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宝宝出牙期、出牙晚,到底要不要补钙?

宝宝在4-7个月的时候,就会进入出牙期了。宝宝发育状况不同,有些宝宝出牙早,有些则出牙要晚些,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也有些宝宝甚至在一岁左右才出牙,一岁如果还没有出牙,就要带宝宝去正规医院找牙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出牙期的宝宝脾气会变得烦躁,爱动,爱哭闹。但在这个时期,宝宝6个月后,从妈妈身体里带来的抗体,也就是免疫力,也会慢慢消失;这个时候宝宝要自己建立免疫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就会出现生病的状况,家长一定要分清楚是宝宝生病了,还是出牙呢。

宝宝出牙期、出牙晚,到底要不要补钙?

宝宝出牙期有哪些症状

1、烦躁不安

出牙期的宝宝要比平时更敏感、更加烦躁,总喜欢让家长抱着进行安慰。

家长可以适当为宝宝按摩脸颊,或使用磨牙棒。

2、口水比平时多

当宝宝出牙之后,宝宝流口水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出牙时产生的过多唾液会流的下巴湿漉漉的。

家长要注意给宝宝勤换围兜,避免宝宝长出疹子。

3、牙龈痒,咬东西

随着宝宝出牙,对牙龈神经带来刺激,宝宝会出现牙龈痒或疼的症状。宝宝会通过咬玩具或其他东西做出反应。

这时家长可以给宝宝买磨牙棒等物品,来缓解口腔不适。或用手指、口腔清洁棉、或棉签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减轻疼痛。如果宝宝哭的太厉害,无法缓解,影响到睡眠、食欲,请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4、体温升高

出牙期很多宝宝体温会明显升高,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家长可以放心。家长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体温达到38.5°以上,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查明病因。

5、睡不安稳

出牙期的宝宝会出现夜醒频繁的情况,并且烦躁不安,哭闹,这都是口腔不舒服导致的宝宝无法正常睡眠,这个时期,要让宝宝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宝宝长牙顺序

宝宝出牙时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不同宝宝出牙时间早晚也各不相同,但只要在个体差异范围内,都属于正常的。家长们可以关注宝宝正确的出牙顺序,以确定宝宝的出牙状态。

宝宝出牙期、出牙晚,到底要不要补钙?

从这个图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宝宝10个月时,下门牙应该是早早的已经发育出来了,而上门牙也正在发育中,甚至有的宝宝就连侧门齿也都已经长出。

有些宝宝明明到了出牙的年龄,却迟迟没有动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出牙晚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或家庭病史,也会对宝宝出牙造成影响。如果父母的牙齿状况就不好,那么宝宝的牙齿发育也不会太好。

宝宝出牙期、出牙晚,到底要不要补钙?

2、营养

在宝妈怀孕期间,对钙剂和维生素D等营养摄入不足,也会导致宝宝出牙晚的情况。

宝宝出牙期间对矿物质钙、磷尤为重要,家长要注意,宝宝良好的生长发育和体内钙质营养是否均衡关系密切。

3、外力冲击

影响宝宝出牙晚,口腔受到外力的冲击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4、疾病

比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当然导致乳牙萌出异常的疾病,往往还有身体上的其他异常表现。这需要就医进行综合诊断。

宝宝出牙期、出牙晚,到底要不要补钙?

出牙晚要补钙吗?

在排除掉疾病原因后,只要饮食均衡合理,营养充足,宝宝是不会缺钙的。

如果宝宝已经添加辅食,吃一些相对较硬的食物,如手指类食物,磨牙饼干等,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有利于促进牙齿的萌出。

在宝宝出生的时候,乳牙牙胚就已经藏在牙龈里了。所以爸爸妈妈不必担心,宝宝只是长牙迟些,只要宝宝身高、体重、头围大小、动作发育、语言等生长发育状况正常,就无需过于焦虑,更不要盲目补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