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南京博物院是大陆一个极为出名的博物馆,同样也被誉为是“三大博物馆之一”。

早在1933年的时候,著名大师蔡元培等人就提倡建立一个国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就在如此的契机下成为了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它在中国博物馆中的地位也是相当之高。

统计到2010年,南京博物院拥有的各类藏品已经达到了42万多件,位居中国前列,上到石器时代,下到当代,其中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

在它的“镇馆之宝”中,就有一个“贵媛之宝”格外引人注目,按照民间专家的说法,这个物品的价值已经能够达到9个亿。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藏有无数珍宝的南京博物院,在“宝贝”这方面,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然而,在2007年,经过专家的甄选再加上市民的投票,一共选出了18件来自于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可谓个个不俗。

这里面,除了“镇护之宝”金兽、“通天之宝”人鸟兽玉饰件以外,最为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贵媛之宝”金蝉玉叶。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在宋词之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种“金玉结合”的例子,在文物中也有过不少的例子,这也能够说明古人对于“金”与“叶”融合的美感体验。

在这么多封建王朝之中,朱家的明朝是一个使用金银器非常广泛的时期,这也尤其体现在首饰上,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明代的器物工艺水平是难以和唐、宋、元这些巅峰朝代相比的。

可是,历史上的明朝皇帝也曾多次采取法子促进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一发展起来,就催生了不少“土豪”群体的产生。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手中权力不够,钱又花不完,这就非常容易让这些人多了些“暴发户”的心理,充斥起炫富的味道,金银器的制作也就随之而重新兴起。

再加上厚葬风在当时非常流行,所以在随葬品中,也有非常多的金银器被塞了进去。

明朝和宋朝、元朝都是玩金银器的,只不过宋、元这些时代的金银器风格更加朴素。

可是明代金银器的工艺逐渐走向了复杂之路,这些富人们还喜欢往金银器上镶嵌各种各样的宝石,那种浓郁的富贵气息,很快就会展露出来。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1954年5月16日,江苏省文物工作组在吴县焦山乡五峰山发掘了一处墓葬,跟往常一样,考古学家们也将这里的墓葬按照数字号码排列。

在名为张安晚家族墓14号墓葬中,专家们出土了一件造型格外别致的金蝉玉叶,经过初步的分析,这枚金蝉玉叶是十五世纪下半叶时期的产品。

金蝉的长度约为2厘米,宽度为0.8厘米,厚度也有0.6厘米,整个金蝉的重量为4.65克。

经过鉴定,金蝉的成色为百分之九十五,有着很高的含金量,属于女主人的发簪。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从外表上来看,这个金蝉整体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蝉的头部向前伸着,双眼凸起,蝉身有8层凸纹,每层都有无数竖直的短线表现它的细部。

此外,蝉的左右各有两翼,外翼的长度约为1.7厘米,厚度仅仅只有0.2毫米,总体设计上来看栩栩逼真,足以看得出古时工匠的用心巧妙。

在这件“金蝉玉叶”上,巧妙的设计不仅局限于金蝉,还有玉叶。

玉叶的长度为5.2厘米,宽度从1厘米到3.2厘米之间,所用的料子都是新疆所生产的羊脂白玉,经过精心琢磨而制成的,呈现出透明凝脂状,看起来也非常细腻。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而且,叶片非常细薄,厚度仅仅只有0.2到1.5毫米之间,一共分为8瓣。

叶片上有一根主脉,两边还各有4根支脉,使得叶片也更加具备真实感,整片叶子的雕琢工艺都非常高超,做工也相当精细。

金蝉和玉叶采取的是不同的物质制成的,可是却能够巧妙得构成一个整体,这也充分说明了工匠的技艺水平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程度。

在玉叶之上,还有外大内小的圆孔,外径大约为2毫米,内孔径也有1.5毫米,将金蝉下方的金梗直接插在玉叶的中孔当中,这便形成了趴在树叶上的形状。

金蝉和玉叶这两个元素配合在一起,玉叶能够托住金蝉,金蝉也趴在玉叶之上,一静一动融为一体,构思非常巧妙,形象也格外逼真。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根据考古学者们的回忆,“金蝉玉叶”在刚刚出土的时候,还同样发现了一根长度约为4.7厘米的银柄。

柄部的顶端,同样还有一个1.65厘米到1.7厘米的银托,上面同样也有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小孔。

通过设计,“金蝉玉叶”中的金蝉、玉叶和银托巧妙结合为一个整体。

由于出土的时候,这些零件的位置都是在女主人的头部,除此以外,现场还找到了金银嵌宝玉插花。

这些都足以证明,这个“金蝉玉叶”就是发簪无疑,没有其他可能性了。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金”和“玉”的美好寓意

