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要他把罪恶都带走

作者:历史大观贺

《紫阳朱子家训》有云:“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朱用纯《治家格言》亦云:“教子要有义方。”自古以来,家庭教育都是中国传统家庭极为重视的部分。古人提倡教子“严慈相济”,其实是为了培养出不仅能够明辨是非,而且心理上积极健康的孩子。

然而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身上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令“鸡娃”之风火遍大江南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没有错,但是一旦家庭教育过于严苛,甚至违背了孩子生长的规律,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最终酿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

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要他把罪恶都带走

2010年10月20日的一场小小的车祸,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一个名字,药家鑫。遗憾的是,这位钢琴天才的名字为人熟知并不是在某场音乐会上,而是因为交通肇事后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受害人。

因为碰撞事故倒地的张妙一开始并没有受很重的伤,她神志清醒,身上有些许擦伤。此时正是夜里十点半左右,在黑夜刺目的车大灯中,她努力分辨着撞到自己的轿车的车牌。此时,年轻的药家鑫慌张地下了车。

他看见这个穿着打扮带着土气的女人,她并没有倒地不起,甚至还在盯着自己的车牌。穿着土气,或许是农村来的,记车牌,说明她想要纠缠自己赔钱!一条奇怪的逻辑链在药家鑫的脑海中瞬间成型。当脑海中联系起女人的动作和想法时,药家鑫突然变得疯狂起来,他极力想把撞倒她的错与自己分割开来。

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要他把罪恶都带走

张妙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走下车的大男孩不是来帮助自己的,而是来杀自己的。夜幕中,药家鑫拿出包里的刀,对着张妙连捅六刀,直到这个不停向他求饶的女人渐渐没有了声息,然后,在夜幕中驾着车仓皇逃离。

由于杀人后的慌张,药家鑫在开出一段路后又撞上了两名行人,这一次本就已经紧张得手脚不听使唤的他当场被赶来的村里人堵住。2010年10月23日,已经经历警方两次询问的药家鑫终于忍不住向父母说出了实情,并在父母的陪同下向警方投案。

张妙的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高材生会在一场小小的车祸中突然化身为夺人性命的恶魔。于是,对于药家鑫的指责铺天盖地地传来,但鲜有人知道,药家鑫如此极端的背后,是一个得不到快乐的童年。

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要他把罪恶都带走

药家鑫,1989年生人,2010年事发时只有21岁。身为他人眼中的“音乐天才”,药家鑫却有着难以释怀的童年经历。小学里一次与电子琴的偶然邂逅,让他喜欢上了弹琴,并向父母提出了想要一架电子琴的想法。在那个年代,电子琴不啻于是一件奢侈品。但是向来宠溺他的父母还是满足了他的愿望,花大价钱为他买了一台电子琴。

然而买琴之后,药家鑫无休止的噩梦开始了。因为父母的极度追求完美,药家鑫的“三分钟热度”被迫成为了一次充满艰辛的长期斗争。他不仅无法从弹琴中享受到快乐,反而会因为弹错音符而受到母亲的责罚。

不仅如此,父母的严厉似乎渗透到了药家鑫童年、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父母局端追求完美的情况下,药家鑫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一般学生常有的纠纷矛盾,只要传到药家鑫的父母耳朵里,就是儿子有问题、要反思、要向别人道歉的理由。

批评是教育的手段而非目的,显然,药家鑫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一点。军人出身的药父更是刚正自我,对孩子的内心无甚了解,只是一味地希望孩子能在父母的训诫下成长为自己想让他成为的样子。这也最终使药家鑫形成了对于“犯错”的畏难情绪和对承担责任的逃避心理,以及他偏执自我的性格,最终导致了这桩惨案的发生。

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要他把罪恶都带走

直到药家鑫临刑前,这位父亲依然抱着对儿子无比强硬的态度,他拒绝了儿子捐献眼角膜的遗愿,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地对儿子说道:“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药家鑫开车将被害人张妙撞倒后,为逃避责任而杀人灭口,持尖刀捅刺被害人胸、腹、背等处数刀,将被害人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药家鑫在公安机关未对其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情况下,由父母陪同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属于自首。但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杀人灭口,不属于激情杀人。药家鑫开车将被害人张妙撞倒后,不予施救,反而杀人灭口,犯罪动机极其卑劣,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其虽有自首情节,仍不足以从轻处罚。

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要他把罪恶都带走

2011年4月22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虽然家庭教育的不当造成了药家鑫自我偏执的心理,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本可以用更加理智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分歧以及这一场不算严重的交通事故。冲动与逃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令冲突与矛盾加剧,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