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作者:雪沫 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冬奥会上最“漂亮”的项目之一,花滑女单项目于昨天结束了短节目的比赛。

本次中国代表团只派出一名选手参赛,这个幸运儿就是朱易。

虽然她最终名列第27位,无缘晋级自由滑比赛,但她在赛场上展示出了最美的自己。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在此前的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和自由滑比赛中,朱易两次失误摔倒,泪洒现场,中国队最终以第五名结束了比赛,不过也创造了中国花滑团体的新历史。

然而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对此评价苛刻,出现了“朱易摔了”“朱易冬奥首秀不完美”“朱易谈冬奥首秀落泪”等热搜话题,朱易自己也承认“压力很大”。

同样是00后归化运动员的谷爱凌呼吁网友,对朱易宽容一些:“失误和压力都是比赛的一部分,很多运动员都会在大赛上摔倒,但最重要的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去享受比赛。运动员肯定都希望展现出最好的一面,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在昨天进行的女单短节目比赛中,朱易走出团体赛失误阴影,战胜了自己,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动作,拿到53.44分。比赛结束之后,她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结束了本次冬奥之旅的朱易在微博上表示:

“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我的教练队友、家人朋友和观众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温暖。有遗憾,更有感动,大家的鼓励给我勇气,让我今天再一次站到赛场上时内心更加坚定和平静。感谢大家的支持、陪伴、理解、包容,未来我会更加阳光、更加努力!”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看外表,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修长的身材,她好像精灵般耀眼;

看技术,滑行、旋转、跳跃、亮相,每一个动作都行云流水,美不胜收。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朱易果然不愧是“中国花滑最美小花”。

说起来,这个称号由来已久。所谓“最美”,说的可不仅仅是外表和技术,更是内在。

16岁时,她就获得全美冠军,放弃美国国籍,大声说“我只为中国而战”。

这个姑娘从小到大活脱脱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而翻开她漂亮的成绩单,才发现,优秀的孩子原来是靠“三颗心”练出来的。

01

一颗爱国心,选择“河的第三条岸”

2018年,可以说是朱易人生中的分水岭。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在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年仅16岁的她,以超出第2名35分的绝对优势,获得新人组的女单冠军。

各路媒体对她极尽赞美,朱易瞬间成了全世界炙手可热的花滑新星。

当时,摆在朱易面前的,有两条路可选。

河的左岸是就此放弃职业之路,用国家级冠军做敲门砖,先迈进高等学府,而后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

河的右岸是借着一举成名的契机,加入整体实力更为突出的美国花滑队,等待时机向世界顶尖舞台进军。

无论是选哪一条路,于她而言,都是顺理成章,都是大写的“阳光灿烂”。

可让人意外的是,朱易哪条都没选,而是坚定地选择了“河的第三条岸”。

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花滑队,只为中国而战。

这个消息一出,中美花滑界都沸腾了。

只不过,我们这边是欢欣鼓舞,那边却是愁云惨雾。

为了留下朱易,美方做了很多努力,甚至还曾在她归国的手续上百般刁难。

下定决心的朱易,未被困难吓退。后来,她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还成为“晨露计划”中第一个亮相的归化运动员。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那时,很多外媒质疑朱易,觉得她丢了西瓜捡芝麻。

殊不知,回国效力,不仅是朱易自己做的决定,更是她从小到大的梦想。

2002年,朱易出生在美国。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她的父亲朱松纯是湖北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得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还在美国结识了朱易的母亲崔洁。

毕业后,朱松纯本想回国,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留在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他曾荣获多个国际顶尖科学奖项,是妥妥的“科学大神”。

可事业上的成就再大,也填补不了思乡的心。

闲来无事时,本就喜欢滑雪滑冰的朱松纯,也时刻关注着中国的体育事业。巧的是,他还是“冰上蝴蝶”陈露的粉丝。

他常常向女儿讲述陈露的辉煌过往,说她1995年在英国举办的世锦赛中一举夺冠,是中国花样滑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可遗憾的是,在那之后,中国花滑女单再次陷入沉寂。

心系祖国的朱松纯特别希望中国体育能发展壮大。只是,那时的他或许从未想到,自己的女儿日后竟然有机会拾起了这“接力棒”。

而这接力的起点,始于朱易7岁时。

那年,朱松纯夫妇带朱易去看了一场花样滑冰比赛,没想到就此点燃了女儿对滑冰的热情。

虽说当时在美国,滑冰费用很高,每天200美元左右。但朱松纯看到女儿在滑冰方面很有天赋,便说这钱花得值。

他希望女儿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更希望有朝一日女儿可以代表中国而战。

而在父亲的感染下,朱易的斗志更昂扬了。

终于,时间的指针指向了2018年。那一年,朱家有女初长成,一举成名天下知。

他们守护多年的梦想,发芽了。

有意思的是,回国以后,父女二人共同的偶像陈露竟然成了朱易的教练。

更让人雀跃的是,在女儿归国不久,朱松纯也踏上了回归的路。现在,正担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身兼北大清华两大高等学府的教职工作。

一个科技大拿,一个花滑新秀,父女俩齐心为国而战。

两代人的梦想成真,全因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02

一颗倔强心,自己将梦想“喂”大

于朱易而言,如愿回国只是拿到了代表祖国出征的“入场券”,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不能取得好成绩,终究要靠自己的实力。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还记得刚回国时,恰逢哈尔滨举办全国锦标赛,朱易当即决定出战。

按理说,将这场比赛作为回国“首秀”,的确恰如其分。然而,不凑巧的是,朱易受伤了。

在一次训练中,她左脚的冰刀落地时落在了右脚的冰鞋上,导致冰刀扎入脚面。更离谱的是,手术中,医生在缝合时竟然不慎将冰鞋上的纺织物留在了伤口里,以致于伤后的每一次训练,朱易的右脚都会流血。

试想一下,每一个跳跃的风采都是鲜血染成的,该是怎样的疼痛?

