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丁•路德》精要:学霸信仰坚定的改良家固执善变的解说者

作者:i瞭i

马丁•路德虔诚的基督徒,《圣经》的坚定支持者,善于学习固执己见的改良家。使人人都有解读《圣经》的权利,使众信徒与圣徒,牧师,教皇人人平等;由于时代无限在改良的路上不得不借助世俗权力,而依附于世俗权力。在二战期间为何希特勒可以给德国民众洗脑,一方面也受路德的思想影响。世俗权力也是上帝侵权管理世间,所以属灵信徒也要服从。

《马丁•路德》精要:学霸信仰坚定的改良家固执善变的解说者

第1章 世事虚妄 一心向道

苦尽甘来 前途光明

1483年11月10日汉斯•路德的妻子生下了一男婴。次日神父以圣徒圣马丁之名为这个婴儿施洗,因此汉斯给他的儿子取名为马丁•路德。

汉斯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议员并有了自己公司,他与妻子一道严格管教孩子。马丁4岁半就送进学校读书学习拉丁文,在读大学时有300名学生结束在文学院的学习时,只有十七人通过了硕士学位考试,而路德排名第二。他们学习“三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语法和修辞。除此之外还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四艺”。

违背父命 出家修道

在光明的前途道路上,在那时社会基督教大肆渲染上天堂和下地狱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路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在一次返校的路上,路德遇上了雷暴雨,雷声炸响在他身边,顿时吓得他魂不附体,他许愿决志:“圣安娜,救我!我愿意去做修士!”又据说路德曾患过重病,几乎死去,因而为死亡问题所困扰。

虔诚苦修 渴求救恩

在经历“哭泣,静默和静养”的考核期成为了一个见习期,经过刻苦的苦修成为一个正式修士。在两年后1507年5月,路德获得主理第一堂弥撒。

罗马朝圣 幸被放逐

1507年在神学院获得《圣经》学士学位和神学硕士学位,取得讲授《圣经》和《箴言四书》。1510路德所在教会反对统一管理推荐路德前往罗马寻求支持。此行虽然没有完成受托之事却让他认识到了当时教会的腐败和堕落。在反对联合统一管理的内部投票中,路德和朋友投了赞成票,因为他们认为一味顽固地反对有损教会的事业,也违背了修士的顺从誓言,从而被放逐到维滕堡。在维滕堡路德获得一位出色的灵修导师:施道比茨。他赠送给路德一本珍贵的圣经,被常常不耐其烦的听路德悔罪。

第2章上下求索 豁然开朗

路德在施道比茨的忽悠下攻读了神学博士学位,并接替了自己在维滕堡《圣经》学院教授。

苦心孤诣 亲证传统

路德接触的传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经院哲学、人文主义和神秘主义。对于经院哲学路德曾宣传一里属于“奥康学派”,即当人与上帝立下盟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行为,会蒙上帝悦纳获得救恩。而人文主义主张神恩合作说,认为人在救恩上仍然有主动性,人可以运用能力来完善自己,纯洁自身,赢得救恩。神秘主义强调谦卑、顺从,放弃自身之类的善工来获得救恩。路德获得圣经博士学位后是教授、主管,一方面需要讲解圣经为学生答疑解惑,一方面要监督和巡视修道院。

塔楼体验 形成突破

获得救恩的关键是如何与上帝建立盟约,必须获得上帝的“称义”才能获得救恩。上帝存在一个主动的义和被动的义,主动的义即公平、正义,严厉的审判,而被动的义,人必然经受不起主动的义的审判,必然会被上帝定罪,但上帝满怀慈悲和怜悯,他将公义赐予人类,将人看作义人,赦免人的罪。“人总是罪人、悔罪者、义人”路德在自己主管的地方推行神学理论。

在称义的问题上,路德的思想不但与罗马教延的正统主张不同。正统的观点认为称义去

除了人的罪性,使之转变为义,得以重生,但是路德认为称义只是改变了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人被上帝算作义人,人称义之后仍然有罪,直至死亡,进入天堂后才能重生,彻底改变罪的本性。

第3章坚贞不屈 抵制“权威”

路德反对兜售赎罪券,认为只购买赎罪券不能获得救赎,并承认教皇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新时代的宣言

对于通过金钱与上帝沟通和和解的方令路德忍无可忍,他担心这会败坏信徒的属机密生活,有碍教会的健康发展,于是写下了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

