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厂长刚还在说中性产品现在基差收敛,对冲成本低,之后大家希望稳健收益的话可以考虑下中性产品。结果今天就来了个大新闻,九坤旗下一只美元中性产品1月回撤近40%。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中性产品”不是有对冲么,怎么会亏这么多?具体原因咱们一会儿细说,但有一点大家要清楚,中性产品并不完全等于低风险。。。
高杠杆带来的高波动
这两天市场还是不错的,虽然成交量依然没有大的起色,但好歹止住了1月以来的颓势。
就在大家普遍安下心来的日子里,量化这边又出事了。
九坤投资被爆出旗下一只美元基金1月跌幅近40%,去年12月基金跌幅也接近20%,两个月累计回撤超55%!
除了策略相关的因素以外,回撤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产品带了5倍左右的杠杆。
别看现在跌的这么狠,这只美元产品在去年可是当红炸子鸡,截至去年8月31日,即便业绩提成高达50%,基金累计费后收益也达到149.16%,年化平均费后收益达到47.88%,最大回撤仅为-5.04%,夏普高的没天理,很多朋友都挺心动的。
这种过往业绩高收益、低回撤的产品一直都比较受投资人青睐,30万美元的认购门槛也没有挡住投资人的热情。
去年年中之后有不少买入这只产品的投资人期望基金能持续复制过往的优秀业绩,但他们在产品材料里可能忽略了那句“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波回撤后,如今已有部分投资人账面亏损超50%。
其实去年8月厂长身边也有两个朋友对美元基金有需求的朋友想买这只产品,不过在仔细斟酌之后,一个觉得杠杆太高往后的波动不会小,另一个觉得carry要提50%有点太高,所以两个朋友都决定再观望一段时间,也因此算是阶段性“逃过一劫”。
既然回撤已经发生了,咱们要探究的是产生回撤的原因以及九坤后续的应对。
首先这是个带杠杆的中性产品,波动大是正常的,盈亏同源,把这个产品当成低波动产品来配置的,只能说自己都没搞清楚产品风险。
九坤产品投资报告显示“在不考虑杠杆因素(5倍左右)的情况下,1月总体收益回撤约-7.8%,其中-4.7%来自alpha,-2.1%来自市值敞口暴露,费用和基差(对冲成本)分别贡献-0.5%左右的亏损”。
其实从九坤的指增超额也能看出来,1月至今的阿尔法这块,九坤做的并不好,再加上整体大盘也在下跌,这样的业绩也就在情理之中,关键还是5倍杠杆放大了亏损。
对于后续的产品运行,九坤这边也有3点应对:
1、1月底已经将产品市值敞口调整至 0,对冲市场风险。
2、2022年2月4日以自有资金3000万美元申购本基金,与持有人共担风险收益。
3、在基金后续运作中,将保持对风险因子暴露的更严格的管控,在符合内地香港两地监管、遵守《ISDA协议》、严控风险的情况下,将继续维持当前健康的杠杆水平”。
另外,九坤也表示将免除持有这只产品的投资者赎回费并且投资者赎回不受锁定期限制。
这里再强调一次,大家不能把带杠杆的中性产品当作低风险产品去对待,盈亏同源,想要高收益就得承担高波动。
目前就直接认定九坤策略失效没太大意义,毕竟在此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基金表现还是很抢眼的,之前也一直带了杠杆。靠杠杆放大收益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杠杆放大亏损就怨天尤人,那就没意思了。
买这类产品本身就是为了追求长期的高收益,持有周期至少在1年以上再做评价会更加客观一些。
另外认购这类产品的比例占可投金融资产尽量不要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