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呢”

作者:Lens
“是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呢”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情,我们总能在每一次离别中切身感受到。

当我们看到父母老去,当我们成为父母,你是否感受到一种角色的互换呢?父母从养育、陪伴我们长大,到逐渐需要我们照顾与陪伴:

@morning 在一次又一次的别离中体会牵挂,在你望着孩子的眼神中看到父母对你的深爱。

@Beck 上大学都是家里给我打电话,工作后都是我给家里打电话。微妙的转换其实暗示了自己知道父母已经老了,其实最担心的,还是身体。

@三六_壹拾捌 决定家里大事上,角色互换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上,还得服妈妈。

当80、90一代逐渐步入中年,父母的养老不再是遥远的话题。

我们一方面不愿留在自己闭塞、落后的家乡,满腹希望地奔向繁华的大都市;另一方面,远离家乡越来越体会到对父母五味陈杂的牵挂与担忧。

“是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呢”

“难以陪伴和照顾,

是我面对父母时的心结。”

@aaron

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而且严重程度远超我的担心。

2020年春节,妈妈确诊肺癌晚期,医生说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在北京生活了15年的我,就此留在了家中,陪我爸一起照顾妈妈。

去年12月,她做了一次肿瘤消融手术,从此卧床不起,连续高烧一周多,不停呕吐,身体极度虚弱,每天只能靠输液补充营养,医生一度担心她熬不到新年,但在大家的鼓励下,在她自己的坚强意志下,在我爸日夜细心的照料下,她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现在,她依然虚弱,每天只能喝一点稀饭,只是呕吐的频率稍微降低了些,偶尔能起来坐一会儿。其实等到气温变暖之后,她会恢复的更快,但老天似乎故意作对,连续2个月一直下雨。我们每隔两小时就喂她吃一点东西,昼夜不停,等待春暖花开。

妈妈的病像一柄利刃,斩断了我与北京的生活。留在家里的这2年,我要鼓励她有信心,要及时了解肺癌相关的信息,要定期买药,要工作维持收入,还要琢磨别的赚钱路子,偶尔还要照顾她起居饮食,有时候觉得身心俱疲。

我失去了很多个人时间与空间,但也得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一些体验,比如敞开心扉和妈妈对话,陪她去散心,听她讲过去的人生,跟家人亲戚保持更多往来......

经历四季分明的光阴更替,懂得了人间疾苦。这一段煎熬,是我人生的一份沉淀。

“父母的世界很小,

小到装的都是我们。”

@一只狍子

在全家人祖祖辈辈固守的小镇里,父母有着稳定的工作,有着熟悉的生活圈,除了12年前送我上学离开过一次,他们便再也不曾离开那座北方小城。

而我,在离开家的十年里,从2012到2022,读书到工作离家越来越远,从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到丘岭遍布的南粤,家成了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今年春节没能回家,为了父母不那么担心,视频通话成了每日的功课。我知道妈妈担心我一个人在广东的艰难,便把身边朋友同事的电话都写好,留在家里一份。这份通讯录也成为他们的一份慰藉。

@Good_BaoBao

小时候放学晚回家,就会看到妈妈站在门口等着我回家。长大了我离开家去别的城市工作,生活。因为疫情两年没和妈妈一起过年了。今年临近春节,杭州疫情又严重起来,幸好提早回去和妈妈居家过年,我和妈妈两个人站在阳台望窗外。她指了指东北方告诉我:“每次心烦的时候站在窗台望着火车站的方向,想着你哪天就回家了。” 她很想我,我才知道。

“希望我能成为

一个合格的大人”

@梅山君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无限包容的爱”是不存在的,但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忽然发现它就在父母身上。

爸妈总是在“舍得”和“舍不得”之间无限循环,花在我身上,他们舍得,但是给自己花钱,他们总是舍不得,我一个人在外面,他们老叫我别吃外卖,给我转发各种花花绿绿的中老年风格的养生文章,而我最担心的,却是他们在家吃不好。

