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科普的角度告诉你:世界上真有人能“听得见颜色、闻得到声音”

作者:未元智慧

你能“听”得到颜色“看”得到音乐吗?有人说这是艺术家才有的天赋,有人说这是超能力;其实都不是的,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联觉”能力而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联觉”吧!

什么是“联觉”?

“联觉”是1880年由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发现的,是一种已经被科学证实的特殊感知行为。相关统计显示,有“联觉”感知的人约占世界成年人口的5%。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联觉”是一种非病理的现象,代表一种罕见的混合感官能力;即当你受到一种感官的诱发刺激时,会同时引起一种或多种感官的即时反应。例如:有些人在阅读或是听别人交谈时,某些文字会触发味觉反应,并同时在嘴巴里出现各种味道,这种不同感官之间的沟通现象,就是“联觉”。

在英国,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关于“联觉”的有趣例子:一位女士利用自己对数字和色彩的“联觉”,将银行的密码依照自己所看到的颜色,做成了一列彩色的小纸片,每当要去银行取钱时,她看看上面的颜色,就能知道自己的密码。

用科普的角度告诉你:世界上真有人能“听得见颜色、闻得到声音”

没有联觉的人,这几个字母看起来都是黑色。但若你有「字母-颜色」联觉,这几个字母可能看起来会带有颜色。

人为什么会有“联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大脑的结构:人类的大脑就好比是一把瑞士军刀,在一把瑞士军刀里,有许多不同的工具来完成不同的功能,与之相类似,人类大脑中的各种感官也分别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用科普的角度告诉你:世界上真有人能“听得见颜色、闻得到声音”

字母→颜色联觉中被交叉激活的区域(绿色=字母→颜色联觉识别区;红色=视觉皮层V4颜色区域)

比如,位于后脑勺的枕叶是处理视觉,位于两耳内侧的颞叶是处理听觉,位于前额的额叶则是负责行为决策。每个人刚出生时,大脑中各种感官之间的传导路径其实都会交错相连,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路径也会跟着成长,并且越来越分明和单一。有些人之所以有“联觉”,是因为他们不同感官的传导路径,并没有在成长的过程中分开,使大脑中本来只应该传导至1种感官的神经信息,会在受刺激时同时传送给2种或多种感官。

有研究者认为“联觉”是遗传导致,并指出女性比男性更普遍拥有“联觉”的基因,因此认为“联觉”是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显性特征。

还有科学家认为:“联觉”的产生是因为邻近“脑区”之间的神经反应产生扩散造成的,例如当文字形态处理“脑区”的神经活动扩散至颜色处理脑区时,就可能会出现“字母-颜色”“联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为什么人们会有“联觉”,学术界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

“联觉”的种类

用科普的角度告诉你:世界上真有人能“听得见颜色、闻得到声音”

有些人听到特定声音时,会“看到”各种色彩

由于人的感官可以组成不同的组合,科学家目前共发现了80多种“联觉”。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比较有趣的“联觉”:

  • 字母—颜色联觉:这是指当人看到某个特定的数字或字母时,他们会同时看见某种颜色。
  • 连带色觉:这是一种声音与颜色的“联觉”,是指当有些人听到日常生活的某种声音或音乐时,他们同时会看见不同的颜色,有些人甚至可以看见不同颜色的音符。
  • 词汇—味道联觉:是指当“联觉”者听到某些词语时会感觉到某些特定的嗅觉或味觉。比如:当听到“足球”时,嘴里会感觉到“巧克力”的味道。

“联觉”有什么用途?

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普遍认为甜味应该和低频、柔和的声音配对,并且外形也应该是圆形的。所以,如果你要卖甜味食品,就应该给它起一个低频且柔和的名字,对应的产品LOGO和包装也应该要呈现出圆形。相反的,如果你卖的是酸味的食品,就应该帮它起一个高频且尖锐的名字,对应的产品LOGO和包装也应该要呈现出尖锐的形状。

对了,你身边有“联觉”者吗?

本文系郑州市第二届科普征文大赛投稿入选作品

作者:杨池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