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春天’有三重含义:重生的季节、行动力(无论内在还是外在)和蓄势待发的蛰伏。”生命的灿烂归于自然,也源于力量。雕塑家托尼·克拉格作品《春天》表达的主旨,深度契合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生命之光”的主题,也是冬奥赛场上生机勃发以及人类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生动注脚。

托尼·克拉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无论是他的雕塑还是绘画,似乎都有一种魔力,不知不觉中吸引着你细细审视,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

他的作品是源于自然的“第二自然”。他深受自然启发,时刻保持着与自然的亲近,创作从来不受材料的限制,一笔一触中也都是自然的表达。他跟随自然法则,将自然的思想边界延伸到工业和未来主义风格的作品中,使作品既激动人心又亲切熟悉,令观众感到熟悉的东西最终与平衡的优雅一起,带着对某种物质的敬意,成为献给创作的力量的颂歌。

中国文艺网持续为大家推出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参展作品系列特辑,今日为大家推出托尼 克拉格当代艺术特展,来吧,一起感受源自流动线条中的力量之美~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春天》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5 / 雕塑:青铜(深红色) / 100厘米 × 89厘米 × 25厘米

“春天”有三重含义:重生的季节、行动力(无论内在还是外在)和蓄势待发的蛰伏。这正是作品《春天》的主旨。作品展示了一股即将喷涌的激流,及其潜藏的能量。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观点》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5 / 雕塑:木 / 450厘米 × 95厘米 × 95厘米

这是克拉格最有名的雕塑之一。它由三根柱子组成,每根柱子都处于动态和戏剧性的运动中。在他们周围走动的观众可以看到他们的头像和侧面。克拉格说:“这些雕塑有时是有机的,甚至是具象的,而其他的则让人想起地质构造。”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3D线上展厅

【视频】“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特展作品)3D线上展厅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特展作品)3D线上展厅

看高清大图

360°全景展厅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360°全景展厅

作品展示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无题》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7 / 雕塑:玻璃 / 57厘米 × 38厘米 × 37 厘米

多年来,克拉格一直选用玻璃作为雕塑材料。过去,他往往使用现成的玻璃瓶和玻璃器皿进行创作,而他最新的雕塑作品却旨在探索玻璃材料的流动性——这使他能够创作出各种充满新意、出人意料的佳作。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女人的头》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5 / 雕塑:石头 / 100厘米 × 50厘米 × 50厘米

这件抛光石雕十分感性,甚至令人惊诧。克拉格尤其关注作品在不同形态间的转换过程,《女人的头》便是一个例证。这件雕塑作品并不单纯是描摹现实的半身雕像,而是创作者的一个想象。他坦言:“我的作品应当具有情感意义,而非仅仅是已经存在的实体的复制品。”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空心头》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1 / 雕塑:青铜 / 79厘米 × 36厘米 × 62厘米

“我的雕塑作品中常有暗流涌动、喷薄欲出。这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或心理图景。”《空心头》展示了一个被困在思想和想象之间的头颅。“空心”既表现在作品的整体构架上,又暗示了青铜浇铸法所利用的 “空心”模具。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灌木丛》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6 / 雕塑:钢铁 / 123厘米 x 113厘米 x 135厘米 / 107厘米 x 116厘米 x 199厘米

长久以来,克拉格对自然世界热爱不减。生物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图像深深吸引了他,使他着迷于生物的生长。宏大的景观同样令他兴致盎然:森林、树木、篱墙和灌木,还有其中孕育的动植物生命。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瞬间》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5 / 雕塑:青铜 / 99厘米 × 102厘米 × 90厘米

克拉格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说:“我的雕塑总是用理性的结构进行主观的表达。”《瞬间》正有此意。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渗透的理性结构,也是一件神秘的金属雕塑,混合了机器人、昆虫和外星人的特点。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操作》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7 / 雕塑:青铜 / 120厘米 × 145厘米 × 115厘米

克拉格一直对创作材质的混合十分感兴趣。因此,作为一名雕塑家,他可以运用不同类型的形式和物件。《操作》描绘了层层复制的人类的手,每一节手指上都连着新生的手和指节,仿佛一棵枝叶参天的树。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2019 / 雕塑:青铜 / 82厘米 × 53厘米 × 48厘米

谈及这件作品时,克拉格说:“这件作品反映了我创作时的抉择过程。”在创作过程中,他捕捉到自己每一次的思路转折,并将这些转折点精心加工、保留在最终的雕塑成品中。这是一件展现创造力的雕塑,也暗示了人类的脑部运动。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我和我》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2 / 雕塑:青铜 / 120厘米 × 104厘米 × 93厘米

克拉格常常提及,自己对不对称结构、“努力维持平衡的不平衡”有浓厚兴趣。《我和我》并非传统的画家自画像,而是创作者唤醒自身能量的一次尝试。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堆叠》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8 / 雕塑:青铜 / 100厘米 × 68厘米 × 54厘米

克拉格长期关注堆叠形式与结构:下至风景之下的地层,上至人体的皮肤组织。《堆叠》结合了地理和器官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和爆发力。即使外表风平浪静,内里却充满能量。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柳树III》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5 / 雕塑:石头(白色大理石) / 100厘米 × 104厘米 × 105厘米

“我在瑞典的家门口有一棵呈旋转形态的杨柳,这是画作‘柳树’的雏形。”克拉格说。在这件作品中,他打通了动植物的世界,将舞蹈和泪水相融,同时表现了欢乐和悲伤。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早期形式(环形)》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4 / 雕塑:青铜 / 72厘米 × 64厘米 × 62厘米

