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当年推辞任命,余秋里一声喝令,让他次日上任

作者:晓玥说历史

1987年11月的一天,因为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迟浩田的能力也越来越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经过研究决定,他被任命为部队的总参谋长。迟浩田却并没有自持战功,就坦然接受这个职位,他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资历不够,还需要更长时间、更多的磨砺。

但是,解放军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却并不认可迟浩田的态度,他认为,这是军委对迟浩田的认可,最后,在他的一声喝令之下,迟浩田终于答应了这项任命,并且于第二天上任。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当年推辞任命,余秋里一声喝令,让他次日上任

迟浩田的才干之所以可以得到上级领导的重任,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现了许多浴血奋战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土的完整、人民的安危,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祖国的土地上。

迟浩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祖上几代人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但是在当时,即使每天忙于耕作,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父母的勤劳也影响着迟浩田,小小年纪的他就知道帮着父母干农活。

由于家境贫寒,迟浩田没有读书的机会,但是他却非常羡慕背着书包、走向学堂的孩子们。虽然心里非常羡慕,但是迟浩田却并没有向父母提出要上学的要求,他深知自己的家庭条件,只能把这份愿望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最了解儿子心愿的莫过于母亲,母亲开始在生活中节衣缩食,最后终于让迟浩田进入了学堂,完成了学习的心愿。虽然只是村里的一个小小的学堂,但对于迟浩田来说,却是浩瀚的知识海洋,他在这个海洋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文化知识就如同有魔力一般,深深吸引着迟浩田,他把除农闲之外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在这些知识中,最让迟浩田有感触的就是中国的历史。通过历史课本的描述,迟浩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也认识到,必须通过新思想解救身处苦难的大众。

但是迟浩田的求学经历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家境的贫寒再也无力支撑他的学费,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辍学归田。但是迟浩田心里却有了更大的理想,他要把自己的所学投入到革命中,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能量。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当年推辞任命,余秋里一声喝令,让他次日上任

后来,迟浩田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游击队中,他所学的知识文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用。因为文笔极好,上级领导把一些文职工作安排给迟浩田。除了干好自己的工作之外,迟浩田通过不断学习加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期望更好地服务于革命工作。

虽然文职工作也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迟浩田还是想上前线奋勇杀敌,成为真正的战斗英雄。但此时的他还处于年少状态,因此,上级领导为了保护他,并未满足他的要求。

迟浩田并没有放弃上前线的愿望,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领导请求,最终打动了领导,他终于如愿站在了前线的战场上。刚开始,迟浩田并不适应枪林弹雨的战场,他毕竟之前从事的是文职工作,并没有真正见识阵地的残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浩田就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因为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上级也将他安排在重要岗位上。迟浩田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沾沾自喜,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还需要更多的锻炼。

战争结束之后,迟浩田继续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建国事业贡献力量。

1987年,在余秋里的坚持下,迟浩田不再推让上级对他的任命,成为了部队的总参谋长。有了更高的职位之后,迟浩田并没有因为职位的关系,为自己和普通战士之间画上界限,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得到了战士们的尊敬。

时隔多年,已经成为国防部部长的迟浩田,回忆起战争年代的血与光,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让国民安居乐业。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当年推辞任命,余秋里一声喝令,让他次日上任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迟浩田以自己的智慧和大无畏的精神,为祖国贡献着力量。他热爱的部队也在他的建议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的解放和发展离不开英雄的付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牢记英雄的故事,将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用于祖国的建设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