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只为证明和展示优越之处,固定型思维的CEO坚信自己就是高人一等

作者:悠闲文东

CEO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如何成为同义词的?如果谦虚的、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是企业真正的领头人,那为什么这么多公司却要寻找不同凡响的人来担任领导者呢——尽管这些领导者比起公司来最终可能更在乎自己?

这都怪李·艾柯卡。詹姆斯·索诺维尔基在《石板》杂志中写道,艾柯卡的声名鹊起是美国企业的转折点。

在他之前,企业大亨和大富豪的时代似乎早已成为过去。在公众眼中,CEO意味着“一个传统的企业工作人员,待遇好,工资高,但基本都是沉闷且缺乏个性的人”。但艾柯卡将这一切改变了。金融记者开始将CEO们称作“下一个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或“下一个亨利·福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CEO们开始为这些头衔展开激烈竞争。

索诺维尔基甚至将近期曝光的企业丑闻也归咎于这次转折,因为随着这股风潮,CEO们被标榜成为超级英雄。但这些卖弄自我并不断追求更漂亮头衔的人是无法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

可能艾柯卡只是一个拥有超凡魅力的人,却像摇滚乐一样背负上了文明破坏者的罪名。这公平吗?让我们来近距离观察一下艾柯卡这样的人,你们会发现,他们全都坚信在这世界上有些人就是高人一等。

他们都需要证明和展示自己的优越之处,会利用自己的下属来证明这一点,而不是去促进下属的发展。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他们最终还牺牲了公司的利益。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了解,帮助我们理解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从何而来,如何起作用,又是如何弄巧成拙的。

领导艺术的大师沃伦·本尼斯对世界上杰出的企业领导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杰出的领导者说,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领导者的。他们对证明自己没有兴趣,只是在用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自然而然就有了之后的成就。

艾柯卡不是这样的。是的,他确实热爱汽车行业,但是什么也比不过他想要成为福特大亨的愿望。他渴望成为亨利·福特二世,拥有装点着皇家标志的办公室。他可以通过这些东西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用“皇家”一词是有原因的。

艾柯卡告诉我们,福特公司总部那栋玻璃大楼是一座宫殿,而亨利·福特是宫殿里的国王。他还说:“如果亨利是国王,那么我就是王储。”“我是国王陛下的宠儿。”“我们大家…在皇宫里过着美好的生活。我们比上层阶级还要高级——我们是皇家级别的…身穿白色制服的侍者全天候随叫随到,我们会一起在行政餐厅吃午餐…每天的餐桌上都会有从英格兰空运过来的多佛比目鱼。”

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时候创下不少壮举,比如开发并推广了福特野马,他梦想着接任亨利·福特作为公司的CEO,但亨利·福特却不这么想。让艾柯卡感到震惊和愤怒的是,福特最终将他赶出了公司。

有意思的是,艾柯卡非常震惊,他对亨利怀恨在心。毕竟,他见过亨利福特解雇公司的高层人员,自己也曾毫不手软地开除过不少人,他了解这个企业的游戏规则,但他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扰乱了他的思路:“我一直坚信我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或者更幸运。我从没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艾柯卡被自认为的天生优越感蒙蔽了双眼。此时,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另一面开始影响他,他开始怀疑亨利·福特是不是发现了他的什么缺点。也许他并不是那么优秀。这也是他一直不能释怀的原因。

几年后,他的第二任妻子告诉他,别再想了。“你没有意识到,亨利·福特其实帮了你大忙。被福特解雇后,你才走向了今天的成功。你现在比以前更富有、更有名,而且更有影响力,而这都因为亨利·福特。你应该感谢他才对。”不久后,艾柯卡和这任妻子离婚了。

曾经认为他能干又有价值的亨利陛下,现在却因为他的缺点抛弃了他。怒火中烧的艾柯卡开始实施他挽回面子的大计划,为此加入了克莱斯勒。

福特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克莱斯勒当时濒临破产,但艾柯卡作为公司的新CEO,迅速聘用了合适的员工,推出新车型并游说政府提供援助贷款。在灰溜溜地退出福特几年之后,他终于可以出一本自传并在里面写“今天,我是一个英雄”了。

