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作者:婚姻與家庭雜志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作者:雪沫 編輯:賈方方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志

ID:hunyinyujiating99

冬奧會上最“漂亮”的項目之一,花滑女單項目于昨天結束了短節目的比賽。

本次中國代表團隻派出一名選手參賽,這個幸運兒就是朱易。

雖然她最終名列第27位,無緣晉級自由滑比賽,但她在賽場上展示出了最美的自己。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在此前的團體賽女單短節目和自由滑比賽中,朱易兩次失誤摔倒,淚灑現場,中國隊最終以第五名結束了比賽,不過也創造了中國花滑團體的新曆史。

然而社交平台上一些網友對此評價苛刻,出現了“朱易摔了”“朱易冬奧首秀不完美”“朱易談冬奧首秀落淚”等熱搜話題,朱易自己也承認“壓力很大”。

同樣是00後歸化運動員的谷愛淩呼籲網友,對朱易寬容一些:“失誤和壓力都是比賽的一部分,很多運動員都會在大賽上摔倒,但最重要的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去享受比賽。運動員肯定都希望展現出最好的一面,希望大家都能了解。”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在昨天進行的女單短節目比賽中,朱易走出團體賽失誤陰影,戰勝了自己,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動作,拿到53.44分。比賽結束之後,她也終于露出了笑容。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結束了本次冬奧之旅的朱易在微網誌上表示:

“最想說的還是感謝,感謝我的教練隊友、家人朋友和觀衆給了我很多鼓勵和溫暖。有遺憾,更有感動,大家的鼓勵給我勇氣,讓我今天再一次站到賽場上時内心更加堅定和平靜。感謝大家的支援、陪伴、了解、包容,未來我會更加陽光、更加努力!”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看外表,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修長的身材,她好像精靈般耀眼;

看技術,滑行、旋轉、跳躍、亮相,每一個動作都行雲流水,美不勝收。

正如很多網友所說,朱易果然不愧是“中國花滑最美小花”。

說起來,這個稱号由來已久。所謂“最美”,說的可不僅僅是外表和技術,更是内在。

16歲時,她就獲得全美冠軍,放棄美國國籍,大聲說“我隻為中國而戰”。

這個姑娘從小到大活脫脫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而翻開她漂亮的成績單,才發現,優秀的孩子原來是靠“三顆心”練出來的。

01

一顆愛國心,選擇“河的第三條岸”

2018年,可以說是朱易人生中的分水嶺。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在美國花樣滑冰錦标賽上,年僅16歲的她,以超出第2名35分的絕對優勢,獲得新人組的女單冠軍。

各路媒體對她極盡贊美,朱易瞬間成了全世界炙手可熱的花滑新星。

當時,擺在朱易面前的,有兩條路可選。

河的左岸是就此放棄職業之路,用國家級冠軍做敲門磚,先邁進高等學府,而後繼續自己的興趣愛好;

河的右岸是借着一舉成名的契機,加入整體實力更為突出的美國花滑隊,等待時機向世界頂尖舞台進軍。

無論是選哪一條路,于她而言,都是順理成章,都是大寫的“陽光燦爛”。

可讓人意外的是,朱易哪條都沒選,而是堅定地選擇了“河的第三條岸”。

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花滑隊,隻為中國而戰。

這個消息一出,中美花滑界都沸騰了。

隻不過,我們這邊是歡欣鼓舞,那邊卻是愁雲慘霧。

為了留下朱易,美方做了很多努力,甚至還曾在她歸國的手續上百般刁難。

下定決心的朱易,未被困難吓退。後來,她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繞的祖國,還成為“晨露計劃”中第一個亮相的歸化運動員。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那時,很多外媒質疑朱易,覺得她丢了西瓜撿芝麻。

殊不知,回國效力,不僅是朱易自己做的決定,更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

2002年,朱易出生在美國。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她的父親朱松純是湖北人,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赴美留學獲得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還在美國結識了朱易的母親崔潔。

畢業後,朱松純本想回國,可由于種種原因,隻能留在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他曾榮獲多個國際頂尖科學獎項,是妥妥的“科學大神”。

