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作者:知鉴明史

2001年,浙江电视台发起了一场特殊的直播,直播对雷峰塔地宫发掘的全过程。

雷公塔想必大家都知道,不仅是《白蛇传》故事中,镇压“白娘子”的宝塔。也是“西湖十景”之一的“雷锋夕照”。

西湖旁居住的老一辈的人们都说,如今的雷峰塔是新造的,老的雷峰塔早就塌了。他们说得并不错,雷峰塔确实很久之前就已经倒塌,直到1983年国家才批准重建。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但重建之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却用了重大发现,雷峰塔之下,有一座地宫!而这座地宫,在之前从未被发现过。

重建雷峰塔,遗址之下竟别有洞天

2000年,研究所开始派人挖掘清理雷峰塔的遗址,8000多平方米的废墟之中,存在着大量的残骸,经过调查和研究,研究所也得出了雷峰塔塔身、塔基的形制、材料和结构。为施工队伍节省了不小的负担。

也就是在这次调查和研究之中,他们发现了雷峰塔塔心室的下方,存在另一个空间,也就是所谓的地宫。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上级之后,上级也对此非常重视,最后决定,在2001年3月11日,正式对雷峰塔的地宫进行发掘。

在正式发掘雷峰塔地宫以前,浙江电视台也被允许直播报道这件事情。雷峰塔在群众中知名度较高,这次曝光有助于民众了解古代文化和古文物的重要性。

于是,在发掘当天,考古队的工作人员还没完全到达之时,记者们却都早早地等候在了附近。见到这个阵仗,工作人员也只能苦笑应对。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毕竟,直播发掘地宫这件事,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直播期间,工作人员的每一个步骤,地宫内出现的每一个文物,都会完全呈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

早上九点,工作人员正式开始发掘地宫。在之前,他们已经对地宫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勘探,所以发掘步骤也都已经明确。但其实,每一个工作人员心里都没底,雷峰塔建成至今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中间还被摧毁过,说不定地宫里早已空无一物了。

虽然这么想,但工作人员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开始了发觉工作。第一步,他们需要先把压在地宫盖板上的顶石搬走。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这块顶石并不算巨大,但其重量却达到了750公斤左右,如此重量定然不是人能够搬动的,于是他们架起了能够称重三吨的滑轮组,对其进行搬运,并在巨石刚被搬开之时,就在下面垫上了不少的钢管,防止滑轮组出现故障。

地宫内地形复杂,顶石无法完全搬离,只能先搁置在一旁。而这个工作,也只能由人工完成。年轻的队员身先士卒,跳进地宫顶准备拿钢管将石头撬开,但却没能注意到,滑轮组其中的一个滑轮,出现了问题!

随着一声巨响,其中一个滑轮突然分离,铁链瞬间绷直还是下滑,所有人都还没来得及反应,顶石就重重地砸了下去!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万幸,之前垫在下面的钢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顶石稳稳地停在了钢管上,并未砸到下面的文物。而那个年轻的队员,也只是受到了一些惊吓,没有受伤。

滑轮很快被修好,几个有经验的队员将年轻的队员换了下来。随着巨石慢慢挪动,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刚刚的巨石虽然并未砸进地宫,但产生的震动是否会导致一些较为脆弱的文物损坏?队员们的心情异常激动,他们太想知道,巨石之下到底有些什么,但又害怕看到,里面的文物由于刚刚的疏忽已经损坏。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在这样复杂的心情中,顶石终于被挪到了一旁,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正处于地宫的正中央。而在铁函旁边,还伫立着一尊佛像。

发现舍利函,铁函之中还有一座塔

除了铁函和佛像,铁函之下还压着大量的铜钱,铜钱之中,还夹杂着玉钱、玛瑙、铜镜等物品。

看到这些物品,众人的心中都冒出了一种猜测。莫非,这雷峰塔下,真的住着白娘子?不然,这些首饰又该如何解释?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说不定,铁函里真的有一条白蛇?

