大多數計劃其實非常簡單”之外,另外一個是“初始狀态下,我們往往實際上并沒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計劃”。因為做任何事情,我們都可能要盡力相同的過程:逐漸熟悉,小心摸索,失敗失敗再失敗,認真反思,卷土重來,直至成功。而在最初甚至連基本的認知都沒有的時候,制定出來的計劃十有八九隻不過是空談。是以,大多數情況下,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改變自己,或者你自己目前并不令人滿意的處境,那就一切從簡——找一個你覺得該給你帶來改變的行動,然後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敗,那是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永遠記住,馬上行動是最重要的。

我的想法和我大腦的想法完全是兩回事。

體驗、試錯、觀察、閱讀->思考(科學方法)。

簡潔、有效、樸素、準确、具體->傳遞資訊、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

大學最重要的應該是培養自學能力。

幸福和快樂不一定非要通過比較才能獲得,事實上,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歡樂和幸福也确實太多太多,隻不過常常被人們忽略。

你并不孤單!

接受自己與别人沒什麼不同,至少沒什麼本質性上的 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長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以,我常常這樣告訴自己“你并不孤獨。”當我遇到什麼麻煩的時候,我會這麼對自己說,告訴自己遇到這種麻煩的人并 不隻我一個,是以隻要想辦法尋找解決方案就好——弄不好早就有人把良好的解決方案變成文字放在哪兒了。當我遇到什麼意外的驚喜的時候,我還是會對自己這麼 說,告訴自己遇到這種所謂幸運的人并不隻我一個,是以,應該為此高興,但沒必要大喜過望直至失态的地步。

整體上來看,人脈當然很重要。不過,針對某個個體來說的話,更重要的是他所擁有的資源。有些資源很難瞬間獲得,比如金錢、地位、名譽,尤其在這些資源的獲得更多地依賴出身和運氣的現實世界裡。然而有些資源卻可以很容易從零開始,比如一個人的才華與學識。才華也好學識也罷,是可以通過努力必然獲得的東西。一個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開啟,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資訊唾手可得的世界裡,隻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時間做朋友,很容易成為至少一個領域的專家。努力并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艱苦,隻不過是“每天至少專心學習工作六個小時”;耐心卻遠比大多數人想象得巨大,“要與時間相伴短則至少五年,長則二十年” 。

如果,終于有一天,你已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會驚喜于真正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所謂高效的人脈居然會破門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來自完全不同的層面,來自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過去一無是處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樂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厭善意的幫助,更何況你是被找來提供幫助的呢。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脈——如果人脈真的像他們說的那麼重要的話。事實上,我總覺得關于人脈導緻成功的傳說其實非常虛幻,隻不過是不明真相的人隻好臆造出來的幻象罷了。

l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l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赢得尊重;

l 除非有特殊原因,應該盡量回避那些連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就更應該回避了——盡管甄别起來比較困難;

l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l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在做時間預算的時候,一定要留有空間。第一,你必須清楚肯定會有意外事件發生,是以你要留些時間處理這些意外事件;第二,你必須用适當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複良好的狀态去做更多的事情。除了工作、學習之外,一定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其他正常生活活動。

按照黃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規劃的時間有10個小時,那麼,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為導向的人,你就這樣規劃吧:大概用6.18個小時去工作學習,而用剩下的大約3.82個小時去享受歡樂——因為你畢竟是正常人。反過來,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生活滿足為導向的人,你就這樣規劃吧:大概用6.18個小時去享受歡樂,而用剩下的大約3.82個小時去工作學習——因為你畢竟還要想辦法養活自己。

你知道你能通過什麼确信自己做到了或者至少部分做到了麼?方法很簡單,看看每天你做的事兒裡,有多少是盡管無趣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但卻是不重要的。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無樂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說,你已經完全擺脫了你的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為你的大腦的真正主人了。

講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什麼以前你讀過很多時間管理書籍,卻最終竟然一無所獲的原因了吧?之是以你覺得那些書沒什麼作用,其實不見得是那些書上寫的道理不正确(當然,不排除那些書裡面大多數确實是垃圾——精品永遠是少數)。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你竟然每一次都給自己定下100分的目标!就算書上的方法是正确的,你實踐的方法顯然是不合理的。當然,你讀過很多時間管理之外的其他原本應該特别有用的書,可是基于同樣的原因,你的收獲并不多

