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你这枕头用了多少年,你有多久没洗枕头了?”
明弘治年间,“沈九娘”在侍寝时尴尬地问唐伯虎。唐伯虎拍了一下枕头上的灰尘,爽快地回答:“娘子等一下,我去去就来,说这就提着枕头出去洗了。”
古人爱护枕头。枕头能用多少年?有些人认为可以使用很长时间,有人则认为使用的时间很短,有人基本一生只有一个枕头,而有些人可以每天换不同的枕头用。由于喜好不一样,沈
九娘的问题是无人能回答的。
但是第二个问题,枕头多久洗一次?
这个问题确实让唐伯虎很扎心,毕竟唐伯虎一段时间都是较为落魄,沈九娘嫁入唐家时,但是唐伯虎家里,“反视室中,瓶瓯破缺,衣履之外,靡有他物”。
可以说当时唐伯虎也没注意到枕头的事,因此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当你认为,唐伯虎要出去洗很长时间,大冷天夜里为枕头而揪心的时候,很快唐伯虎却给我们给了一个答案。
其实明朝时期,人们清洗枕头,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麻烦,又是要洗,又是要晒干,或者一些枕头完全不能清洗,看着挺揪心的!
唐伯虎拿出去的枕头,是一件虎头枕,所以清洗起来非常方便,直接用抹布洗刷就可以,不但干净而且还省事。因此没多久就拿着干净亮丽的虎形瓷枕就到沈九娘身边。
沈九娘看着唐伯虎小心翼翼的捧着虎形枕回来,奇怪的问:伯虎,这虎形枕有何特别,为何你如此谨慎,你们文人就是奇怪,喜欢卧在这坚硬的瓷枕上,难道你不觉得脖子痛吗?
唐伯虎一听就打开扇子说了起来,九娘,你可别小瞧这虎形枕,这可是我无意中获得的金代之物,说起这枕,历史可长了,据说最早的是石枕,后来出现了瓷枕、铜枕、玉枕、木枕等。
不过皇宫贵族和文人都是喜欢用玉枕、瓷枕,主要是因为玉枕能爽身怡神,而瓷枕有明目功能,古书中有句“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
这虎形瓷枕始于唐代,盛行于宋金,到了元代基本不多见了。我也是偶然所得,因它和我名字相近,所以我甚为喜欢。
沈九娘俏皮地点了一下虎形枕,问,金朝的人,为啥用凶猛的老虎做枕头呢?
唐伯虎说: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俗话说得好,俗话说,一虎卧中堂,如意又吉祥”。这种睡虎枕与金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金人起源于中国东北,对东北虎有着特殊的热爱。
因此虎形枕也成为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寝室用具,同时也成为了人们求福保安的吉祥物。而在民间古老传说中:“睡虎枕还有护身安神之功效。”
南朝梁人陶弘景在的《本草经集注》记载:“虎头为枕,辟厌恶。”也证实了当时人们对虎形枕的热爱。
沈九娘看着虎形瓷枕,感叹古代工匠的构思巧妙,竟然做出如此造型奇绝的瓷器枕头。此时唐伯虎看了一下时辰,说时间不早了.....
唐伯虎所珍爱的虎形枕,在国内不同的大小博物馆中都有陈列展示,作为古代磁州窑的精品之一,各地博物馆的虎形枕,基本上在图案和纹理,还有制作工艺,尺寸大小都基本一致,
磁州窑中的虎形枕,分为两种尺寸,大的一种,多数为高10多厘米,长36多厘米,宽14多厘米之间,小的一种大约高有 9 厘米多, 长 35多 厘米,宽10多 厘米,两者款式上也稍有不同。
小型虎形瓷枕,适合女子和小孩子,它呈伏虎状,虎头靠在前爪上,虎眼睁得很大,前额上画着“王”字,后爪向上倾斜并向前伸,老虎的尾巴随着枕头底部的弧线自然弯曲,盘绕在枕头前面。老虎的头、尾巴和爪子都是用金釉做成的。
老虎的身体被涂上淡黄色的釉,老虎的身体条纹也被涂上黑色。耳朵、眼睛和嘴巴都有纹理。整体造型生动逼真,装饰线条流畅。
大尺寸的金代的虎枕,枕面前低后高,老虎腰围圆润。白釉枕面涂赭黄黑釉,涂赭黄黑灰黄釉,侧面和周围装饰着飞雁,植物,有时候这些图案会被精细地雕刻出来。
虎身涂有老虎条纹,老虎的眼睛、眉毛、耳朵、嘴巴和尾巴都有纹理装饰,老虎的爪子向前伸展,在下巴下方微微弯曲。虎尾随着枕头底部自然弯曲,转向身体侧面。张开嘴和眼睛,好像在凝视。底部通常都不会上釉,
作为金代磁州窑的杰作,虎头瓷枕,以造型奇特,画工精湛,神态生动,科学合理等特点为世人所珍爱,古代工匠别致的将老虎和枕头结合,利用瓷器可塑性强的特点,
采用了“三分塑七分绘”的制作工艺。将民间对老虎的寓意融入到虎形枕中,据说枕着虎形枕休息,晚上不会做噩梦。
并且由于磁州窑以胎质精细,制作精巧著称,因此即便是过去了数百年,无论是上海博物馆,还是观复博物馆中,所陈列的虎形瓷枕,依然是釉色光亮莹润,
古代匠人和画师,更以自己的淳朴纯真的心,融入到瓷器的制作中,因此虎形枕整体透露出中华文化特有的虎虎生威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