其实,这些玉器和铜镜之类的饰品,是佛教中供养舍利的“七宝”,也就是说,铁函里并没有白蛇,但很有可能是舍利子之类的东西。

工作人员首先把佛像给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铺有软布的木盒之中。佛像由金属制成,做工极其精致,造型也十分精美,每个接到佛像的人,都生怕一个不小心,把佛像给弄坏。

除了这个佛像,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硕大的铁函。由于铁函表面锈蚀严重,如果随意移动铁函,很有可能会导致铁函内的文物受损。所以,工作人员不得不拆掉一面墙来扩充作业范围,使得铁函能够完整地出土。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好在,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在忙碌了9个小时左右之后,考古人员用木板拖住铁函底部,再用绳索将铁函固定之后,终于将其搬出了地宫。

一出地宫,工作人员便马不停蹄地将铁函送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库房,严加保管。

直到4天后,这个铁函才再次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只是这时的铁函已经被打开,里面是一座已经被工作人员清理干净的金涂塔,金涂塔虽然被岁月雕琢,但依然闪烁着熠熠金光。

众人在惊叹于这座塔的精致之时,同时心中也产生了疑惑。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为什么雷峰塔的地宫里面,还有一座小塔?难不成,这座塔才是镇压白娘子的塔?

可惜,真相又让众人失望了。

这种塔中塔并不是独有雷峰塔一家,很多佛教的舍利塔中,都会像雷峰塔一般,塔底有个地宫,地宫内有个铁函,铁函内放着这样一座小塔,而小塔里则放着舍利。

也就是说,大众们最关心的“白娘子”,其实是一则编造出来的凄美爱情故事,雷峰塔内,并没有关于白娘子的任何东西。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民众们对“白娘子”的美好期盼被现实无情打碎,但雷峰塔内的另一则故事,却让所有历史学家都为之着迷。

雷峰塔往事,北宋建立至今被毁3次

根据史料记载,雷峰塔建造于公元977年,也就是北宋年间。当时,吴越国王钱俶因妃子难产逝世,建立了这座佛塔,以此纪念这位宠妃,祈求国泰民安。

所以,雷峰塔还被称为“皇妃塔”,还有很多老百姓称其为“西关砖塔”,但只有“雷峰塔”这个名字,被多数人记住并流传至今。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此外,据早些年间雷峰塔出土的《华严经跋》碑刻中显示,这座藏在铁函里的金涂塔中,藏有“佛螺髻发”,也就是所谓的“佛发舍利”。

而碑文中也明确了这座小塔的名字——阿育王塔。

吴越国王钱俶对佛教极为虔诚,所以专家们认为,钱俶的碑文上描写的极有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出于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专家们并不会打开阿育王塔进行查证,这件事情也成为了一个谜题。

但阿育王塔、鎏金莲座青铜蟋龙佛像和其他的文物提供的历史参考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陆对那一段历史研究的空白。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这些文物都极其珍贵且来之不易,对中国考古界而言,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雷锋塔从北宋至今,因为各种原因被损坏了三次,但如今还能遗留下来如此多的文物,属实让人感到惊喜。

北宋宣和二年,睦州青溪人方腊以讨伐朱勔为由率兵起义,短短几个月就攻下了几十座州县。战乱之时,不少的建筑都被毁坏,雷峰塔也难逃劫难,被大火烧毁。

到了南宋乾道七年,佛教智友法师出资重修了雷峰塔,原本七层的雷锋塔,却只剩下了五层。为了加固,雷峰塔的外围还另加筑了一层木质檐廊。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到了明朝嘉庆年间,兵乱又起,雷峰塔的木质檐廊被毁,只留下了内部的砖塔塔芯。这些祸乱都让雷峰塔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但真正致命的,却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故事说,有一个村子专门以养蚕织丝为生,但由于祸乱,蚕丝质量极差,村子里的生活也十分拮据。一天,一位村民在打水路上偶然救了一名和尚,和尚为了报答,送给这位村民一块砖,并且告诉他,这是雷峰塔的经砖,是个宝贝。

