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在南京图书馆

你们可曾遇到过一位

专注看书的耄耋老人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随着B站出品的人文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

在网上持续发酵

南京一位98岁高龄的“扫地僧”

沈燮元“出圈”了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我一辈子没有脱离图书馆,我不能脱离图书馆。”

“像鱼跟水的关系,我就像一条鱼在图书馆里游。”

“我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我就对书感兴趣。”

“过好每一天,留点有用的东西给后人。”

......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沈老的故事

自1955年进入南京图书馆工作后

沈燮元一直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

是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的元老级人物

在业内被称为“古籍活字典”

沈老充分的版本知识和

判断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沈老介绍:“我在南图几十年就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编目,一个就是到外面去买书采购。”

在南图数十年,沈燮元为南图采购了数千种古籍善本。其中包括被列入“南图十大镇馆之宝”的北宋《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等。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编纂工程启动

这是中国近百年来

最为浩大的一次

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程

聚集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

图书馆专家学者

沈老参与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工作

并担任子部主编

为了工作

他曾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出差十年

过着四海为家的日子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

沈老等40位研究员

集中阅读了几十万张古籍卡片

凭借自身学识进行“人肉”甄别

在那样的环境下

沈燮元的乐观和风趣

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1995年

历经十八年最终完稿

这部书目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上

都超越了历代官修书目和私撰书目

被认为是国内目前

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

沈老也因此

被文化部授予“特殊贡献奖”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尽管从南京图书馆退休已有30多年

可是,沈燮元退而不休

早晨六点起,七点多坐上公交

八点走到图书馆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一待就是一天

一边为南图古籍业务工作的开展

提供咨询和帮助

一边整理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苏州人黄丕烈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生平最爱写跋,经他评过的古籍大都价值不菲,甚至让“黄跋”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

秉持“做学问要实事求是”,沈老不仅重新校对了前人的黄跋集,纠正了旧辑本的不少讹误,还千方百计搜寻那些散落在各处,还未被发现的“黄跋”。

这些工作都将以其一己之力完成,不过,沈燮元并不着急,四十多年如一日,每一项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慢慢做,能做多少就是多少。我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一心只有书。”

【极美南京 人物】98岁的“扫地僧”,出圈了!

网友们一致认为“老爷子真可爱”

节目总导演之一罗颖鸾说,“沈老依然思维敏捷,走路爬楼梯都很利索,他爱喝两杯小酒。我们跟他接触后,发现他比我们想象中更好玩。”

“新的一年了,希望他依然狡黠天真、充满活力,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他的黄丕烈补完计划。”

一生终一事

潜心古籍整理研究

为沈老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和专注点赞

南京自古书香弥漫

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

阅读的根系早已深扎进

千年古都的血脉与土壤之中

还有许许多多和沈老一样热爱阅读的人

评论区聊聊你们

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素材来源 | 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图片来源丨《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第一集:《我们的图书馆》截图

编辑 | 巢宸舒

校对 | 桂宇

责编 | 钱奕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