值得一提的是,这处被发掘的墓穴的主人并不是什么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且这个墓还是一个一男四女的合葬墓,而从墓志铭可知,金蝉玉叶的原主人,是这位墓主的小妾。

在古代,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够拥有三妻四妾,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这也能说明,虽然墓主并没有达到权势滔天的程度,可他在地方上还是拥有一定权势的。

在古时候,“金枝玉叶”这个词还有过一段时间形容皇家贵族的独苗子孙,后来还被形容身份非常尊贵的人,这也不难推断出,墓主是非常喜欢这位小妾的。

因此,他才花费了重金来打造了这个头簪,并且让这位小妾带着这支簪子入葬,这也说明墓主希望自己的小妾来世也能够拥有高贵的身份。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毕竟在古时,小妾的地位也比较低下,这一生她没有办法改变,只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来生了。

这件“金蝉玉叶”,可谓是明代中期的杰作,也是目前为止大陆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宝物,这也是它能够成为“镇馆之宝”的一大原因。

别看“金蝉玉叶”仅仅只是一个发簪,可是它的制作工艺却非常复杂,采用了压模铸范、薄叶延展、錾刻、焊接等多种工艺。

特别是在玉叶的制造上,相关行业的专家更是赞不绝口。

玉叶汲取了传统的阳线、阴线等多种琢玉的工艺,抛光也非常细腻,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从整体上来看,画面的构思也非常巧妙,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蝉在中国古文化的历史上也算是一种常见的艺术造型,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蝉的造型器具通常是以陪葬品为主。

这便是因为,古人认为人在死了以后会像蝉那样破茧重生,所以“金蝉玉叶”出现在陪葬品当中,就也不那么奇怪了。

“金”和“玉”在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也备受崇尚,最终到了经久不衰的地步。

过去的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总是保持着很高的向往之情。

他们认为,玉石向来都是山中沉积多年的精英,因此也被奉为神圣;而金则为矿物的精英,同样也是弥足珍贵的体现。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金饰品根本不怕氧化和生锈,同样也不溶解于酸,延展性也非常强,很多思想家都将它誉为是伦理道德的象征。

而玉石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形容君子之外,它的身上同样还有坚韧细腻、晶莹绚丽的特点,也让古往今来的人们爱不释手。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渐渐发展之下,古代很多叫法都称赞美好的女子为“金枝玉叶”,蝉的本身又和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有着深刻而悠久的关系。

自汉代以来,便有将玉蝉放入死者口中比喻重生的说法,如果平日里将蝉带在身上,则被视为纯洁和清高的象征。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在经济发展的那一历程中,也有将玉蝉放置于腰间的做法,谐音为“腰缠万贯”,更有人在蝉的叫声中找到了突破口,将蝉挂在胸前,寓意则为“一鸣惊人”。

人们从蝉自蛹到成长的漫长生活史中,都能看到蝉推脱后复能成虫的状态,这也有一种“暂死”后转生的思想。

古代的人们总是借着这一昆虫的形象,包含着祝愿大家吉祥和长寿的美意。

明代同样还有着大量的金银首饰,不过这件头饰的造型非常轻巧,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总体上透露着一种极为简洁的美感。

对于女性而言,蝉还有其他更多的含义。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比如在一些地方,则称蝉为“知了”,“知”谐音为“枝”,金蝉玉叶在这个时候也能够代表“金枝玉叶”,金蝉奏鸣,而玉叶则会相应震动,这也是金声玉振的艺术再现。

古往今来,灿烂的中华文明诞生过很多的文化珍宝,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墓主人背后爱恨情仇的故事似乎不在他们的探索范围之内,可这些却同样吸引着很多来自民间的猜测。

墓葬中的金蝉时隔如此多年依旧能够灿灿发光,再度走进大众的视野之中,也让人联想到了延绵几千年的文化,无论历经了如何的荣华和苦难,都能够重新焕发光芒。

不得不说,不少游客在看到了“金蝉玉叶”之后,都感慨道:

“原来古代的中国,才是一个真正的工匠大国,这件艺术品上的严谨和创新,绝对是世界前列水平。”

1954年,江苏发现1男4女合葬墓,墓内出土一金蝉,专家估价9个亿

参考

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馆之宝 人民日报

申宪.金玉结合的工艺珍品——金蝉玉叶[J].东南文化,1993(01):203.

来自明朝的金蝉玉叶黄金含量达95,张安晚送给小妾的发簪值9个亿,据说蝉是死了含口里下葬用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