可事業上的成就再大,也填補不了思鄉的心。

閑來無事時,本就喜歡滑雪滑冰的朱松純,也時刻關注着中國的體育事業。巧的是,他還是“冰上蝴蝶”陳露的粉絲。

他常常向女兒講述陳露的輝煌過往,說她1995年在英國舉辦的世錦賽中一舉奪冠,是中國花樣滑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實作了幾代人的夢想。可遺憾的是,在那之後,中國花滑女單再次陷入沉寂。

心系祖國的朱松純特别希望中國體育能發展壯大。隻是,那時的他或許從未想到,自己的女兒日後竟然有機會拾起了這“接力棒”。

而這接力的起點,始于朱易7歲時。

那年,朱松純夫婦帶朱易去看了一場花樣滑冰比賽,沒想到就此點燃了女兒對滑冰的熱情。

雖說當時在美國,滑冰費用很高,每天200美元左右。但朱松純看到女兒在滑冰方面很有天賦,便說這錢花得值。

他希望女兒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花樣滑冰運動員,更希望有朝一日女兒可以代表中國而戰。

而在父親的感染下,朱易的鬥志更昂揚了。

終于,時間的指針指向了2018年。那一年,朱家有女初長成,一舉成名天下知。

他們守護多年的夢想,發芽了。

有意思的是,回國以後,父女二人共同的偶像陳露竟然成了朱易的教練。

更讓人雀躍的是,在女兒歸國不久,朱松純也踏上了回歸的路。現在,正擔任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身兼北大清華兩大高等學府的教職工作。

一個科技大拿,一個花滑新秀,父女倆齊心為國而戰。

兩代人的夢想成真,全因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02

一顆倔強心,自己将夢想“喂”大

于朱易而言,如願回國隻是拿到了代表祖國出征的“入場券”,是萬裡長征第一步,能不能取得好成績,終究要靠自己的實力。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還記得剛回國時,恰逢哈爾濱舉辦全國錦标賽,朱易當即決定出戰。

按理說,将這場比賽作為回國“首秀”,的确恰如其分。然而,不湊巧的是,朱易受傷了。

在一次訓練中,她左腳的冰刀落地時落在了右腳的冰鞋上,導緻冰刀紮入腳面。更離譜的是,手術中,醫生在縫合時竟然不慎将冰鞋上的紡織物留在了傷口裡,以緻于傷後的每一次訓練,朱易的右腳都會流血。

試想一下,每一個跳躍的風采都是鮮血染成的,該是怎樣的疼痛?

可即便如此,朱易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參賽。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不為取得驚豔的名次,隻為積累比賽經驗,為日後站上最高舞台蓄力。

隻是,事情不遂人願。

2019年2月,在參加完一場比賽後,朱易再次因為受傷而做手術。當時,很多人忍不住心疼她,可她自己卻說:

“去年,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從受傷和手術中恢複過來。不過當我第二次受傷,無論是心理還是跳躍等技術,都較上一次恢複得更快了一些。”

把每一次比賽當做進階的梯子,把每一次受傷當做磨練意志的機會。

想起幾年前陳露曾說,雖然從客觀來看,朱易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水準仍與頂級選手有差距,但朱易具備“潛質”。她的天賦、基礎、成長環境、國際視野、骨子裡的那股拼勁兒,與自己幾乎是一脈相承。

是啊,何來天降奇才,每一個“冰上蝴蝶”都是拼出來的。

而說起來,朱易的這股子拼勁兒,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可見一斑。

那還是她兩歲多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有一天,她特别想喝牛奶。當時,爸爸正坐在電腦前工作,小小的她就想自己倒,誰知手一滑,牛奶全撒在了木地闆上。

但小朱易一聲也沒哭,反而抓着一塊抹布在地闆上擦拭。

父親發現後,一邊安慰女兒一邊處理殘局,可朱易卻執意要自己做完收尾工作。

從小到大,朱易就是這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股子倔強。若不是骨子裡的獨立、倔強,或許她也不會隻身闖出未來。

就拿跳躍來說。媒體曾評價朱易:“從跳躍來看,她會後内點冰三周接三周這個高難度連跳,非常難得。”

為什麼?

