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讲收藏故事

品名家书画

老沈邀你一起在《艺苑手记》

赏析名家书画如数家珍……

1

及凌云处尚虚心

忆潘主兰先生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墨竹》潘主兰 作

潘主兰(1909-2001),历任福州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是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诗人,甲骨文书法艺术造诣尤深。2001年获中国文联与中国书协共同主办的中国书法界首次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学术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当时全国仅二人获此殊荣,另一位获奖者是启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称潘主兰先生为“占主导地位老书法家、代表着今日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不愧为大陆的书法大家。”

然而,潘主兰先生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大家、名人、长者,令人肃然起敬的另一面,却十分谦逊,和蔼可亲。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潘老相识的。那时,福州画院设在于山顶上的天君殿后院,画家们每个周末集中,或办公、开会,或观展、创作、品茗。我周末常去沈锡纯先生画室泡茶,遇到沈老要去画院,偶尔也陪他上山,经沈老介绍认识了潘主兰先生。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和潘老见面的次数多了,才知道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甲骨文研究大家,他的书画、尤其是甲骨文书法和篆刻艺术举世闻名。一九八二年,我要送作品参加“庆祝八一书画展览”,作品完成后发现没合适印章可盖,于是想到了潘主兰先生。考虑到与潘老只是有点熟,不敢贸然打挠。我赶紧到沈锡纯先生处,请沈老写了张便条,这才来到福州文儒坊古金斗桥畔,见到了潘主兰先生。我战战競競的递上沈锡纯先生的便条,向潘老说明情况后,潘老笑咪咪地说:“我们‘也熟’嘛,不用请沈老写介绍的”。潘老的几句话,使我紧张的心理顿时放松了,于是递上一对只用十元买的石章,边说囊中羞涩,石头不好,边请潘老见谅。潘老却笑呵呵地说不要紧,并嘱我过两天来取。如今潘老已经故去,每每取出这两枚印章(如图)使用时,眼前便闪现出潘老那热情、慈祥的音容笑貌。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潘主兰 刻

一九八七年,由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和福建省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外资中心联合举办的“京沪榕、台港澳诗书画印笔会暨名家书画展”(简称:海峡笔会)在福州举行。我作为主办方代表,出面邀请潘主兰先生与会,潘老二话没说,立即表示事关国家对台大政,责无旁贷。与会期间,他常主动向我询问当日的创作主题,或吟诗作画,或与外地书画家唱和,为台湾乡亲创作多件诗书画作品,获得满堂喝彩。此次活动,潘老写下多首高质量的思念台湾乡亲,盼望国家早日统一的诗作,其中有不少作品是晚上在家创作好,第二天带到会场的。潘老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敬佩。

一九九一年,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在福州宣告成立。我受命为祝贺该公司开播征集题词、书画并负责编辑纪念画册,当我将征集公函呈给潘老时,潘老详细询问了该公司的功能、功率等情况,表示对台湾乡亲广播是大事,一定支持,并马上取笔草拟了题词:“促进海峡文化交流而具有客观的积极传播开拓精神——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开播纪念”,约我下周来取。

一星期后,我由广州征集完作品乘飞机回福州,从机场直奔洋下新村46座,如约到潘老家取作品。潘老见我带着行李,问我去哪儿?我如实相告,并将从广州带回的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作品顺便呈给潘老一览。潘老看了作品,又随手翻了翻我带在身边的纪念册页,我见潘老认真阅览的神情,乘机笑了笑说:“可否请潘老也惠赐几笔给我作个纪念?”潘二话没说,立即挥毫,谈笑间便画就了一幅写意墨竹(如图),并题上“英艺兄属”。我再三表示感谢,潘老说我们这么熟的朋友,不必客气。

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年过去。再次翻开这件墨竹,回想和潘老健在时的多次接触、交往,重温潘老平易近人、谦虚热情的长者风范,我顺口吟出古人“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诗句,心里琢磨着,这类诗句既写竹,又写君子,其中的“虚心”,既言明竹子空心的特点,又借一词多意,描写人之不高傲、极谦虚的品格。思及于此,便写下本文题目,再次对潘主兰先生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深表敬佩。

2

罕见雨里没骨山

宋省予《溪山烟雨图》书画合壁欣赏

一代写意花鸟画宗师宋省予先生以没骨法作山水也是宗师水平!这是凡拜读此幅《溪山烟雨图》者之共同感受。

宋省予(1909—1966)字廉卿,号红杏主人,写意花鸟大家,山水、人物兼长,以“诗、书、画”三绝享誉海内外。此作英才显露,既具元赵孟頫、黄公望之《水村图》《溪山雨意》等名作遗韵,又推陈出新。画面远山逶迤,峰起云涌;近景鹤汀凫渚,扁舟簑翁;左侧坡石丛林,曲径廊榭。蒼茫水乡,烟雨朦胧,旷远幽近,厚重空灵。有诗为证:“烟中信有无根树,雨里偏多没骨山。此景此情人不识,我曾簑笠到其间。”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宋省予《溪山烟雨图》局部

