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黛玉和薛宝钗初见,就碰撞出火花,宝钗的举动暴露出教养的短板

薛宝钗初来乍到,就抢了林黛玉的风头,让她特别不爽。从此埋下二人“不相容”的现实。

宝钗一来就“礼贤下士”,将贾家人都“征服”。上下所有人都喜欢她,小丫头们也喜欢和她玩,自然让“目下无尘”的林黛玉心中愤懑。

林黛玉和薛宝钗初见,就碰撞出火花,宝钗的举动暴露出教养的短板

这就像史湘云对谁都好,唯独对林黛玉经常闹别扭。就是当初林黛玉的到来,夺了史湘云在贾家的关注和地位,让她耿耿于怀。

(第五回)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薛宝钗让林黛玉“妒忌”,是小女孩的通病。林黛玉有“小性”的一方面,却显得更真实。反观薛宝钗的表现,则有些不妥当。

薛宝钗初来贾家做客,表现优秀固然是好,可“分寸”地拿捏却体现出教养。

她想获得好评,却抢了主人家里姑娘的风头,不免操之过急。

林黛玉和薛宝钗初见,就碰撞出火花,宝钗的举动暴露出教养的短板

古代大家闺秀的教养极其严格。言行举止,行为规范都有严格要求。不同的社会地位,要有不同的行为准则。

“规矩”,就是古人为不同阶层的人设定的不同标准。

就像刘姥姥来贾家,她就算再讲礼貌,再束手束脚,仍旧也要出丑。

而林黛玉初来贾家,则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林黛玉的小心谨慎,固然是林家与贾家巨大的家世差距,却也是她的教养体现。

黛玉谨小慎微表现在方方面面,一步路不敢多走是不乱走,一句话不敢多说是不乱说。怕人耻笑不是说她可能做错,而是不熟悉人家规矩,就不要做不符合人家规矩,让主人为难的事。

林黛玉和薛宝钗初见,就碰撞出火花,宝钗的举动暴露出教养的短板

所以,林黛玉吃完饭看见小丫头端上茶,开始以为是喝的。却聪明地先看别人如何做。结果发现是漱口的,才照着做不出错。

林黛玉所受的教育是自己方便,也要与人方便。入乡随俗不特立独行。她用最妥帖的方式融入贾家的大环境。既符合她的教养,也让贾家人接受。

但薛宝钗不是!从初来引起林黛玉的不满看,她的教养是不够的。

薛宝钗一来就表现得极为优秀,将自己的完美展现出来。小女孩爱表现是人之常情。可不符合大家闺秀的为客之道。

她对外呈现那么好,必然让人有所比较,让主人家的姑娘如何自处?

作为客人处处表现比主人家的孩子还完美,换成现在就容易让人比较“你看看人家的谁谁”,这不是给人添堵么?

林黛玉和薛宝钗初见,就碰撞出火花,宝钗的举动暴露出教养的短板

不抢人风头,不过于招摇才是大家闺秀应有的行为规范。

至于小丫头们都喜欢和薛宝钗玩在一起,她也“豁达包容,随时就分”,更不符合大家闺秀的典范。

贾家三春姐妹和林黛玉、史湘云等是绝不可能和小丫头玩闹一起的。主人和奴才之间,再亲近也是私下里,不会堂而皇之在人少乱了乱了分寸和规矩。

比如后文小丫头靛儿没了扇子,就跑来找薛宝钗要,就是她平时太“随和”,失去分寸而。没大没小。

关键是薛宝钗“浑然不觉”与林黛玉“谨小慎微”,形成鲜明对比。至于对错,无疑林黛玉是对的,薛宝钗是不对的。

林黛玉和薛宝钗初见,就碰撞出火花,宝钗的举动暴露出教养的短板

她的“浑然不觉”一方面是她不介意林黛玉的敌意,另一方面也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错。

薛宝钗太“一意孤行”,才会把蘅芜苑装饰成雪洞一般,让贾母看见后大为不满而斥责“不吉利”。

她住在贾家,要顾及主人的体面和感受。她与小丫头打成一片,把自己房间弄成雪洞,让别人看见算什么?知道的是亲戚家的孩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贾家怎么那么没规矩?

所以,薛宝钗的豁达、大度固然好,却过犹不及。

宝钗在贾家过于松弛的表现,与林黛玉的拘谨形成强烈对比,也暴露出她在教养方面的不足。

贾母明褒暗贬薛家,也是不错的!

会做人不表示教养完备!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