據專業人士所說,能完成三周跳的選手都是在拼命。

因為他們在施展三周跳時,身體的轉速要達到每分鐘近400轉,還要始終控制好身體,這就需要擺脫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才能做到。

而一輛開到100公裡/小時的車輪轉速,也不過才每分鐘800轉。

光是想想,就心驚肉跳吧。要有多麼頑強的精神力,才能突破生理極限?

隻不過,要想破繭成蝶,就得下得去狠心。

不服輸,不停歇,學會自己将夢想“喂”大,總需要一些異于常人的倔強。

03

一顆思變心,不斷遇見更棒的自己

除了個人努力,朱易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也離不開父親的助力。

這種助力與其說是“科二代”的光環,不如說是“暖爸”的陪伴。

朱易曾說,父親是她最好的夥伴。

之是以稱為夥伴,或許正是因為父親不止在她的心中播撒下了愛國與夢想的種子,還陪伴她一起守望夢想開花。

還記得兒時,日複一日的訓練,枯燥、乏味,對一個小孩來說,有多辛苦,常人很難想象。為了鼓勵朱易,父親經常親自給她磨冰刀,而且每天訓練完了,還會給她當“按摩師”。

這麼多年以來,朱松純還一直都是女兒的“鐵杆粉絲”。

不管多忙,隻要女兒有比賽,他都會去觀賽,還會将女兒的表現錄下來。回到家,父女二人一起分析,逐一擊破,改變戰術,頗有些科學領域裡攻堅克難的意味。

要知道,舍不得孩子吃當下的苦,他們就會吃未來的苦。

體育項目不比其他,很多時候拼不了爹媽,隻能拼自己。

然而,在他們自我進階的路上,苦了、累了,都有人作陪,還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指引,用愛澆灌出的意志,既有鋼鐵般的堅韌,也有棉花般的柔軟。

而教會孩子在堅韌和柔軟之間變換自如,他們才能更從容地走向未來。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朱易這個的名字還蠻特别的。不止特别,還大有深意呢。朱松純曾說,朱易的易,源于《周易》的易。何為“易”,改變是也。

除了大名,朱易還有一個小名,叫悠悠。沒錯,這小名也有用意。“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所謂“悠悠”,又意味着思鄉。

一思變,二思歸,或許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在幾年前的全國錦标賽上,朱易表演的短節目和自由滑曲目,意境完全不同。一首是她所擅長的柔美鋼琴曲,另一首則是激昂的007曲目。

兩種意境,就意味着兩種心境,難度可想而知。

但朱易不僅嘗試了,還說希望節目具備多樣性,更希望裁判看到自己的變化。

很多時候,變化就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讓人看到不一樣的你,也有可能暴露短闆。隻不過,有改變的空間,就意味着還可以進步。

想要看更遠的風景,就要不斷尋求改變。

嘗試不同的風格,遇見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無論成敗,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而談到未來,朱易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在大學和滑冰之間取得平衡。

為了平衡,自然是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也要不斷适應寂寞和繁華。

隻不過,擁有一顆“思變心”,想來應對世事變遷,對朱易來說,不僅不是難事,還會樂在其中吧。

被罵上熱搜的她,這一次終于笑了!放棄美國國籍“隻為中國而戰”,朱易真不“易”

04

一顆愛國心,與中國夢同在;

一顆倔強心,無畏長途跋涉;

一顆思變心,不怕逆流而上。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優秀就如同天上的一顆星,而當一個又一個優秀的人彙聚到一起,則恍若星辰大海。

這些年來,僅僅是在體育界,就有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選擇了歸化:朱易、谷愛淩、林珊、鄭恩來……

看過這樣一段話:

民族歸屬感就像一粒粒種子,在身處國外的華裔心裡不斷地紮根,中國的強大就像一種養料,滋養着這一粒粒種子,在全世界發芽、開花、結果。

中華複興時,兒女歸來時。

參考資料:

央視體育 專訪中國花滑女單新隊員朱易:河的第三條岸

華夏女工雜志社 花滑冠軍朱易:科學家爸爸激勵我做中國“冰蝴蝶”

翼翔冰雪 [專訪]朱易:每一次比賽都是寶貴的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