因为我知道,他们还是相信“青菜豆腐保平安”,在小区旁边租了一片菜地种上菜,就不怎么买菜了,每次我回家,看见它们,只要蔬菜还新鲜着,就知道他们还辛勤地活着、劳累着。

况且他们是从那个匮乏年代走过来的,不舍得浪费粮食,东西放坏了也坚持吃完。就像今年过年弄的饺子馅都酸了,炸的豆腐都放发霉了还想吃,我偷偷扔掉了还被臭骂一顿。

我知道他们舍不得,作为子女我们要学会为他们多考虑一点。当大人也就这么回事,做什么事都要多考虑一点,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

@BLA

每次回去看到爸妈都比上一次老了一点。小时候我的身体很差,总觉得他们大人就不会生病,现在长大了,我生病少了,可他们隔三岔五就高血压脂肪肝腰椎突出。可以回到小时候就好了,我负责生病,他们负责养家,当大人一点也不好玩。

“是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呢”

@猞猁

这次去云南玩,和妈妈一起。妈妈因为不适应高海拔,出现了血压增高很多的情况,喊了120到医院去输氧加观察,那天晚上我一直在医院陪着妈妈,第二天她有所好转后我们马上离开了高海拔地区。其实我那天也特别特别累,到十点才吃上饭,但我的信念就是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一定都会毫无保留的照顾妈妈,就像妈妈一直以来照顾我一样。这一次旅行让我接下来的人生又找到了新的使命和意义,就是竭尽全力照顾好老去的爸爸妈妈。

“是什么时候,

父母也要

看我们的脸色了呢”

@旭

今天下班早回家,一出电梯就闻到了一股鱼腥味,迎头看到家里大门敞着,窗户敞着,我爸正在家里擦厨房。虽然擦了好几遍,但是味道仍然很大,他边干边小声嘟囔着,我妈小心翼翼地洗着手巾,两位老人知道我”事多”,鼻子敏感,看哪都嫌弃脏的臭毛病。我进屋后仍然特别嫌弃,为啥煎这么多带鱼,为什么这么重的味道,还开着大门……

这时我又发现家门口还有一滩污渍,一问又是我们家弄的。我的气更大了,我把排烟机开到最大,拿起抹布把厨房墙面,灶台,抽烟机卖力的擦着,抱怨为什么弄这个破带鱼,为啥开着门搞的整个楼道都是味道,一定是抹布没洗干净才搞得厨房里哪哪都是腥味。

我爸解释道他已经擦了三遍了,带鱼是亲戚送来的坏掉了不该煎出来,他们也不想做这么多,他俩已经弄一个多小时了,怕我嫌味道大才这个时间做的,没想到我这么早回来了。我没再理会,继续清理着厨房,然后又一声不吭地清理门口的污渍。我没看他们俩在干什么,估计是在沙发上静静地坐着,家里安静极了。

收拾完后扔垃圾,在路上我就在想,我早下班不就是为了陪爸妈的嘛,为什么我用这种方式刺激他们,用自己的挑剔回应爸妈对我的好,他们已经六十多了,我仍然要求他们。

回家后,我洗了水果,爸妈没有跟我计较,事情好像就这么过去了……

我这是怎么了,我好后悔啊,三十多岁脾气上依旧没什么长进,敏感不成熟,脆弱不洒脱,我要求着自己,又要求着别人来做一些所谓对的事。我好想热爱生活啊,也好想回报爱我的人。

“就是那一刻,

我发现爸爸也老了”

@康康love183

我买了初六出发回深圳的票,爸妈说,今年刚好没工作,可以在家多待几天。我无声的摇摇头。出门的时候,老爸放了一串鞭炮,我笑说:是预祝我今年会发财的意思吗。他说:是呀是呀。冒着毛毛细雨,他帮我拎着妈妈给我装的东西,送我到大马路边坐车,一直陪我等到车来。

