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只是喜欢|阳台

十九世纪70年代的巴黎,是梦幻的、浮夸的。咖啡馆和剧院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没落的贵族,新兴的中产,一票一票的大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

还有,廉价的爱情。

这个穿黑衣的年轻男子,站在阳台上,无奈的注视着渐行渐远的女友。他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突然成了谜。

卡耶博特画了很多巴黎的中产生活,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眼花缭乱的年代,悲伤不会持续太久。

不像几十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永别了武器》里亨利和凯瑟琳在火车站的分别。

那一别,世界就永远不是原来的世界了。

那一刻,应该有小号或者京胡的旋律响起。这两种乐器,最能把人一下子拉入那种宏大历史中的悲欢离合,回眸的瞬间,此去经年……

只是喜欢|阳台

马奈《在阳台上》资料图

马奈也画过一幅《在阳台上》,但是他应该无意关注红尘烟火,他追求的是捕捉光线的变化,艺术的探索、变革、突破。

阳台,是对建筑的突破,是写实中的写意,是沉闷生活中的短暂放松,是成人世界里的青春回望。

二十世纪末,新乡市小北街。

同学D家的二楼有个挺大的平台。有时候我们逃课出来,拿他家的双管猎枪在平台上对天打两枪,震的浑身通畅。

绷不住的青春,需要一点释放。

到郑州上大学后,宿舍虽然条件一般,但是有个阳台。四川的室友站在阳台的栏杆上晾衣服,如履平地,我从来不敢。

只是喜欢|阳台

卡耶博特《站在窗后的男人》 资料图

2000年,公司老板派我去上海成立上海办事处。临走前塞给我两千块钱,握着我的手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那一年我刚毕业,在闸北区租了一套房子,两室一厅,还有一个小阳台。

南方潮湿,刚刷的地板漆怎么也干不了,走路都粘鞋。

白天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上海!上海啊,那么大,那么多高架!转过高楼大厦就是里弄小巷,魔幻光影里穿梭。

晚上无事可做,也没有钱消费,就坐在阳台上看天空,看星星,看对面楼里的电视。唯一看不见的,是自己的未来。

事到如今,一切皆是偶然。

作此文想到了这些画

或者是看了这些画作了此文:

李白:《上阳台帖》,唐,故宫博物院

马蒂斯:《撑红伞的女人》,1919年

卡耶博特:《站在窗后的男人》,1887年

马奈:《在阳台上》,1868年,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卡尔·古斯塔夫·卡洛斯:《阳台上的女人》

马奈:《圣阿德列斯的阳台》,1867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戈雅:《阳台上的少女》,1810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阿道夫·门采尔:《有阳台的房间》,1845年,柏林国家美术馆

梵高:《阳台上的两位女子》,188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李昭道(传):《洛阳楼图》,唐,台北故宫博物院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元,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盛懋:《山居纳凉图》,元,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佚名:《乞巧图》,北宋,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赵伯驹(传):《汉宫图》,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夏永:《黄楼赋图》,元,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夏永:《岳阳楼图》,元,故宫博物院

佚名:《望海楼图》,明,台北故宫博物院

贝尔特·莫里索:《露台上》,1874年

佚名:《宫女游园图》,元,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佚名:《长松楼阁图》,南宋,费城美术馆

马远:《雕台望云图》,南宋,波士顿美术馆

可能比较搭的音乐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Hayley Westenra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

阿沃 帕特:《镜中之镜》

山口百惠:《感谢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