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热播剧《人世间》的周志刚一家,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却妥妥的“学霸之家”:

大儿子周秉义、女儿周蓉在恢复高考后,双双考入北大;

周秉昆之子周楠,周蓉之女冯玥,分别考上清华。

后面的剧情我不清楚,按照编剧的逻辑,第三代中目前唯一还没考大学的周聪(周秉昆之子),估计也是北大清华,最差也是人大、复旦之类的。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编剧胆儿够肥。稍微了解点中国教育现状的,就不敢这么编。

大概是出于“如此家庭教育太过理想化”的考虑,编剧没让周楠上完清华便赴美留学;不仅如此,还让他见义勇为、英勇就义,给“学霸之家”留下了一抹悲壮。

牺牲周楠,编剧大致有两个考虑:

第一是告诉观众,福兮祸所依,再完美的家庭教育也会有缺憾,全考入北大清华的“理想家庭”现实中很难存在。

第二是出于剧情转折考虑。现在的剧情,是1992、1993年前后,正是大陆明确提出市场经济的大转折、大发展时期。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第一主角周秉昆一定会大有作为,否则都不好意思当主角。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周秉昆(周志刚次子)

但现在他的身份,是出版社的后勤处长,正式编制,铁饭碗。按照传统观念,拥有这样的身份还下海经商,很不现实,也不符合其“踏实本分”的人设。

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彻底打破周秉昆的“编制意识”,让其被迫下海,大展宏图。

什么样的外力才能让他摆脱编制的包袱?和骆士宾、水自流一样,蹲监。他俩当年就是因为“倒买倒卖”进了监狱,反倒在改革开放后因此没了包袱,大展拳脚。

怎样才能让周秉昆蹲大牢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干架。

可他性格这么好,怎么可能随便干架呢?最有可能干架的对象,是与其关系复杂,似敌似友的骆士宾。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骆士宾

可是,因为在孙赶超(周秉昆最好的朋友之一)被骗一事中,骆士宾帮了大忙,后来还到吉春投资(算是给时任副市长周秉义帮忙),两人的关系已经大为缓和了。

关系如此缓和,甚至成了朋友,再让他俩干架,难度就大了。怎么才能让两个好朋友干架呢?

办法只有一个:爆发让两人都近乎崩溃的事件。

能让两人同时崩溃的事件只有一个——周楠去死,受伤都不行。如果周楠只是被打伤甚至重伤,他的两个爹(养父周秉昆、生父骆士宾)都会奋不顾身地照顾他,反倒更像战友。

牺牲掉周楠,骆士宾感觉天塌了,周秉昆感觉地陷了,两个男人才会在机场碰面的时候,互相指责,最终失去理智,大打出手。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周楠(周秉昆养子)

至于打到什么程度,轻伤、轻微伤还是重伤、植物人,要看编剧的心情。他既然想让周秉昆入狱,重伤是必须的。

——懂了吗?全是套路。

好吧,言归正传。两代6个孩子,4个考入北大清华,固然夸张,但剧中透露的家庭教育“密码”,还是很有价值的。

其一,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角色无可替代。

《人世间》中的“父亲周志刚”,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顽固型家长”形象,在子女教育方面,方法简单粗暴。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周志刚(周秉昆之父)

幸运的是,他常年在外,每两三年才回一次家,教育孩子的机会很少。

即便如此,他和小儿子周秉昆吵起架来,那也是气势恢宏、气吞山河、气急败坏、气息奄奄,有一次竟然好几年都互相不搭理对方。

在周家的家庭教育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母亲李素华。

她大字不识一个,丈夫的信都要儿子念给自己听,为什么能教出2个考上北大的儿辈(周秉义、周蓉)、2个考上清华的孙辈(周楠、冯玥)?

不识字,不等于没文化。文化是可以通过看戏听戏、民风民俗、乡里乡亲来掌握的。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李素华(周秉昆之母)

她和多数普通的劳动妇女一样,家教只贯彻两个理念:

第一,咱家有家长,就是孩子爹,听爹的。这叫树立权威、建立规则——爹就是规则。

如果周志刚不是常年在外工作,这一理念,是把双刃剑。周志刚脾气暴躁,如果整天在家,很难成为好家长。

幸亏他在外地,这事儿就好办了——他成了影子家长。大小事务,最终取决于母亲,母亲垂帘听政,父亲成了傀儡,反正你在几千公里之外,鞭长莫及,事情向你请示了再决定,黄花菜不是凉不凉的问题,而是发霉还是腐烂的问题。

