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克福 编辑:陈星
当前,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碳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开启了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实现碳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6月27日,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指出,要实现碳峰和碳中和,必须降低煤炭占比和总消费量,才能实现碳峰和碳中和。
<h2>碳峰,碳中和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h2>
李俊峰指出,煤炭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煤炭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实现碳中和,煤炭减排是大势所趋。
从历史上看,在上个世纪,世界上一些主要工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烟尘污染,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了清洁大气法规,人类开始限制煤炭的使用,因此全球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迎来了第一次下降,全球煤炭份额从70%左右上升到1970年代的30%左右。
李克强还表示,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后,全球范围内开始了第二轮煤炭减排。到2019年,煤炭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将从1970年代的30%下降到不到20%,美国和英国分别占10%和3%。许多研究,如世界能源论坛,认为到2050年煤炭将几乎为零,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对于中国来说,碳峰、碳中和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机遇,路径上应该是如何解决煤炭能源偏向、结构性偏向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h2>要形成体系保障,促进能源低碳转型</h2>
对中国来说,要实现碳峰和碳中和,需要削减多少煤炭?
对此,李俊峰表示,为了实现碳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已明确表示将严格控制煤电和煤电,"十四五"期间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期间实现逐步减排。能源消费结构中留存多少煤炭,首先取决于碳中和的总体要求、森林碳汇总量和CCS(碳捕集与封存),也取决于发展和能源体系的转型。
中国应如何努力实现煤炭减排目标?
对此,李俊峰指出,未来,要逐步减少煤炭与工业窑炉、锅炉等煤炭的直接燃烧,其次是控制煤电发展步伐,放慢、停顿、减少,为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腾出空间,为未来实现煤电库存置换腾空间, 并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净零排放。
同时,要形成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的体系保障。具体而言,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适应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制的要求,制定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保障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建立煤炭公平抽取的政策保障体系。
李俊峰还强调,中国能源结构的传统观念是"煤富少油",但如果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因素,其实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分布条件比欧洲好得多,如果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不一定比欧洲差碳峰, 碳中和性能。
李俊峰还强调,煤炭减排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界的共识,共同努力,煤电行业应发挥历史作用,在不断降低煤炭消费量的同时,承担起保障能源安全的责任。新能源产业在自身成长的同时,煤炭转型存在问题,难以有包容的理解心态,支持煤炭行业公平转型。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将确保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实现平稳过渡。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