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作者:纳兰惊梦

纳兰惊梦/文

现在脱口秀到底有多火?从身边的一些小细节或许就可以印证。

小区电梯里的广告,呼兰和徐志胜的某招聘广告足够洗脑。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朋友策划某车企的直播活动,甲方指定要庞博,笑果文化方面给出的活动报价已经距离七位数并不太遥远了。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纳兰所在城市的市级电视台也开始搞脱口秀俱乐部,口号也是学习了《脱口秀大会》的“每个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精髓。

一句话总结就是,脱口秀火了、有流量了,脱口秀演员也挣到钱了。

另一个印证脱口秀火了的重要标志,则是湖南卫视搞了一档定位为“年轻态”的脱口秀节目《新春开放麦》,主打参加节目说脱口秀的是来自全球顶级学府的高材生们。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对脱口秀的表演者进行细分,这倒并不是芒果的头一遭。去年年初的时候,芒果TV借着“姐姐”的热度,上线了一档脱口秀节目《听姐说》,主打的是女性的自我表达和观点输出,18位姐姐以女性视角切入社会热点话题,以脱口秀的喜剧形式传达女性态度。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但这档节目无论是声量和口碑都只能算一般,豆瓣评分仅有4.2分。最大的问题在于稿子内容平平,虽然摆明是吃女性题材红利,但是姐姐们反复聊婚史、恋情、家庭,而不是考虑引发更多的观众共鸣,是造成注定失败命运的重要原因。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而看了《新春开放麦》第一集,隐隐觉得这节目也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或许由于参赛选手基本都是学生的缘故,即便大多是出自高等学府,但明显生活历练的缺乏,使得他们的表演主题内容的切入点还基本都只能是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入手。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譬如在云南西双版纳支教的刘达,主要是围绕着自己的支教,以及回家过年时身份错位引发的故事。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李嘉泽,主要是围绕着自己身在海外一些文化差异闹出来的笑话。

在牛津大学读书的王亦歆,讲了一个牛津学子过年相亲实录的故事。

首先不论表演节奏等问题,光从这几个同学的表演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切入主题明显就不够生活气,所以内容的圈层壁垒已经天然形成,没办法与观众达成“会心一笑”的畅快感。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回想第一期节目里印象最深、表现最好的东辉,出彩之处就在于他观察的生活细节,不仅真实接地气,而且能够会有共鸣感:遛猫时的哄猫大法,让猫奴们深有同感;过年拜年时的尴尬,许多“社恐族”都曾经历过。

细分脱口秀市场是个好主意吗?《新春开放麦》或许是个实验样本

有说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虽说脱口秀不一定非要冒犯,但是如果输出的观点内容不至于引发广泛群体的共鸣,而只是局限特定对象的话,那么《新春开放麦》大约注定只是个圈层节目。当然,如果它最初的定位就只是个圈层节目,纳兰的疑虑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