村民见和尚这么说,就将这块砖放在了屋内,结果从那之后他们家的蚕丝质量飞涨,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其他的村民去请教经验,他说是从一位大师那里获得了经砖,一传十,十传百,他的经砖就被传成了金砖,惹得不少人去雷峰塔“求砖”。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结果,这个故事不知怎么的,就被传成了雷峰塔的砖可以驱邪避灾。当时正值国内动乱,平民百姓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都争先恐后地去雷峰塔撬砖。

头开始,被拿走一两块砖还没什么,但久而久之,一百块、一千块、一万块砖被迷信的民众们拿走,雷峰塔也无法在撑下去,与民国二十四年,彻底坍塌。

说来也怪,民众们看雷峰塔倒塌,也就不去拿砖了。仿佛倒了的雷峰塔,就不再是雷峰塔了。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当时,不少的文人墨客,都开始写文批判这件事情,连鲁迅先生,都专门写出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对这件事情和当时的旧社会做出了抨击。

考古工作难,民众无意毁坏成了拦路巨石

看到雷峰塔因民国时期被毁倒塌,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十分惋惜。若是雷峰塔没有被毁,我们就能了解到更多有关于当时朝代的事件,甚至也能通过壁画或者塔内的碑文得知,“白娘子”到底是否存在。

根据专家的推测和文献的记载,“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天宝年间发生的洛阳巨蛇事件,如果有雷峰塔仍存的话,我们说不定就能见到“白蛇传”的真相。

但可惜,由于当时民众的迷信和无知,还有民国政府的昏庸和不作为。我们再也无法得知,当时的雷峰塔内,都刻画着些什么了。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而如今21世纪了,类似雷峰塔这样的惨剧,却还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榆次市市政府修建猫儿岭公路发现古墓,不上报不说还直接用大型机械动工,损坏古墓235座。

临汾市原民康制药厂建设员工公寓,损坏临汾古城墙100多米。大同市天镇县某村民私挖铁矿,不计其数的汉代墓群被破坏。

修建丹江口水库,致使战国时期楚国古丹阳城、均州古城完全被淹没,那些古城内古建筑、古城墙、古城门的历史考究价值不可估量。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这样的案例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数不胜数,这些破坏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有些则是完全为了利益和方便。

国内的文物保护工程,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国家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都要跟上发展的速度。工厂、办公楼、居民区、交通枢纽,这些东西缺一不可,每一个都影响着国内经济的发展。

但正是因为过于快速的发展,让中国的文物保护,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界。文物保护工作难度高,用人要求严格,符合标准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文物局只能说是哪个工地挖到古墓了,就去哪个工地进行勘探,即使如此,文物保护部门也时刻面临着人手短缺的情况。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后来,国家严格要求了文物保护规定,并且对破坏文物设下了严厉的惩罚。这对保护文物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也让某些城市的基建变得极其困难。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洛阳和西安,西安的基建圈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说是一个挖隧道的施工队发现了一处十分壮观的古墓,赶忙上报给了相关单位,相关单位派人看过之后,就让工地停了工,但停工了3个多月,还是没有人对那个古墓进行发掘或研究。

工地负责人坐不住了,自己停工一天,施工成本就会大一些,给相关单位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后,相关单位也无奈的表示:“地铁施工挖出的公主墓都排着队呢,你那个王爷墓再等等吧。”

2001年,重修雷峰塔挖出一座地宫

或许我们看到这些故事,也只是一笑而过,但这却是历史底蕴比较悠久的城市的真实写照。对文物严格的保护,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端人才的出现,相信这种哭笑不得的窘态也能迎刃而解。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不怕困难不服输的民族,不管是何等的困难,我们都会面对它、克服它。

如今,对文物的保护已经深深的刻入了我们的内心,不少古代的恢宏景观都对人们敞开了怀抱。希望大家在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华夏文化的宏达之时,不要破坏展览出来的古代文物或景观。为了保护它们,太多的人,付出了太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