可即便如此,朱易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参赛。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不为取得惊艳的名次,只为积累比赛经验,为日后站上最高舞台蓄力。

只是,事情不遂人愿。

2019年2月,在参加完一场比赛后,朱易再次因为受伤而做手术。当时,很多人忍不住心疼她,可她自己却说:

“去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受伤和手术中恢复过来。不过当我第二次受伤,无论是心理还是跳跃等技术,都较上一次恢复得更快了一些。”

把每一次比赛当做进阶的梯子,把每一次受伤当做磨练意志的机会。

想起几年前陈露曾说,虽然从客观来看,朱易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仍与顶级选手有差距,但朱易具备“潜质”。她的天赋、基础、成长环境、国际视野、骨子里的那股拼劲儿,与自己几乎是一脉相承。

是啊,何来天降奇才,每一个“冰上蝴蝶”都是拼出来的。

而说起来,朱易的这股子拼劲儿,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可见一斑。

那还是她两岁多时发生的一件小事。

有一天,她特别想喝牛奶。当时,爸爸正坐在电脑前工作,小小的她就想自己倒,谁知手一滑,牛奶全撒在了木地板上。

但小朱易一声也没哭,反而抓着一块抹布在地板上擦拭。

父亲发现后,一边安慰女儿一边处理残局,可朱易却执意要自己做完收尾工作。

从小到大,朱易就是这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股子倔强。若不是骨子里的独立、倔强,或许她也不会只身闯出未来。

就拿跳跃来说。媒体曾评价朱易:“从跳跃来看,她会后内点冰三周接三周这个高难度连跳,非常难得。”

为什么?

据专业人士所说,能完成三周跳的选手都是在拼命。

因为他们在施展三周跳时,身体的转速要达到每分钟近400转,还要始终控制好身体,这就需要摆脱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做到。

而一辆开到100公里/小时的车轮转速,也不过才每分钟800转。

光是想想,就心惊肉跳吧。要有多么顽强的精神力,才能突破生理极限?

只不过,要想破茧成蝶,就得下得去狠心。

不服输,不停歇,学会自己将梦想“喂”大,总需要一些异于常人的倔强。

03

一颗思变心,不断遇见更棒的自己

除了个人努力,朱易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父亲的助力。

这种助力与其说是“科二代”的光环,不如说是“暖爸”的陪伴。

朱易曾说,父亲是她最好的伙伴。

之所以称为伙伴,或许正是因为父亲不止在她的心中播撒下了爱国与梦想的种子,还陪伴她一起守望梦想开花。

还记得儿时,日复一日的训练,枯燥、乏味,对一个小孩来说,有多辛苦,常人很难想象。为了鼓励朱易,父亲经常亲自给她磨冰刀,而且每天训练完了,还会给她当“按摩师”。

这么多年以来,朱松纯还一直都是女儿的“铁杆粉丝”。

不管多忙,只要女儿有比赛,他都会去观赛,还会将女儿的表现录下来。回到家,父女二人一起分析,逐一击破,改变战术,颇有些科学领域里攻坚克难的意味。

要知道,舍不得孩子吃当下的苦,他们就会吃未来的苦。

体育项目不比其他,很多时候拼不了爹妈,只能拼自己。

然而,在他们自我进阶的路上,苦了、累了,都有人作陪,还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指引,用爱浇灌出的意志,既有钢铁般的坚韧,也有棉花般的柔软。

而教会孩子在坚韧和柔软之间变换自如,他们才能更从容地走向未来。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朱易这个的名字还蛮特别的。不止特别,还大有深意呢。朱松纯曾说,朱易的易,源于《周易》的易。何为“易”,改变是也。

除了大名,朱易还有一个小名,叫悠悠。没错,这小名也有用意。“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所谓“悠悠”,又意味着思乡。

一思变,二思归,或许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在几年前的全国锦标赛上,朱易表演的短节目和自由滑曲目,意境完全不同。一首是她所擅长的柔美钢琴曲,另一首则是激昂的007曲目。

两种意境,就意味着两种心境,难度可想而知。

但朱易不仅尝试了,还说希望节目具备多样性,更希望裁判看到自己的变化。

很多时候,变化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你,也有可能暴露短板。只不过,有改变的空间,就意味着还可以进步。

想要看更远的风景,就要不断寻求改变。

尝试不同的风格,遇见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成败,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而谈到未来,朱易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在大学和滑冰之间取得平衡。

为了平衡,自然是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也要不断适应寂寞和繁华。

只不过,拥有一颗“思变心”,想来应对世事变迁,对朱易来说,不仅不是难事,还会乐在其中吧。

被骂上热搜的她,这一次终于笑了!放弃美国国籍“只为中国而战”,朱易真不“易”

04

一颗爱国心,与中国梦同在;

一颗倔强心,无畏长途跋涉;

一颗思变心,不怕逆流而上。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优秀就如同天上的一颗星,而当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人汇聚到一起,则恍若星辰大海。

这些年来,仅仅是在体育界,就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选择了归化:朱易、谷爱凌、林珊、郑恩来……

看过这样一段话:

民族归属感就像一粒粒种子,在身处国外的华裔心里不断地扎根,中国的强大就像一种养料,滋养着这一粒粒种子,在全世界发芽、开花、结果。

中华复兴时,儿女归来时。

参考资料:

央视体育 专访中国花滑女单新队员朱易:河的第三条岸

华夏女工杂志社 花滑冠军朱易:科学家爸爸激励我做中国“冰蝴蝶”

翼翔冰雪 [专访]朱易:每一次比赛都是宝贵的经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