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你根本想象不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朋友圈是一个大家记录美好生活,分享自己情绪的平台。

起初,朋友圈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大家的所见所闻所感,后来,朋友圈的内容逐渐丰富了起来,各种各样的代购、微商出现了,到现在,有些朋友圈的内容开始显得有些“病态”,发布各种稀奇古怪的动态,只为了博人眼球。

朋友圈其实原本是一个分享生活点滴,拉进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途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带有两面性的,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拉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将人类的虚荣心和欲望不断放大。

大家渴望别人的点赞和评论,这也使得一部分人开始病态地博取他人的眼球,为了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什么样毫无底线的内容他们都会发布。

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你根本想象不到

最令人无法理解的便是家中有人去世,这样悲伤的事情,也成为了某些人制造噱头的话题。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亲人的离去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巨大的打击,平日里有说有笑的亲人,在一瞬间就变成了小盒子里的一把灰,这种打击是非常直观且沉痛的。

那么,那些把亲人去世的消息发布在自己朋友圈中的人,都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呢?心理学指出,亲人过世也要发朋友圈的人,其人性的复杂程度是你猜不透的。

大多数人认为把亲人去世的消息发布在朋友圈中,是一种不尊重死者的行为。斯人已去,活着的人已经不能再为他做什么了,最尊重死者的方式,就是让他安心,有尊严地走,而不是利用他的死亡,来制造话题,博取别人的眼球和同情。

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你根本想象不到

活着的人为了去世的人办理后事的时候,应该是安静的,严肃的,这是对于逝者最基本的尊重,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那些把亲人死亡的消息发布在朋友圈里的人。

其实,归根结底发布朋友圈,首先一定是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将自己的生活琐事分享给别人,就是想要得到的尊重与肯定。

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当中,对于他人尊重以及认可的需求是人类本能的渴求,那么,把亲人去世的消息发布在朋友圈中的行为,其实也是怀抱着这种心理的。

其实这样的人对于亲人的死亡可能并不是十分在意,也并不是十分伤心,他们能够把亲人死亡的消息与日常小事一样地分享到朋友圈当中。

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你根本想象不到

然而,大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发布这种亲人去世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这样的青少年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思维逻辑都是片面且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他们无法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到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然也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不尊重死者。

将这种沉重而悲伤的消息发布在朋友圈当中,能够使他们短暂地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关注,他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关怀,让人们对他抱有更加宽容的态度。

那些渴望他人注意,渴望他人理解和关注的人,实际上心理并没有真正的成熟,因为当一个人真的看透世事,变得成熟稳重之后,也会变得相对更加沉默。

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你根本想象不到

他们不会轻易地将自己的生活透露给别人,因为他们知道人类的喜悲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他们也不会渴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尤其是通过分享自己的痛苦给别人的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朋友圈的确是一个可以宣泄情绪的平台,也被这些人当做了换取关爱的途径,然而,这种用他人痛苦换取的理解又真的能心安理得吗?

在朋友圈中发布亲人死亡的动态,大部分人就是抱着博取他人同情的心理,对于这类人来说,别人的关注会使他们得到肯定,使他们内心充实,而发布什么样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讲并不重要。

追求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是正常现象,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但是,用这种方式追求他人的认可未免显得过于极端和愚蠢。

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你根本想象不到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些人是因为无法接受亲人的死亡,以发布朋友圈的方式来纪念死者,毕竟每个人对于死亡的理解是不同的,或许在他们的心中这是自己表达对于死者不舍的一种方式。

无论如何,不管是真的想要通过这种方式祭奠死者也好,还是要博取他人的眼球也罢,将这种消息发布在朋友圈之中,多多少少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