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作者:功德宝

【从乡主庙到太平寺】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太平寺地处浙江省的嵊州、东阳古道(即官路)干线之上,背枕西白山,南临长乐江,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昌明,物产丰隆,交通方便,经济繁荣,镇上店铺林立,商品富足。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至今还在大街西面古城石门栏上留有“重镇雄关”四个苍劲的大字。清末民初时,曾有“剡西最繁华的集市”之称。太平乡名以南齐高帝赐太平馆给高逸褚伯玉而得名。境内的“崇文阁”(也叫“奎星阁”)是秀才、生员参加省试前复习的地方,故此阁名声雀跃。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太平山川秀美,有十大风景点,众多的文人墨客和游览者均慕名而来。1949年前,这里曾设有“中共浙江省工委、宁绍特委机关驻地(即沃基邢子陶家)和中共绍属特委、嵊县县委联络机关(即坎流小学),是较有名气的革命根据地。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庙”“寺”合体】

太平寺在嵊州市长乐镇太平村,是浙东一座颇有影响的庙寺合体的寺院,其前身是纪念北宋名相王安石的“王文公祠”,又称“太平乡主庙”,因王安石曾来过这里,为当地人们办过不少好事,人们自发地为他建庙塑像。为满足日益兴起的佛事活动,1993年9月8日,经市有关部门批准,改庙为寺,然而奉祀王安石的庙堂及神像依然存在,不少善男信女仍然来这里朝拜王安石。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太平寺在离太平村1里路外的田野中,在平坦开阔的田园风光衬托下,古寺显得格外清净。寺的山门目前仍沿袭旧庙的规制,山门内仍留有三班六房的执事神像,只是在山门的屋檐下悬挂着“太平寺”的匾额,向来人说明这里已是“太平寺”。太平寺三个匾额大字是由嵊籍著名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文西书写。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穿过山门是弹着鹅卵石的天井,天井有祀奉王安石的石香炉和烛台,两边是厢房。正面耸立着纪念王安石的单层庙堂,庙的正脊两端是扬身卷尾的蛟龙,檐下挂有三块匾额,中间一块红底金字,上写“八股文宗”,左边为“遐迩瞻灵”,右边为“行善积德”。跨上三层石阶是庙堂,殿内供奉着乡主大王王安石夫妇泥胎塑像庙堂的两边立有文武判官和镇殿神将的塑像,为大殿凭添几分神气。塑像的前方专门设有一尊王安石的木雕行像,专供神像出行时用。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靠左是原兰州军区副政委刘建功书写的“王文公庙”直匾。刘建功为原太平乡乡长邢乐中的女婿。此匾是他在一九九二年七月三十日所书。殿的东西两角为“梦感将军”和“天医先师”,这里是王安石给人托梦的地方解放前,每年冬至前一夜,前来求梦之人不绝,他们席地而卧,为求得一梦而直到天明。

大殿内有楹联直对八副,均为赞誉王安石改革变法功绩的,耐人寻味。大殿前方两边的墙上,各嵌有石刻浮雕两幅,左边上端为“渭水河”,下为“九狮欢腾”图;右边上端为“文王拉车”,下为“八骏打滚”图,是颇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大殿的右边墙脚处,立着一只古拙的石雕貔貅,高一米,豹头熊身,系古代神兽。据传数百年前,南山有一农夫,梦见神兽貔貅叼走了他家的一只小猪,醒来到猪栏一看,小猪已经不见,只有一摊血迹。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他赶紧拿起一根木棍,顺着遗落在 地上的点点血迹 寻觅,竟寻至到乡主庙内,见庙内守门的一只石雕貔貅口角还留有血迹,不禁禁怒从心起,顺手拿起木棍,狠狠地朝貔貅打去,将石雕貔貅高敲破,庙中干首见状要农夫赔偿,该农夫据理声辩,但无剂于事事,只有请石雕艺人重雕一只,这便是这只石雕貔貅的来历。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太平寺西侧走廊上立有新旧石碑五块,记载着乡主庙的兴衰。乡主大殿后是一片开阔的空地,前方耸立着2001年建造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寺最主要的建筑,也是全寺的中心,“大雄”是佛教对释迦的尊称,即“一切无畏”的“大勇士”之意,给人一种庄严雄强的气氛,“大雄宝殿”匾额蓝底金字,简洁庄重,由绍兴市佛教协会会长悟道法师书写,太平寺法人代表邢瑞峰敬立。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大殿耸立在石砌平台上,平台四周围有石雕栏杆,大殿前方为宽阔的台阶,中有双龙戏珠的丹墀龙道。大殿高18米,宽25米,深22米,为歇山顶建筑式样,上下两层,杏黄色的墙体,16扇高大的赭红色格窗门,配以黄色的琉璃瓦,正脊上的宝珠及两端的龙形鸱吻,显示大殿的雄浑气势。大殿的飞檐挑角显得平缓,垂脊上饰有走兽。据传垂脊上的走兽叫“嘲风”,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三子,平生好险又好望,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垂脊的前端,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的减少。太平寺大雄宝殿是五样,也算是上等级的了。据传嘲风,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具有威摄妖魔、消除灾害的含义。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跨人宽敞的大雄宝殿,以红色为主调的暖色衬以金色的佛像,红火的佛灯,杏黄底色缀绣红莲的长长垂幡,给人一种光灿灿的亲和力。大殿正中的塑像就是释迦牟尼,整座塑像连背光总高10米,实际大佛全身高度为5米。释迦牟尼满头深蓝色卷发,双目俯视,双耳垂肩,面相慈悲、庄严、智慧、静穆,赤脚盘腿坐在莲花之上,正在讲经说法。据《华严经》说,释迦牟尼是从他母亲的右胁生出来堕在莲花之上的,而莲花象征洁静,所以寺院里的释迦牟尼塑像一般多坐在莲花座上。紧贴释迦牟尼站着的塑像是罗汉,左边年纪大的叫迦叶,右边年轻的叫阿难,都是释迦牟尼生前的大弟子,历史上确有其人。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自常辉法师常住寺院后,在当地政府和十方信众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修缮和扩建殿堂,完善寺院各项设施。并从规范管理、弘法办道入手,依教奉行,爱国爱教,庄严道场,广结善缘,领众熏修,引领信众树立正知,正见,正信,带领寺院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轨道。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大陆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庙”“寺”合体的嵊州太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