一方面,咱家有权威、有规则,就是你们的“影子爸爸”,大家都要尊重他;另一方面,这个“影子爸爸”整天连影子也看不到,只能听妈的,当妈的就可以“便宜行事”,咱的家庭妈做主。

李素华是一个既有原则又十分和善的慈母形象,情商很高。这让她处理起家庭问题来,游刃有余。

第二,咱家三个孩子,老三周秉昆是“老疙瘩”,老妈管好他就行了,老大周秉义、老二周蓉,你俩请便。

这又是传统家庭教育中非常智慧的一个方面:家长能力、精力有限,只能重点管最弱、最小的,大的基本属于放养,甚至大的还要带小的。

结果怎样?这个家庭不缺爱,老疙瘩最受宠爱,老大老二也要爱惜“老疙瘩”;

这个家庭不缺独立,老大、老二很早就能独立了;

这个家庭不缺竞争,一方面老大老二也想争宠,但更想通过照顾“老疙瘩”弟弟获取母亲的赞誉。

——完美的家教环境,形成了。羡慕不?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周秉义(周志刚长子)

其二,家长要明白,你养的不是孩子,而是人,一个从“不独立”到最终独立的人。

如果你没有把孩子养育成人,只是养成了“未成年人”,“产品”就不合格,你的家庭教育就是失败的。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成为“成年人”——不仅是年龄,而包括心理、生理、品格等所有方面。

周秉昆对周楠态度的转变,就体现了这一点。

周楠和周秉昆没有血缘关系,生父是骆士宾。成了富豪的骆士宾希望儿子“认祖归宗”、继承产业,周楠心动了——这无可厚非,谁不想拥有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未来?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水自流、骆士宾

周秉昆起初对此十分反感,“咱家苦,你就把苦嚼了咽下去”(大意)是他最初的态度。

但他后来变了,孩子大了,圈是圈不住的,自己的事情——比如是否留学,乃至恋爱——自己做主。

有这样一个爹,是周楠的幸运。很多家长到老都不懂这一点,把孩子抓得越紧,孩子离你越远。

其三,别错过0——6岁黄金养育期。

周蓉的女儿冯玥,2岁时送给周秉昆抚养,等孩子大了,她努力想挽回和女儿的感情,却怎么也回不来了。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其四,如果错过了黄金养育期,弥补的办法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长和空间。

从小生活在小舅家里,冯玥比别的孩子更敏感,也更成熟。别人都有爹妈,她没有,她更渴望得到心灵的寄托,让自己有所依靠。

“寻找依靠”,本质上是“寻找母亲”、寻找安全感。在生母周蓉那里,她得不到安全感;能给她安全感的,是表哥周楠。

周蓉想要挽回和女儿的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和空间:因为你过早地离开父母,所以你比别的孩子更成熟,内心也比别的孩子更丰富。

但她却犯了大“二”(比2022年2月22日这个日子还2),好死不死地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导致母女关系进入冰点。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冯玥(周蓉之女)

越是内心敏感的孩子,越需要独立的私人空间,父母必须尊重。幸好周蓉在女儿早恋的问题上,态度开明(和冯玥的大舅母形成鲜明对比),这才挽回了局面。

其五,别人家考100个北大清华都是别人家的事儿,千万别对比,别对自己的孩子“吹风”。

乔春燕就犯了这样愚蠢的错误,冯玥考上了清华,她儿子牛牛“5门只考了150分”,乔副总大发雷霆,结果怎么样?

牛牛出走,去工地搬砖,想给爹妈“争气”,在警察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家。回家的时候,脸上的灰都三尺厚了。

乔春燕自己也反省:“我学习这么差,凭什么让牛牛学习好?”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乔春燕(周志刚干女儿)

她说得也不对,家长学习差,不代表孩子学习必然差,基因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家庭环境。

乔春燕脾气火爆,和老公曹德宝能从饭桌打到炕上,孩子气得自己抱个碗上跑一边吃去了。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很难学习好。

对比一下周秉昆家,全是典型的好脾气:

周秉昆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

郑娟活了40多集了,就没见她大声说过话;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郑娟(周秉昆媳妇)

周楠、冯玥有早恋苗头,都快好成一个头了,更是和气得很;

奶奶李素华见人不笑不说话,爷爷周志刚脾气火爆,却常年不在家,影响可以忽略;

小孙子周聪除了不太会说话(比如和爷爷下棋说“这回你肯定死了”,却不知道爷爷最忌讳这个),脾气也不差。

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周蓉(周志刚女儿)

好脾气意味着什么?情商高,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同理心。

好脾气就是好家教,这一点不用怀疑。周家考出这么多北大清华,好脾气恐怕才是关键。

高金国,网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