再次拿出你的紙和筆,羅列一下那些盡管無趣、但實際上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是學生,那件事兒可能是背英語單詞;如果你是老師,那件事兒可能是給學生批改作文;如果你是程式員,那件事兒可能是給你的代碼寫詳盡注釋;如果你是業務經理,那件事兒可能是給你那挑剔的上司寫下一年度的預算……

不管怎樣,挑出一件你認為最重要的事兒。然後,給自己做個時間表,在未來的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的時間裡,每天至少專注與這件事兒2個小時。當然,如果你能做到專注3個小時更好。相信我,大多情況下,2個小時就已經基本足夠。如果,需要你每天專注4個小時的事兒你竟然堅持做完了,那你肯定會被你身邊的人羨慕的。相信我,更重要的是,你會是以赢得尊重——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自己做不到,盡管你并沒有、也沒必要提醒他們。

實際上,我敢打賭,在你自己不喜歡的事兒上專注2個小時,未經訓練的你肯定做不到——因為沒有任何人不經訓練就可以做到。

但是,應該記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要想辦法提前預知自己會需要怎樣的技能,然後确定那是一個自己可以通過練習真正熟練掌握的技能之後,而後制定長期計劃,一點一點地執行該計劃。這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一個人的獨特見解。其實同樣的道理已經有很多人給你講過:“不要等機會來了,才發現自己沒有準備好”或者“機會總是眷顧那些有準備好了人”。而懂了這樣的道理之後,你就會真正審視生活,然後開始醒悟。其後,你再看看你身邊忙忙碌碌卻又碌碌無為的人,就知道他們其實有多可笑了,因為他們一生在追求實際上根本得不到的東西,最後隻有這樣的出路:要麼對人生失望,要麼選擇某個宗教而後寄希望于來世。

我李敖看的書很少會忘掉,什麼原因呢?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來,把書給分屍掉了,就是切開了。這一頁我需要,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分類分出來了。那背面有怎麼辦呢?把它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排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切開。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這就是我的看書方法。

那分類怎麼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夾子,夾子我寫上字,把資料全部分類。一本書看完以後,全部進入我的夾子裡面了。我可以分出幾千個類來,分的很細。好比說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宗教類再分佛教類、道教類、天主教類。我李敖分的更細了,天主教還可以分,神父算一類。神父還可以細分,神父×××就是一類,神父還俗又是一類。修女×××是一類,修女還俗這又是一類。

任何書裡有關的内容都進入我的資料裡來。進入幹什麼呢?當我要寫小說的時候,需要這個資料,打開資料,隻是寫一下就好了。或者發生了一個什麼事件,跟修女×××有關系,我要發表對新聞的感想,把新聞拿過來,我的資料打開,兩個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寫出來了。

換句話說,我這本書看完之後,被我大卸八塊,五馬分屍。可是被我勾住了,這些資料我不憑記憶來記它,我憑用細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緊,放在資料夾子裡。我的記憶力隻要記這些标題就好了。标題是按照我的習慣來分,基本上都翻譯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來,偶爾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領告訴大家,李敖知道的那麼多,博聞強記,記憶力那麼好。我告訴大家,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一開始就是你不要偷懶,不要說躺在那裡看書,看完了這本書還是幹幹淨淨的,整整齊齊的,這不對。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大卸八塊,書進了資料夾,才算看完這本書。

今天我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書的招告訴大家。不要以為這本書看完了,幹幹淨淨的新的算看過。那個不算看過,因為當時是看過,可是浪費了。你不能夠有系統的扣住這些資料,跟資料挂鈎。可是找我這個方法,可以把你看過的書,都把它的精華抓出來,扣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這種土法煉鋼的治學方法。

有了這樣精巧的勤奮,李敖那火花亂濺的“靈感”之豐富多彩從何而來就清清楚楚了。

于是,按照這樣的了解,所有的成功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先花上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鎖定一個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現實的、可行的之後,運用心智的力量在這個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時間,再更多一點的時間。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當時間陪伴你足夠久的時候,你的耐心就能從它那裡得到回報。不知是以然的人會說,那是“運氣”,或者那是走了狗屎運的人才會有的“天賜靈感”;而我們知道的是,如果那回報真的來了,隻有一個名字,叫做“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