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雪落尽处 天地不言

雪落尽处 天地不言

东晋下过一场雪。

雪住时,王羲之手札寄友:羲之顿首,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四行二十八字的手札,就此成为书法至高至臻的传世之作《快雪时晴帖》。清乾隆帝是绝对的“王粉”,得此帖后大悦,即命增建楠木殿,内置包括此帖在内的传世书法石刻,且亲自题写殿名,这就是北海公园内的快雪堂。

快雪二字极有味道,一场雪成就了书圣的千古名帖,果然是雪为文媒。

而到了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字子猷)这里,对雪天的痴迷表达,已不必书之,而是成为一种“行为艺术”。《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了他的一件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一夜行舟披雪乘兴访友,到了门口不进去,兴尽而返,这般的任性放诞也没有谁了。

王士桢《渔洋诗话》里说: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

若晨有雪至,踏雪宜在午间,雪没足面为佳,踏之能闻其声。

后半夜落雪,寐不觉。早起,推窗见天地大白,心情最佳。

听屋外除雪声,以扫帚声声划过为佳,若以铲刮之,多少有些扫兴。

雪野能见一行鸿爪,趣事。两行人迹脚印,亦可。遍地杂沓足印,多不雅。

白天降雪宜无风,成团成簇雪片雪团直直落下,再扑散开来,妙。

夜间灯光映雪处,值得驻足。

雪夜,邀友二三,深巷酒馆凭窗小酌,为一乐事。

宜于赏雪处,湖畔,旷野,老宅,古塔,寺院,胡同,山岭。

冬日,落雪无声,观之心常喧闹。夏日,雨打芭蕉,听之心多寂静。

风霜雨雪诸般天象映于人心七情,便有了人与自然的通感。

雪落尽处 天地不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