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拉尼娜又有变动!2022年异常天气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几何?

作者:农财网种业宝典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2月数据显示

拉尼娜现象还在持续发展之中

有77%的可能性会在春季时段发展

也就是3月到5月

而在夏季保持中性的可能性为57%

从历史数据来追溯

尽管出现异常天气的年份对全球大豆、玉米、

小麦和棉花等农作物造成不可逆转的减产

但若以年的角度来分析

近3年来天气对作物的影响越来越小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期

依然是市场交易的最不确定因素之一

玉米和小麦在拉尼娜现象发生年份减产明显

且美盘价格也反映得十分彻底

但对国内市场而言影响甚微

由于全球大豆此前预期产量较高

南美地区减产幅度或高于预期

但全球产量同比依然小幅回升

对玉米影响推演:全球产量影响有限

在全球玉米主产国中,美国、中国和巴西位列前三,其后有欧盟、阿根廷、乌克兰和墨西哥。美国为全球玉米最大出口国,2020/2021年度玉米出口量为7049万吨,占其总产量的19.57%,占全球总出口量的39.5%。

拉尼娜又有变动!2022年异常天气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几何?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玉米产量的影响分两方面来看:一是从产量来看,1998/1999年度、2005/2006年度、2010/2011年度和2015/201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25%、2.04%、6.5%和15.55%,基本没有减少,但美国玉米减产幅度十分明显,前三个年度分别减产3.36%、5.25%与0.71%。二是从价格来看,四个年度美国玉米的价格涨跌幅分别为下降11.21%、上涨26.24%、上涨58.91%和下降4.92%。

在2005/2006和2010/2011这两个美国玉米减产的年度,CBOT玉米价格的确有大幅上涨,不过价格跟全球玉米产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小。对大陆而言,由于国内玉米基本自给自足,且有政策调节,因此国际玉米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对国内的影响不如大豆、菜籽等油料作物那么大。而这四个年度,国内玉米只有2015/2016年度减产了0.52%,但当年的玉米期货价格却下跌了21.71%。

对小麦影响推演:美国减产幅度较大

小麦为世界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欧盟、中国和印度只占据了一半的产量,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是主产国,由于自然条件和国土面积等原因限制,各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差异较大。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但是遇到极端天气时,小麦的生产与价格依然会受到影响。

从产量来看,1998/1999年度、2005/2006年度、2010/2011年度和2015/201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变化分别为下降0.45%、下降4.13%、增加7.7%和增加2.88%,但美国小麦减产幅度更为明显,四个年度产量变化分别为下降9.75%、下降14.07%、下降9.41%和增加11.96%。价格方面,四个年度美国小麦的价格涨跌幅分别为下跌10.97%、上涨26.22%、上涨21.76%和下跌14.11%。显然,2005/2006年度、2010/2011年度拉尼娜现象对美国小麦的影响更大,尤其是2005/2006年度是全球和美国小麦一起减产,因此价格升幅更大。

拉尼娜又有变动!2022年异常天气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几何?

而国内的小麦在这四个年度的产量增幅为3.78%、11.31%、1.93%和2.37%,对应价格涨跌为下跌5.3%、下跌2.65%、上涨9.18%和下跌1.95%,产量基本没有减少的迹象,因此价格上就没有体现出来。

拉尼娜现象爆发期间,小麦在大幅减产时,其价格基本走势仍能与正常年份大致相当,主要为供求关系是决定小麦价格的根本,且和拉尼娜强度的相关性不算高,对其后的影响并未表现得特别明显。综合来看,预计本次拉尼娜现象对玉米影响大于小麦。

对大豆影响推演

全球大豆生产主要分布于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过去10年,四国大豆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始终在87%以上,集中度非常高。从全球大豆种植面积来看,巴西种植面积自2012年至今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增幅高达45.85%,年平均增速为4.3%,近几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大豆种植国。而欧盟和印度大豆种植面积最近5年变化不大,增速也一般,主要是靠进口补给为主。