青铜雕塑《早期形式》呈现了一个容器的形态变化,是克拉格的新近创作,备受各方赞誉。他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本身能展现出它被创造的过程。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意味着平均》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4 / 雕塑:青铜 / 120厘米 × 51厘米 × 54厘米

克拉格说:“我对形式的情感生活与其几何和理性结构之间的对比感兴趣。”《意味着平均》就是关于这种组合,同时反映了将不同的个体实体聚集在一个更大的群体形式中的担忧。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立方体》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1 / 雕塑:青铜 / 102厘米 × 105厘米 × 120厘米

在克拉格看来,形式的延伸与扩展才能带来更宏大的构图。因此,他的雕塑似乎总处于运动状态,各个部分总在相互转换。《立方体》强有力地展现了这种结构性观念:作品各部分循环交互,创造出体量更大的、综合性更强的作品。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频率》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9 / 雕塑:青铜 / 76厘米 × 41厘米 × 76厘米

克拉格一直很关注作品的组合与隐喻——作品中人物的头部和身体相互缠绕,仿佛正向另一种形态转换。与此同时,作品还展现了人类的思维风景。克拉格说:“我喜欢像探索地形一样探索人类的思想。”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口罩》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20 / 雕塑:木 / 135厘米 × 51厘米 × 118厘米

克拉格的《口罩》创作于新冠疫情期间。作品形式十分微妙,刻薄而不失优雅。这个“口罩”虽然不能直接佩戴,但却表现出人们佩戴口罩的体验,传递出戴着口罩时的面部感觉。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2016 / 雕塑:木(自然色)/ 202厘米 × 194厘米 × 52 厘米

这件作品先由木头制作,再以青铜浇筑。因此作品材料的各个层次显而易见。有时,木质部分有时是颜料上色,有时是喷漆覆盖。《春天》是一件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作品,特殊的材质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线条感和方向性。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转变》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7 / 雕塑:铝 / 200厘米 × 192厘米 × 105厘米

克拉格喜欢工业和自然的结合。在这件作品中,克拉格将螺旋桨叶片和玫瑰的花瓣并置、“转换”,创造出新的形式,带来意想不到的情感体验。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卡斯特和帕勒克》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5 / 雕塑:木(蓝色) / 130厘米 × 68厘米 × 87厘米

作品题目源于“狄俄斯库里”,系古希腊神话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克拉格为我们展示了两具紧扣在一起的躯体,这在早期雕塑中常常出现。这届雕塑作品既可以被看作两个人形,还可以被诠释为两条腿和一个躯干,使人联想到翁贝特·波丘尼的未来主义雕塑。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地球之上》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5 / sculpture: fibreglass / 320cm × 145cm × 523cm

人体是克拉格雕塑的核心。他没有以解剖学的具象方式给我们身体,而是通过对它的形式、它们的运动和自然流露的情感进行探索。四肢伸展和扭曲,身体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被重新诠释。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2012 / 铅笔画 / 51厘米 × 56.5厘米

乍一看,人们看到的是不可分割的拉长的线条一圈一圈铺满画面,有的粗重,有的轻盈,仿佛是一种回声,围绕着中心点分布。细细品赏,一位站立的女子形象映入眼帘,散发着光芒,让画面充满动感。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2010 / 铅笔画 / 49.7厘米 × 52厘米

画中的人物好像一只巨大的鳞虫蛇(西方传说动物),妖娆的身姿跃然纸上。线条蜿蜒交错,有虚有实,呈现出一副妩媚多姿的蛇形人像,仿佛要从画中走出来一样,但却被一个个小圆圈呈现的粗糙纹理挡住了去路。托尼·克拉格将这些转化为小孔,呈现在他的雕塑作品中,形成像膜一样可以渗透的表面。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2010 / 铅笔画 / 69.7厘米 × 50厘米

托尼·克拉格这一系列作品的主题是简单的容器,主要是花瓶。与许多雕塑感十足的石墨画不同,这幅画仍然是二维的。花瓶的线条从画面的中下部一跃而起,包围着众多尺寸较小的花瓶,这些花瓶有外壳的保护。从画面下方升起的平行线暗示着这里是力量中心的所在。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2010 / 铅笔画 / 49.8厘米 × 55.4厘米

托尼·克拉格有时痴迷于人体形象,在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人体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它像人,又像机器,两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张力,而这种张力更强调的是技术性或机器控制的。这幅作品中,两个雕像相遇,似乎相互引导着对方前行,尽管线条复杂,但画面清晰,十分具有平和感。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森林房间 (1/15)》 [德国] 托尼·克拉格

2011 / 版画 / 40.5厘米 × 50.6厘米

这是托尼·克拉格31幅石版画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该系列作品于2011年完成。在这幅作品中,他用密集的平行线条勾勒桦树林的特征,选色上,他没有使用黑白色而是选择更加生动的紫罗兰色,让作品更具抽象感。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森林房间》 [德国] 托尼·克拉格

与前一幅“森林房间”不同的是,这幅作品是一个双重结构的石版画。灰蓝色线圈溢满画面,如同相互掩映的树干,作者也许画的是白桦树。灰蓝色的树干上用另一种颜色叠加,似乎是一个代码,让人想起用0和I作为代码的二进制计算机语言。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与“森林房间”的紫罗兰色版本相比,这幅画的图案密度更高。颜料以密集的环状节奏进行涂抹。不同于以往的作品,这幅画的层次更多,桦树林更加浓密。红色的运用使画作特色更加鲜明,同时也更富生机。

托尼·克拉格:“春天”有三重含义

托尼·克拉格将不同的线条和色彩组合,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形态。与《森林房间5708》呈现的灰蓝色和黄色二进制计算机语言结构相比,这幅画中,绿色为主色调,充斥着整个空间,正是这层透明的绿色让一切回归自然。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编辑 | 张金菊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