然而没过多久,克莱斯勒再次陷入困境。艾柯卡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不会让他满足于现状,他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伟大——向他自己,向亨利福特,向全世界更强有力地证明。他把工作的时间都用来打造自己的公众形象,用公司的钱来讨好华尔街,提升克莱斯勒的股价,但他却不愿把钱投资在新车设计、提高生产等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方面。

他还在意历史评价,在意人们会如何评价和记住他。但他并不是通过发展公司来获取人们对自己的积极评价的,相反,他的一位传记作者说,他害怕下属会因为新的设计而大受好评,所以他拒绝批准新方案。

他担心在克莱斯勒的危急时刻,他的下属会成为公司新的救世主,所以他想办法摆脱他们。他害怕自己不能被载入克莱斯勒的史册,所以在自己已经无法给公司带来效益的情况下,依然死死地抓住CEO的位置不放。

艾柯卡曾经有一个绝好的机会,他本可以让事情变得不同,让自己名垂青史。当时美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日本进口车几乎占领了美国市场。原因很简单:日本车看上去更漂亮,性能也更好。艾柯卡手下的员工曾经仔细研究并学习了本田汽车,并且向艾柯卡提出了绝妙的建议。

然而艾柯卡没有迎接挑战并推出更好的车型,而是深陷在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开始到处指责和找借口。他暴跳如雷,愤怒地咒驾日本人,并要求美国政府通过进口关税和配额制度来限制日本车的涌入。

在《纽约时报》一篇针对艾柯卡的文章中,记者谴责道:“解决方法应该是制造更好的美国汽车,而不是愤怒地拿日本车当借口。”

艾柯卡也没有成为员工们的领导者。事实上,他逐渐成为自己曾经指责的亨利福特那样孤立、偏执、严厉的暴君。他不仅解雇了对他有异议的下属,对那些为拯救公司付出大量努力的员工,他也没有进行嘉奖。即使在公司开始盈利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和员工分享成果。员工们的工资水平很低,工作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然而,即使克莱斯勒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艾柯卡仍然维持着自己帝王般的生活方式——花了两百万美元装修他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企业套房。

最终,趁着克莱斯勒还有一线生机,董事会解雇了艾柯卡。他们支付了一笔可观的退休金,给予他公司的股票期权,并继续给他发放许多额外津贴。但是他愤怒得几乎发疯,特别是在看到继任者将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时。

为了夺回管理宝座,他加入了一场企图重新接管克莱斯勒的计划中,不惜将公司的前途置于危险当中。这项计划最终失败了。但对很多人来说,这最终印证了一点——艾柯卡确实把他的自我放在比公司利益更重要的位置上。

艾柯卡一直维持着固定型思维模式。尽管他最初对汽车行业有着极大的热情,并提出了突破性的建议,但他想证明自己优越性的心态战胜了一切,最终扼杀了他的热情和创造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竞争者的挑战越来越冷漠,拿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撒手锏—责怪他人、找借口、打压批评者和竞争者。

与其他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情况一样,这些原因让艾柯卡失去了他渴望得到的外界肯定。

当学生考试失败或者运动员输掉一场比赛时,这个结果意味着他们没有表现好。但是CEO们的权力之大,足以让他们建立一个小王国,不分昼夜地确认自己的优越性。

不管公司遇到怎样的危险警报,这个王国都能让CEO只听到对自己的赞美,只看到公司的成功。这个现象可能会让你回想起我们之前提到的CEO综合征,这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危险所在。

我最近在想,艾柯卡是不是已经摆脱了CEO综合征。他正在为一项新的糖尿病研究募集资金(自己还投入了很多钱),还致力于开发环保汽车。也许他现在已经不那么急于证明自己,可以去追求那些自己真正重视的事情了。

(卡罗尔·德韦《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