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甯夏科技廳一位上司到法國考察,吃飯時點了瓶紅酒,服務員見狀,一臉鄙夷的對他說:“先生,這酒可要10000美元一瓶,你确定要開嗎?”上司大怒:“你别以為我是外國人就可以漫天要價!”
這位上司正是甯夏科技廳長王奉玉,來自甯夏銀川,1973年被調任于此,便開始農業工作。80年代後期,王奉玉受任管理葡萄産業,由此便接觸了不少國内外的業内人士。一次偶然,他認識了葡萄酒專家李華博士。後來,在李華的推薦下,王奉玉決定帶人到法國考察,看看他們葡萄酒産業發展曆程。
一行人坐上了飛往法國的飛機,一路舟車勞頓之後,他們一到達法國就找了家就近的酒店,安頓好住宿,放好行李。于是便出門找餐廳吃飯,這第一次吃西餐,一行人滿懷期待。
來到餐廳,一行人挨個點餐之後,一位同僚說:“咱們這吃西餐哪能不配點紅酒啊,來一瓶紅酒怎麼樣?”說完便看了看王奉玉。
王奉玉笑說:“小子,想說你就直說!咱們也難得來一回法國,來一瓶嘗嘗吧!”言罷,示意服務員拿一瓶紅酒,并随手指了一瓶。
随即一位服務員走了過來,打量了下王奉玉一行人,一臉鄙夷的說:“先生,你要的這瓶酒可要10000美元,你确定要開嗎?”
言語間的不屑讓王奉玉勃然大怒,于是他漲紅臉說:“你别以為我是外國人就可以漫天要價!”
眼看王奉玉不淡定了,一個中年男人走了過來,笑嘻嘻的說:“先生,您點的這瓶就叫羅曼尼康帝,确實要這個價格,而且在你們國内可是很難喝到的。”
王奉玉聽完氣得飯都沒吃就走了。
回去後,王奉玉一直耿耿于懷,感覺自己受到了宰客。于是乎,王奉玉回國後憋了一肚子火,直接找到李華,說:“诶,我說,我們國内就沒有好的葡萄酒嗎?憑啥他們老外的酒賣這麼貴?”
李華看着王奉玉這般生氣,反倒笑嘻嘻:“老王,羅曼尼康帝确實要這個價。”
王奉玉更生氣了:“一瓶紅酒10000美元,我們甯夏老百姓很多一年都賺不到這麼多錢,這太離譜了!”
李華說:“羅曼尼康蒂确實是好酒。我們國内的葡萄酒産業比國外的要起步晚,是以現在确實有距離,但是我相信我們一定會趕上了的。”
原來,李華留學回國後就一直在尋覓,國内适合種植葡萄,釀酒的好地方。
直到他來到甯夏賀蘭山東麓地區,他發現這裡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小,而且土壤還有豐富的礦物質,這些都是非常适合種植葡萄的條件。
王奉玉一臉不相信:“開啥玩笑啊,那裡全是戈壁灘,黃沙遍地的還能種葡萄?”
李華:“那裡是戈壁灘沒錯,但賀蘭山東麓位置屬于和法國波爾多同緯度,這裡釀出來的酒差不了!”
于是王奉玉來到戈壁灘視察,看到那裡的村民隻剩下衣衫破舊的老人小孩,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讨生活,因為土地原因,莊稼種不了,吃的最多是洋芋等食物,他們甚至還在為溫飽發愁。
王奉玉看到這一幕想到法國一萬美元一瓶的紅酒,心裡很不是滋味,于是準備幫助他們,同時發揚我們的自主葡萄酒産業。
妻子不了解:“你瞎折騰什麼啊,再幹個幾年都要退休了,你幹嘛要做這種沒盼頭的事。”
王奉玉鐵了心要做,于是找朋友湊了一筆錢就來到了戈壁灘。首先他第一步做的就是植樹固沙,3年時間,他發動村民一起加入種植隊伍,并給予村民報酬,種下了一排排的白楊樹。光秃秃的戈壁灘上長出來一片片綠洲。
就這樣,一行人重拾信心,越幹越起勁,引進了第一批葡萄苗,在村民們的協力下順利落地。大家就想是孕育孩子一樣小心,期盼着葡萄園收成的果實。
可好景不長,一場霜凍災害将近半數葡萄苗夭折,王奉玉十分複雜,加上身邊人的不看好,否定了他這幾年的付出,可王奉玉沒有言棄,請來了行業專家改善問題,改良了葡萄園的結構,并換上了耐寒葡萄面。
緊接着,王奉玉引進黃河水灌溉,這一套操作又大大加重了成本,好在葡萄長得很不錯。經過了幾年的堅持,克服險阻。王奉玉的白頭發越來越多,好在幾年下來迎來了收成。
第一桶葡萄酒開蓋,酒香四溢,口感俱佳。品酒師連連叫好。信心大增的王奉玉帶着甯夏紅賀蘭山東麓産區葡萄酒,參加了隔年的國際葡萄酒大賽,拿下金獎。
這一次,讓我們國産酒站上了更大的舞台,讓甯夏賀蘭山東麓的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不得不說,王奉玉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好上司。
現如今,這款葡萄酒已登陸頭條小店,一瓶不要一百,品質,口感卻不比國外酒差,物美價廉。倘若你也喜歡品酒,不妨支援一下我們自主的甯夏紅葡萄酒。一口下肚,滿是甯夏賀蘭山的人民下辛勤勞作果實,值得一嘗。
感興趣的朋友,點選下方“看一看”即可擷取~
甯夏紅賀蘭山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