更罕有者,此作诗、书、画合壁,极为难得。大凡画家完成创作,题诗署款即可,加题再跋者,多为得意之作。宋省予此画作于潮汕 ,故特以所崇拜的清中“岭南第一才子”、著名诗人、书家宋湘《鹦鹉洲》诗为引首:“两日停桡鹦鹉洲,接天波浪打江楼。临风尚带三挝怒(鼓),芳草难消一赋愁。从古异才无达命,只今多难不低头。秋坟莫厌村醪薄,何处曹黄土一杯。”宋湘有《红杏山房集》等著传世,其“红杏山房”与“红杏主人”是否有渊源?待考。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再读其跋,宋省予先生注明出之《近代名人书林》,实为“大盂鼎铭”节录:“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雩我其遹,省先王,受民受疆土。赐汝鬯一卣,冂衣……”宋先生所书盂鼎铭,章法娴熟,笔法逆入顿出,骨力古拙,几令专事书家汗颜。

此作,若以山水视之,当属宋先生精品;若以花鸟画家视之,当属宋先生特殊作品;若从宋先生“诗、书、画”三绝角度视之,则完整显现,殊为难得,至可宝也。

3

笔下"双妙"堪齐名

林纾《王琳练剑图》赏读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早就想写写林纾的画,一直找不出角度。

近日在手机上偶然刷到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亮剑》第五集,晋绥军团长楚云飞与八路军团长李云龙会面时,亮出一对珍贵的勃朗宁公母手枪要将母枪赠予李云龙,而李云龙却选择了公枪,并回赠了军刀,在场的八路军团政委赵刚说:“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看到这情节,脑子先是闪出南朝《班超传》里不要价值连城之璧,只要有奋勇杀敌的兵器。接着由“双枪”想到了林纾的这件“双剑”——《王琳练剑图》,觉得此图可以从“双”字入手加以赏读。

先看林纾在这幅画中的题诗:

堂堂殉节寿阳城,

特进尚书王子珩;

至死不忘梁社稷,

千秋扩廓或齐名。

林纾是在读了《王琳传》后写下这件《王琳练剑图》的。画面里的王琳,在垂柳依依的春风里舞动着寒光闪闪的双剑,目光炯炯,守而待攻;步伐轻盈,跃跃欲刺……。林纾在画着王琳的同时,突然想起另一位与王琳一样为国殉节的英雄——扩廓,这才在画毕的题诗中写下了王琳和扩廓这对双双殉节的“剑客”千秋或可共齐名的诗句。

王琳即王子珩,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据《北齐书·王琳传》记载:王琳在侯景之乱中,击破侯景的部将宋子仙,军功与宋龛并称第一。陈霸先废梁建陈后,北齐加封王琳为骠骑大将军,令其起兵对抗南朝陈。北齐尉破胡兵败后,朝廷命令王琳在寿阳征兵,南朝陈进兵包围了寿阳城,引淝水灌城并昼夜攻击,王琳与攻城陈兵从七月杀至十月,终因弹尽粮绝,城池陷落,被敌俘获,就义时年仅48岁。后来北齐追赠王琳为都督十五州,录尚书事,谥号忠武王。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林纾《王琳练剑图》局部

诗中提到的扩廓,即元末的蒙古族著名将领扩廓帖木儿。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领兵镇压红巾军。后来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扩廓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并于宣光二年(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因其气节傲人,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林纾画就《王琳练剑图》后,把作品题赠给素有福州“父子双画家”(父:洪亮,字宽翁;子:洪毅,字宽孙)之称的“宽孙世兄”。“双剑图”赠“双画家”,这就使我赏读到这觉得应该说说林纾的“双妙”——译著和书画。

林纾(1852年-192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践卓翁、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等。

林纾的“双妙”第一“妙”也是一“绝”是不懂外语,却能译出外国名著。他仅靠与朋友王寿昌等人合作,就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被誉为“译界之王”、中国“译坛泰斗”。林纾除翻译小说外,还著有《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诗集有《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自著小说《京华碧血录》《巾帼阳秋》《冤海灵光》《金陵秋》等;古文研究著作有《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以及《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等。

林纾第二“妙”是书画。世人皆知林纾的成就在他的“林译小说”,他的诗文和书画,都为译著所掩。林纾同时是一位书法家和文人画家,他的创作涉及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其中以山水画最优。林纾年轻时曾拜福州名家陈文台为师,学习花鸟、山水。陈文台乃“诏安画派”名家汪志周之徒,故林纾前期的花鸟、人物,吸取了“诏安画派”的精髓。林纾的山水画,早期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接着涉猎石涛,浑厚中带有淋漓之趣。林氏山水善于造景,画中往往远山如黛,白云堆絮,近处数丛翠竹,几株疏柳,画舫桥影,赏者徜徉于湖光山色之中,顿觉心旷神怡。据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林纾的画作在北京琉璃厂润格之高,连齐白石也是难以比肩的。

林纾这位近代文化史上心存百代、放眼世界的杰出文化大家,为我们留下了宏富的文化遗产。他的“林译”系列,至今仍被人争读,他的书画在收藏界向来炙手可热,他的艺术成就百年之前已被世所公认。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曾为林纾的才能与成就赋诗,盛赞林纾为“左海畸人”。

《文化生活报》版面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