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2,蔚来狂奔

2022,蔚来狂奔

撰文| 冷泽林

编辑| 王 潘

元宵佳节,蔚来在上海万象城的NIO House召开了一场全体营销Workshop。除了对春节期间蔚来的服务进行盘点,另一个小彩蛋或许更吸引大家的眼球。

会上,蔚来总裁秦力洪揭开了蔚来今年第三辆新车型的神秘面纱。

“我们会在4月中旬正式发布一款全新的新车,也就是传说的‘Gemini’双子星,过去大家误解了是一个全新品牌,其实是一款全新车型。”

据悉,该车型是一辆基于NT2.0平台打造的中大型SUV,智能化水平将与ET5和ET7保持一致,尺寸则介于ES6与ES8之间,已正式命名ES7,售价应该也会介于两者之间。

此前,蔚来方面已经发布了ET7、ET5两款新车,并分别将于3月底及9月开始交付。而ES7也将在年内实现交付,至此蔚来将有6款车型在售,且在非BaaS方案下,定价都在30万元以上。

ES7也将是蔚来首次罕见地未在NIO Day上发布的车型。

不同于去年理想推改款、小鹏添新车、蔚来卖旧车,最终导致蔚来全年交付错失冠军,月交付量被腰部势力超过的局面。今年的蔚来正在加速狂奔以占领豪华品牌市场,并有望重回新势力第一。

多车型并售,蔚来提速

距离2021年已过去两个多月,今年的新能源车企产品规划也都相继浮出水面,小鹏G9、理想X01、哪吒S、威马M7、高合HiPhi Z等车型均将在今年实现交付。但要说一次性推出三款中高端车型的车企,暂时只有蔚来一家。

新车型带动交付量,这是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主要增收来源。

去年小鹏P7、P5,理想ONE改款都将这两家企业交付量再次推上了一个高度,更多的交付量意味着能够贡献更多的营收,在当前各方势力均想要分食一口新能源蛋糕的局面下,储备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研发,有利于建立车企的护城河。

2022,蔚来狂奔
2022,蔚来狂奔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明显看出,去年蔚来营收增速不及小鹏及理想,而营收的增加也能让车企在研发投入上更为大胆,推动产品力的提升,以此形成正向循环。

另一边,去年小鹏、理想相继在港完成双重上市,顺利筹集到上百亿港元的资金。相反蔚来由于用户信托基金等影响,回港路途并不顺利。

去年末蔚来李斌向媒体披露,目前暂无新的上市计划,2022年将“重新做回自己”。这便意味着蔚来今年从外部融资的可能性较小。

而这三款基于NT2.0开发的车型或将成为蔚来的“及时雨”,以便在接下来新一轮新能源大战中,累计足够的资本和用户基础。

2021年最后一天,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是补贴最后一年。年初各大车企也相应调高了售价,上涨幅度分别在2000-20000元不等。

虽说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高,但补贴彻底取消后的市场并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如2019年新能源补贴的大退坡便引起了整个行业的恐慌。

因此,今年可以说是车企们稳定累计用户资源的最后一年,而上一个寒冬也证实了,厚实的群众基础也将是车企们在未来竞争中存活的一张底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游供应链产能或将继续影响车企交付量攀升。秦力洪也透露:“我们今年的交付目标由供应链说了算,今年产能会有所提升,能产多少就交付多少。”

这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蔚来对于这三款产品的产品力十分有信心;其二,上游零部件供应仍不容乐观。

说回ES7这款车型,不同于此前的产品,从该车的命名上不难看出,ES7是一辆细分市场的产品。

ES8当前售价46.8-55.8万元,ES6售价35.8-46.8万元,而ES7作为一辆五座中大型SUV在定价上和它的前辈们应该是有一定重合的。

蔚来的ES6和ES8起到的是锚定作用(轿车同理),确定了蔚来品牌整体的价格区间,ES7则挖掘细分用户的需求。而蔚来没有选择继续上探或类似特斯拉那样下沉,大概率是想加深其在这一区间的品牌强度。

实际上秦力洪也明确表明,ES7将对标宝马X5L。

对标宝马,加固中高端地位

这并非蔚来第一次对标宝马。

此前,蔚来方面称ET7对标的车型是宝马7系等大型轿车,而ET5对标车型则是宝马3系。

李斌也曾表示,蔚来会坚守自己的定位,BBA燃油车卖多少钱,蔚来电动车卖同样的价格,比他们的服务、性能更好,智能化程度高,产品更有竞争力,服务有竞争力,这是蔚来的总体的策略。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汽车市场依旧是燃油车为主导,要想从新能源潜在用户中挖掘中高端市场还是较为困难,相反直接从燃油车市场抢夺用户能获得更多的增量。

2022,蔚来狂奔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高端轿车零售排行榜宝马5系及3系分列一二。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整个宝马集团总销量达到了221万辆,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销量。

但宝马在纯电领域的成绩却与之形成了较大反差,2021年全球销量为10.3万辆,虽然高于蔚来的9.1万辆,但在中国销量仅有4.8万辆。缺少爆款,也有不少车型面临或已经停售。

秦力洪也直言,在高端新能源车这个事上,蔚来和宝马比不是后进分子。

因此,对于宝马用户来讲,要转型新能源大概率是要选择其余品牌。如果蔚来将“对标”这一概念植入消费者心中,同时宝马始终拿不出有力的产品,那么随着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高,蔚来可承接的流量极为可观。

此外,正如前文李斌所述,蔚来在服务和智能化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服务方面,传统车企推行的经销商模式已经根深蒂,利益错综复杂,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如去年大众推行的代理制销售模式,也因为经销商为卖车私下给予消费者一定优惠,成为了摆设。

在销售端尚且如此,更难谈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于经销商的把控。因此附加值也会左右一部分消费者购车时的决策。

不过此番种种,对于蔚来既是机会,也同样是考验。

面对即将大量增加的用户,蔚来引以为傲的服务质量是否会有所下降,换电模式与直营模式也需要大规模投入进行建设和维护。蔚来在去年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便陆续回收了加盟的NIO Space所有权,因此大概率也不会再次开放加盟。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维持服务这块招牌,大规模扩招也必不可少,短时间内涌入大量员工也可能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蔚来要想站稳中高端品牌还需要不短的路程,但其加速的动作已经初现端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