其实爸爸妈妈很年轻就生下了我,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点都不用担心他们。他们看起来如此年轻而能干。春节一起待了10天,渐渐感觉到他们好像慢慢有些力不从心了:做完一顿饭,老爸要休息很久,晚上也睡得不是很好了;老妈会叮嘱我买“一梳黑”,说可以多买2个,她和老爸都需要用;我再怎么不愿意聊,还是会提我尽快找男朋友的事,说他们不在了,以后我怎么办。很多这样那样的瞬间,我突然就有点害怕了。

爸妈一直都是尽量给我们省心,这也就是我们最放心不下的地方,担心他们默默抗住了太多。

“是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呢”

@嗯哼 回上海那天下着雪,爸爸怕我行李箱弄脏一直腾空拎着,走在他身后发现他老了许多。我离开之后,又剩他一个人在家了。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

就是不断目送

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Azura张晓桐

我的一个朋友梅,被抑郁症困扰了很多年,去年五月份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父母亲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科学家,而她是唯一的孩子。

刚失去孩子的时候,两位老人整日整夜不睡觉,那个时候我的前任也刚失去父亲,我不敢说多么能够体会他们的痛苦,可切身感觉到,那种悲痛没办法安慰。

我那时候每天下班就去陪两位老人,直到凌晨四点回家。后来他们一点点好起来,又陪着两个老人给梅买墓地,去买墓地的时候他们顺便也给自己买了,就在孩子的旁边。当时真的很破防,生命太无常了。

去年11月终于给梅安葬了,他们没什么亲戚,就我男朋友和我陪着他们去,安葬完,叔叔那句“爸爸来看你了”,真的没办法说...

现在我每周都会去他们家,吃吃饭说说话。有一天我没带手机,他们给我打电话我没接到,又接连打了很多个(因为我前一天去他们家回去比较晚,他们担心我出什么意外)。我们不是家人,我的父母也还尚年轻,可他们也已经成为我的家人了。父母老去,梅,我替你好好爱他们。

我们这一代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已经习惯了在异乡打拼,而留在家乡的父母也习惯了与儿女遥相分离。被牺牲掉的,是亲人之间的陪伴和关爱。

而对于子女来说,他们不是没有担忧甚至愧疚:

@牛油果星球大萌 “每次买的东西都舍不得吃,最后放到过期了,怕浪费还吃。离家在外,最担心父母这一点了。”

@魏公村知名辣妹 “很担心他们生病的时候不告诉我,等到快好了才轻描淡写地说自己之前这里那里不舒服。”

@北投小北柒 “家里有什么事我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妈妈总是不告诉我。”

@赵智勇 “没有离家,都在同城。一样感受到他们越来越需要照顾。”

@遇见厄诺斯 “不舍得花钱也不想让子女担心,从来都是咬牙忍着……”

在平淡日子里,我们也愈加明白了陪伴的意义:

@袁如故 一个人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父亲不在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她担心我吃不好,我担心她吃不好。不知道是在哪一天一瞬间的感觉,我长大了,她却变得“很小”。我很爱她,就像她爱我一样。

@寺下 爸妈来到我在的城市,总是起的很早,连带着我也起的很早。有时候我们仨会一起穿戴整齐,踱到家门口的小食店,要上一笼包子,慢慢吞吞吃完,北京忽然就化身木心诗里“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的中国南方小镇了。爸妈回老家了,我每天还是醒的很早,想着再去那家小食店吃个早点,却突然意识到,一个人是没法叫上一屉包子的,北京又恢复了真身北京。

“是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呢”

在电影《东京物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刚到东京的时候,妈妈说:“原来东京这么近。” 决定离开东京的时候,妈妈说:“东京真的太远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不管你的选择是怎样,父母总是将最合适的话讲给你听。

其实,“儿女们未必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们相信自己是爱的,但却在日常生活的淘洗中,让那份感情渐次失踪。“ 我们的世界很大,但也不要忽略了爸爸妈妈。愿他们余生都能感受到老有所依的温暖。

“是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