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天钢铁董事长:一开始我的梦想只是成为一名合同制工人....

作者:左右财经

十九年前,原江苏武进钢铁集团设备落后,产品积压,人心涣散,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已经在一片忧郁、悲观的目光中失去光泽,是重生还是等待破产?在电光火石的一刻,董才平迈进了风雨飘摇中的企业,开始用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缔造出一次新生,一段传说……

中天钢铁董事长:一开始我的梦想只是成为一名合同制工人....

从农民工向厂长迈进

1982年冬季,又一个清冷的深夜,武进锁厂偌大的厂区里只有锁头车间亮着灯,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埋头专注地切割着铁锁,从晚上11点一直到清晨7点。19岁的他这个时候只有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从农民工转成合同制工人,在奔牛娶个老婆,厂里能分一间20平方米的婚房。

“梦想因为实现太快,所以在不断嬗变。当别人眼中的天方夜谭一一实现,我知道自己始终成竹在胸。”董才平此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当过兵。“商场如战场,我喜欢硝烟弥漫、跌宕起伏的市场。人家不行,你行,那才是检验一个人真正实力的时候。”

除了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董才平还是个善于规划的人。他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做事都要先规划一番。当他还是一名“士兵”的时候,其人生目标就在不断实现中迅速更新:在锁厂立足后,希望能够去跑供销,多赚点钱在奔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跑供销很快就游刃有余,销售业绩遥遥领先后,他开始想当干部,做个供销科长、副厂长、厂长。

1992年,年仅28周岁的董才平当上了“将军”,正式担任武进锁厂厂长。“我要做常州最大的企业”,才做将军就想当元帅,当时锁厂在武进企业中的排名是第96位。

“做常州最大的企业!”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这个华美瑰丽的梦想,当年在两把“薪柴”的助燃下,悄悄地在董才平心头燃烧,并愈演愈烈。第一把柴火是一本杂志《中国企业管理》,踏上领导管理岗位的董才平开始看书“充电”,发现书上的许多企业管理理论和经营理念,与自己的实践做法不谋而合,信心倍增。第二把柴火是春兰集团掌门人陶建幸的千亿梦想,90年代初,陶建幸应邀到常州传经送宝,“我的梦是1000亿”这句豪情万丈的话语,深深地触动并烙刻在现场认真聆听讲座的董才平心中。

1996年,武进许多国有集体企业面临困境。在一次非正式交流中,武进区委组织部希望他到武进铁合金厂当厂长,但董才平主动请缨,希望调任更加困难、濒临倒闭的武进钢厂。“钢材大进大出,有盼头,只有去钢厂,才有可能做全市最大的企业。” 董才平在锁厂做过锁、卖过锁,在文化宫的钢材市场做过钢材买卖,他熟悉钢材市场。

事后证明,他当年的决策是正确的,凭着超人的胆识和正确的发展思路,2005年,他让一家年产6万吨的小钢厂一举成为常州第一家产销双超百亿企业,又反过来收购了武进锁厂和武进铁合金厂。

中天钢铁董事长:一开始我的梦想只是成为一名合同制工人....

从濒临倒闭向“中国500强”跨越

中天钢铁集团前身为江苏武进钢铁集团,由于各种原因,1997年企业已濒临倒闭,在这危难时刻,上级委派董才平出任濒临倒闭的武进钢铁一把手,并交代三件事:千方百计让工人有活干,千方百计把工资发出去,不低于600块,坚持两年准备破产,将厂房留给旁边的合资企业大众钢铁做仓储。

产品积压、开工不足、资金奇缺、亏损严重、贷款贷不到、工资发不出……当时的武钢可谓一团乱麻。然而,当董才平面对数千职工吃饭、养家糊口的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企业彻底带出困境。他进厂第一件事就是鼓舞士气:“我不是为了关门来的,而是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三年内,我要重建武钢。”他心想,他能在短短几年间让一个产销不足500万元的锁厂成长为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就有信心让武钢“起死回生”。不仅如此,他还要“做常州最大的企业,做1000亿规模的企业”。

“但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大家吃饭的问题,必须尽快让生产正常起来,而要生产燃眉之急是要破解资金难题。”董才平说,他先从亲朋好友处借钱给职工发工资,稳定住职工情绪,接着从改革供销入手,对销售、采购人员分别签订承包合同,以销促产,并清理联营、合资企业及下属经济实体,加大清收应收款力度。经过一番改革,一年后,在全国冶金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武钢实现了产品无积压、资金快回转、生产满负荷,比上年减亏2295万元。

紧接着,董才平于1998年建设高线工程,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999年建设6万千瓦热电工程,为连续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2000年建设90吨超高功率电炉——连铸工程,既能充分发挥电厂优势,又能满足高线满负荷生产,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三年推出“三大工程”,实现扭亏为盈,也标志着他“三年重建武钢”的目标实现了。

2001年,武钢由国企改制为民企,公司也更名为中天钢铁。在当时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经营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公司改制做到了无一人下岗、无一人上访闹事、生产经营秩序井然。

在“三大工程”让武钢重获新生后,董才平又发动了“三轮规划”。2004年晋升为国家级企业集团;2005年成为常州首家产销双超百亿元的企业、首家五星级企业,并首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2008年实现了500万吨钢的跨越;2012年实现了1000万吨钢产能的突破。到了2018年,中天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36位、制造业500强第51位、江苏省百强民营企业第7位。

而立之年,临危受命,他用钢铁意志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国企集团,在铁与火的淬炼中百炼成钢;兴钢创业19年,带领1.3万名中天人,他书写中国民营钢铁史的辉煌传奇;坚守实业,带领朝气蓬勃的新中天人,“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他托举中国制造的脊梁。

资料来源:中钢网《致敬传奇:董才平,书写传统企业如日中天的传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