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功夫车譚|急了!他急了,他也急了……

本周“余大嘴”一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又一次彻底刺激了行业的神经。

功夫车譚|急了!他急了,他也急了……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你看看中国的车厂,选我们车BU的那些企业,包括国企央企,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没有哪一项行,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他能干过谁?……如果我们不入场,帮助车企把车的设计和体验做好、卖好,这商业根本不能闭环。”

在一段时长5分钟的内部演讲视频中,现任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可谓“金句”连连。不仅一番“豪言壮语”把现有的合作汽车客户得罪一遍,而且还直言华为造的车分分钟卖过“蔚小理”、特斯拉,甚至奔驰宝马奥迪。

虽然从“余大嘴”视频里呈现出的“兴奋”状态中,我们无法得知他是否“喝高了”,但根据此前问界M5上市后随即受到市场热切追捧,或许这才是他说出这番“狂妄言语”的底气所在。

功夫车譚|急了!他急了,他也急了……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到1月初,问界M5的累计订单已超7000台。这几乎赶上赛力斯SF52021年全年的销量。

不过在功夫汽车看来,余承东显然是“急了”。

因为今年要卖出30万辆的KPI,余承东更多应是意在规模上去之后的自动驾驶数据——毕竟这才是行业公认的,决定一家企业今后十年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事实上,华为目前官宣的合作伙伴中,除了能深度介入重庆小康产品制造链条之外,其余像北汽、长安以及广汽,似乎都并不会轻易把“灵魂”交给华为。

没有上规模的车队为其搜集实际上路的数据,华为的自动驾驶业务实则变得寸步难行。

功夫车譚|急了!他急了,他也急了……

现阶段国内各大主机厂的自动驾驶业务,基本都是找速腾聚创、地平线或者魔门塔这三家来搭建自身平台,相信这些成果在明后年也将陆续推出,而今年还卖不卖得出30万辆的华为固然非常着急。

于是,今天一则由德国《经理人杂志》爆出的消息,无疑更能印证这一观点。

该新闻报道称,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正与中国华为公司进行谈判,希望收购华为的一个自动驾驶部门,收购价格或可达数十亿欧元。

功夫车譚|急了!他急了,他也急了……

虽然两家公司目前并未就此新闻作出回应,但凭借大众在华的规模效应,华为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自动驾驶数据。只是大众会不会轻易将此交给华为,相信这或许才是双方谈判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跨界”入局造车,“帮车企造好车”亦已演变为一种现象而非口号。

好比最近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宣布与奇瑞达成合作,进军ODM 平台开发和整车组装业务。

功夫车譚|急了!他急了,他也急了……

从表面看来,这与此前富士康与吉利的合作几乎如出一辙,而这一行业全新涌现的趋势,背后是全新造车模式的兴起,更是传统车企对“造好车”概念的思考变化。

越来越多传统车企把制造环节的话语权交出去,背后无疑为的就是将有限的精力与人力资源集中到打造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之中。

可以预见,有关成为未来汽车行业自动驾驶“黄埔军校”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从今年年初,Mobileye与极氪宣布双方将合作开发具备L4自动驾驶能力的新款消费级纯电动汽车;到今天Mobileye母公司英特尔宣布,其芯片代工服务(IFS)将成立专门的汽车部门,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些“外来者”也正意欲从传统车企手上夺过汽车产品未来的“命脉”。

功夫车譚|急了!他急了,他也急了……

为此,我们也不禁疑问:这些原本的供应商们,为何纷纷要转换赛道?

目前互联网以及科技行业的一个共识是,像智能手机这种科技产品的发展当下似乎已经走到尽头,这从苹果iPhone近年来的发展中已能清晰看见;而汽车作为另一件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产品,无疑更能承载接下来的科技创新,更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

功夫拍案

无论是网上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流出的内部视频,还是被传与大众就自动驾驶业务开展谈判,华为无疑是本周的焦点所在。

在功夫汽车看来,这似乎更像是预示着一个行业全新分水岭的到来。“帮车企造好车”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像“蔚小理”、特斯拉这些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日渐水涨船高之下,相信行业新一轮自动驾驶的军备竞赛也即将到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