海德堡论辩:十字架神学的提出

十字架神学认为上帝隐藏在十字架的苦难与羞辱之下,他在人不堪忍受和厌弃的羞辱、苦难和死亡中启示自身。

奥格斯堡会谈:上诉罗马和大公会议

反对路德者大谈教皇的权威高于《圣经》和整个教会,而路德坚决否认这种说法,宣称教皇也可能犯错,如果教皇妄用《圣经》,那么。他否认教皇高于《圣经》。最后路德另一位特使达成和解,并上书表示自己从未试图损害教皇的权威,认可教皇的权利。

莱比锡论战:“萨克森的胡斯”

在这一场论战中,路德再一次否定教皇的权利,提出基督才是教会真正的、唯一的元首。罗马教廷颁布了《逐路德出教》的著名通谕“主啊,求你起来”。当通谕被带到德意志,很多地方消极对待,搁置不公布,甚至有些地方公开抵制。路德收到通谕,撰写了《反对敌基督的通谕》,称呼教皇是“敌基督”,说“我在上帝、我主耶稣及其众天使和世人面前抗议,对该通谕中的谴责表达异议,我诅咒且厌恶它对上帝之子我主基督的亵渎和轻视。”

第4章 批判旧制 奠定新基

1520年路德撰写了《论善工》、《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于巴比伦》和《论基督徒的自由》合称为“宗教改革的四大著作”,共同确立了宗教改革的纲领和基石

《论善工》:福音的善工观和律法观

成全和遵守上帝的诫命就是善工,但是人只有相信和信靠上帝才能成全它们,使一切行为成为义的。对“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孝敬父母”等诫命进行解说。路德批评了属灵的权威而对世俗政权态度比较宽容。

《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宗教改革的“出师表”

路德主张君主和诸侯领导改革推倒罗马教会的三道围墙:“宗教的权利在俗世权力之上,只有教皇才能解释《圣经》,只有教皇能召集宗教会议。”路德推倒了三道围墙使教皇与平信徒一样都处在俗世的权力之下,没有特殊权柄解释《圣经》,也没有权柄阻止和约束宗教会议。接着,路德提出了二十七条可行的改革建议:限制教皇和教廷权力,与世俗进行分割,强调婚姻自由,改革大学教育等等。

《教会被掳于巴比伦》:新圣礼观

路德认为只有圣餐和受洗两项圣礼,其他补赎礼、婚礼和按立礼他并不否认它们是神圣得,只是认为这些并非真圣礼,同样强调信心在这些仪式中的关键作用。

《论基督徒的自由》:属灵生活的指南

路德提出一对有关心灵自由和捆绑的命题:“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辖管;基督徒是全然忠顺的众人之仆,受任何人辖管。”

我们因信而自由,以自由之态而成众人之住;因信而爱而困,以忠顺之态而成众人之仆。

第五章 矢志不渝 实践真道

沃尔娒斯帝国会议:坚守真道 甘为要犯

帝国皇帝为了寻得教皇的支持决定公开审判路德,召唤路德进帝国进行辩解。路德有机会以否定自己的著作获得无罪,然而他依然坚持真道,甘为要犯。皇帝也遵守自己的承诺,给路德二十一天的安全期。

瓦特堡的“乔治贵族”:隐居古堡 潜心译经

在回来的路上路德被腓特烈有计谋的绑架走,化身为乔治贵族。潜心翻译圣经,并写信支持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实践:革新教会 牧灵导师

改革的路线走上了偏激甚至偏激路德的路线,路德不得不亲自出面主持大局。提出了推进教会的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普及教育;充当教会的牧师和牧师的精神导师。还提出在崇拜仪式中充分地运用了音乐。后人称路德是会众唱诗之父。

修士修女的婚姻:躬亲示范 恩爱伉俪

42岁的路德与26岁的波拉结为夫妻。他说上帝行迹捉弄世人,用婚姻之轭俘获了他,他要结婚了,邀请他们参加修士和修女的这场让天使欢笑、令魔鬼哭泣的婚礼。在他看来,婚姻是陶冶德性的学校,它教会夫妻双方忍耐和富有爱心。

第六章 严守立场 四面树敌

由于路德不主张采取激进的改革革命,而只愿意进行适度的更新。并强调属灵应该接受世俗权力的约束,不主张暴力或者暴动解决问题。在圣餐饼和酒的问题:路德主张当神父念祝圣祷文时,饼和酒的外在性质虽然还在,但其实质已经变成了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另一个改革派认为饼和酒只具有象征意义。导致了改革拍的的分裂!

1546年2月18日去世

1555年《奥格斯堡帝国及宗教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宗的合法地位。

路德曾说:“我请求世人不提我的名,不称自己是路德宗的信徒,只称是基督徒。路德算什么?教训不是我的,我也不曾为谁钉十字架。我不是,也不愿做人的师傅。我和普世的教会都一同主张基督的一贯的教训,唯有他是我们的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