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宁夏科技厅一位领导到法国考察,吃饭时点了瓶红酒,服务员见状,一脸鄙夷的对他说:“先生,这酒可要10000美元一瓶,你确定要开吗?”领导大怒:“你别以为我是外国人就可以漫天要价!”
这位领导正是宁夏科技厅长王奉玉,来自宁夏银川,1973年被调任于此,便开始农业工作。80年代后期,王奉玉受任管理葡萄产业,由此便接触了不少国内外的业内人士。一次偶然,他认识了葡萄酒专家李华博士。后来,在李华的推荐下,王奉玉决定带人到法国考察,看看他们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
一行人坐上了飞往法国的飞机,一路舟车劳顿之后,他们一到达法国就找了家就近的酒店,安顿好住宿,放好行李。于是便出门找餐厅吃饭,这第一次吃西餐,一行人满怀期待。
来到餐厅,一行人挨个点餐之后,一位同事说:“咱们这吃西餐哪能不配点红酒啊,来一瓶红酒怎么样?”说完便看了看王奉玉。
王奉玉笑说:“小子,想说你就直说!咱们也难得来一回法国,来一瓶尝尝吧!”言罢,示意服务员拿一瓶红酒,并随手指了一瓶。
随即一位服务员走了过来,打量了下王奉玉一行人,一脸鄙夷的说:“先生,你要的这瓶酒可要10000美元,你确定要开吗?”
言语间的不屑让王奉玉勃然大怒,于是他涨红脸说:“你别以为我是外国人就可以漫天要价!”
眼看王奉玉不淡定了,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笑嘻嘻的说:“先生,您点的这瓶就叫罗曼尼康帝,确实要这个价格,而且在你们国内可是很难喝到的。”
王奉玉听完气得饭都没吃就走了。
回去后,王奉玉一直耿耿于怀,感觉自己受到了宰客。于是乎,王奉玉回国后憋了一肚子火,直接找到李华,说:“诶,我说,我们国内就没有好的葡萄酒吗?凭啥他们老外的酒卖这么贵?”
李华看着王奉玉这般生气,反倒笑嘻嘻:“老王,罗曼尼康帝确实要这个价。”
王奉玉更生气了:“一瓶红酒10000美元,我们宁夏老百姓很多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这太离谱了!”
李华说:“罗曼尼康蒂确实是好酒。我们国内的葡萄酒产业比国外的要起步晚,所以现在确实有距离,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赶上了的。”
原来,李华留学回国后就一直在寻觅,国内适合种植葡萄,酿酒的好地方。
直到他来到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他发现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而且土壤还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都是非常适合种植葡萄的条件。
王奉玉一脸不相信:“开啥玩笑啊,那里全是戈壁滩,黄沙遍地的还能种葡萄?”
李华:“那里是戈壁滩没错,但贺兰山东麓位置属于和法国波尔多同纬度,这里酿出来的酒差不了!”
于是王奉玉来到戈壁滩视察,看到那里的村民只剩下衣衫破旧的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讨生活,因为土地原因,庄稼种不了,吃的最多是土豆等食物,他们甚至还在为温饱发愁。
王奉玉看到这一幕想到法国一万美元一瓶的红酒,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准备帮助他们,同时发扬我们的自主葡萄酒产业。
妻子不理解:“你瞎折腾什么啊,再干个几年都要退休了,你干嘛要做这种没盼头的事。”
王奉玉铁了心要做,于是找朋友凑了一笔钱就来到了戈壁滩。首先他第一步做的就是植树固沙,3年时间,他发动村民一起加入种植队伍,并给予村民报酬,种下了一排排的白杨树。光秃秃的戈壁滩上长出来一片片绿洲。
就这样,一行人重拾信心,越干越起劲,引进了第一批葡萄苗,在村民们的协力下顺利落地。大家就想是孕育孩子一样小心,期盼着葡萄园收成的果实。
可好景不长,一场霜冻灾害将近半数葡萄苗夭折,王奉玉十分复杂,加上身边人的不看好,否定了他这几年的付出,可王奉玉没有言弃,请来了行业专家改善问题,改良了葡萄园的结构,并换上了耐寒葡萄面。
紧接着,王奉玉引进黄河水灌溉,这一套操作又大大加重了成本,好在葡萄长得很不错。经过了几年的坚持,克服险阻。王奉玉的白头发越来越多,好在几年下来迎来了收成。
第一桶葡萄酒开盖,酒香四溢,口感俱佳。品酒师连连叫好。信心大增的王奉玉带着宁夏红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参加了隔年的国际葡萄酒大赛,拿下金奖。
这一次,让我们国产酒站上了更大的舞台,让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不得不说,王奉玉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好领导。
现如今,这款葡萄酒已登陆头条小店,一瓶不要一百,品质,口感却不比国外酒差,物美价廉。倘若你也喜欢品酒,不妨支持一下我们自主的宁夏红葡萄酒。一口下肚,满是宁夏贺兰山的人民下辛勤劳作果实,值得一尝。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获取~
宁夏红贺兰山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