拉尼娜又有变动!2022年异常天气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几何?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1998年之后比较大的4次拉尼娜现象对美豆单产的影响逐渐减弱,虽然原因尚不十分确定,但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种植水平的改善和品种的改良。巴西大豆的单产与拉尼娜现象并无必然关系,影响也难以界定。比较确定的是,阿根廷大豆大概率会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出现减产,也因此带来了比较大的行情,但拉尼娜现象的强弱和减产的幅度并不是每次都有非常明确的线性相关性。

全球大豆主产国:产量增速明显回落

从历史上历次拉尼娜现象爆发前后数据对比来看,厄尔尼诺现象转拉尼娜现象阶段全球各主产国大豆产量增速明显放缓,次年会出现回升。从产量来看,1998/1999年度、2005/2006年度、2010/201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增速均出现明显回落。值得一提的是,2015/2016年度虽然是强厄尔尼诺现象,但后面的拉尼娜现象只是中性,因此当年对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影响虽然较大,但从大豆角度来看减产幅度并不明显。

分国别产量角度来分析可以明显看出,2010/2011年度的ENSO转换导致当年大豆主产国全体减产,且减产幅度平均在10%以上,可谓是减产影响最大的一次。1998/1999年度、2005/2006年度、2010/2011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增速同比分别为2.56%、3.85%和-18.16%;巴西大豆产量增速同比分别为-3.69%、3.51%和-11.69%;美国产量增速同比分别为-3.19%、-1.93%和-7.09%;中国产量增速同比分别为-5.68%、-2.32%和-4.04%。而2015/2016年度的拉尼娜现象只是导致阿根廷大豆同比减产3.17%,对其余三国影响并不明显。

结合各主产国当地大豆种植周期来看,在拉尼娜现象爆发期间,干旱天气频发是导致大豆生产水平下降及产量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转换年,南美洲西岸地区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气候以高温干燥为主,能够满足大豆生长所需要的积温及日照时数,同时也有利于大豆结荚与鼓粒,大豆单产水平由此得到明显提高;而美国和中国由于拉尼娜现象带来降水和低温天气致使大豆在开花—结荚期积温不足,出现减产。在拉尼娜现象次年,中国及美国气候以低温多雨为主要特征,夏季大豆播种时期发生冰雹等天气,秋冬季节气温低且持续降雨,不能有效满足大豆生长所需的积温与日照时长,因此不利于大豆生长。

拉尼娜年份全球豆价大概率走高

回顾往年异常天气的拉尼娜年份,干旱天气虽然对产量有影响,但对价格的影响却是大相径庭。四次拉尼娜现象爆发期间,大豆价格都随之大涨大跌。不同的是1998/1999年度大豆价格以下跌为主,其间最大跌幅达48.95%,2010年大豆价格以上涨为主,其间最大涨幅为48.6%。

1998年大豆均价5.98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下降18.58%;1999年大豆均价4.79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下降20%。2010年大豆均价10.03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上涨4.52%;2011年大豆均价13.18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上涨25.82%。2005年大豆均价6.16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下降15%;2006年大豆均价6.01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下降2.4%。2015年大豆均价9.38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下降22.48%;2016年大豆均价9.85美元/蒲式耳,同比上年上涨5.02%。

拉尼娜现象对大豆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极端天气爆发造成产需缺口扩大,引起大豆价格大幅波动。1998—199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全球商品包括大豆在内均处于价格下降通道,因而价格表现为整体大幅下降。二是极端天气的爆发会形成产量下降的预期,造成大豆价格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2011年拉尼娜现象推升全球大豆价格即真实反映了当年的供需缺口。

从天气情况来看,2021年为强厄尔尼诺现象转拉尼娜现象年份,对比历史上拉尼娜现象爆发期间的情况,2021/2022年度大豆产量增速减缓的概率较大。但本次拉尼娜现象从持续时间和强度上来看其实都不算很强,至多是中性拉尼娜现象。USDA2月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1/202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6386亿吨,较上一年度减产0.65%。而本轮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转换造成南美减产担忧犹在,但由于今年的整体播种面积和单产均有大幅反弹,预计全球大豆产量下滑幅度有限。价格方面,全球大豆价格重心有望继续上移,但或难以企及2012年的高位。

拉尼娜又有变动!2022年异常天气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几何?

来源丨期货日报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