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你這枕頭用了多少年,你有多久沒洗枕頭了?”
明弘治年間,“沈九娘”在侍寝時尴尬地問唐伯虎。唐伯虎拍了一下枕頭上的灰塵,爽快地回答:“娘子等一下,我去去就來,說這就提着枕頭出去洗了。”
古人愛護枕頭。枕頭能用多少年?有些人認為可以使用很長時間,有人則認為使用的時間很短,有人基本一生隻有一個枕頭,而有些人可以每天換不同的枕頭用。由于喜好不一樣,沈
九娘的問題是無人能回答的。
但是第二個問題,枕頭多久洗一次?
這個問題确實讓唐伯虎很紮心,畢竟唐伯虎一段時間都是較為落魄,沈九娘嫁入唐家時,但是唐伯虎家裡,“反視室中,瓶瓯破缺,衣履之外,靡有他物”。
可以說當時唐伯虎也沒注意到枕頭的事,是以不免有些尴尬,不過當你認為,唐伯虎要出去洗很長時間,大冷天夜裡為枕頭而揪心的時候,很快唐伯虎卻給我們給了一個答案。
其實明朝時期,人們清洗枕頭,可不像我們現在這麼麻煩,又是要洗,又是要曬幹,或者一些枕頭完全不能清洗,看着挺揪心的!
唐伯虎拿出去的枕頭,是一件虎頭枕,是以清洗起來非常友善,直接用抹布洗刷就可以,不但幹淨而且還省事。是以沒多久就拿着幹淨亮麗的虎形瓷枕就到沈九娘身邊。
沈九娘看着唐伯虎小心翼翼的捧着虎形枕回來,奇怪的問:伯虎,這虎形枕有何特别,為何你如此謹慎,你們文人就是奇怪,喜歡卧在這堅硬的瓷枕上,難道你不覺得脖子痛嗎?
唐伯虎一聽就打開扇子說了起來,九娘,你可别小瞧這虎形枕,這可是我無意中獲得的金代之物,說起這枕,曆史可長了,據說最早的是石枕,後來出現了瓷枕、銅枕、玉枕、木枕等。
不過皇宮貴族和文人都是喜歡用玉枕、瓷枕,主要是因為玉枕能爽身怡神,而瓷枕有明目功能,古書中有句“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
這虎形瓷枕始于唐代,盛行于宋金,到了元代基本不多見了。我也是偶然所得,因它和我名字相近,是以我甚為喜歡。
沈九娘俏皮地點了一下虎形枕,問,金朝的人,為啥用兇猛的老虎做枕頭呢?
唐伯虎說: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俗話說得好,俗話說,一虎卧中堂,如意又吉祥”。這種睡虎枕與金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金人起源于中國東北,對東北虎有着特殊的熱愛。
是以虎形枕也成為了當時人們日常生活寝室用具,同時也成為了人們求福保安的吉祥物。而在民間古老傳說中:“睡虎枕還有護身安神之功效。”
南朝梁人陶弘景在的《本草經集注》記載:“虎頭為枕,辟厭惡。”也證明了當時人們對虎形枕的熱愛。
沈九娘看着虎形瓷枕,感歎古代工匠的構思巧妙,竟然做出如此造型奇絕的瓷器枕頭。此時唐伯虎看了一下時辰,說時間不早了.....
唐伯虎所珍愛的虎形枕,在國内不同的大小博物館中都有陳列展示,作為古代磁州窯的精品之一,各地博物館的虎形枕,基本上在圖案和紋理,還有制作工藝,尺寸大小都基本一緻,
磁州窯中的虎形枕,分為兩種尺寸,大的一種,多數為高10多厘米,長36多厘米,寬14多厘米之間,小的一種大約高有 9 厘米多, 長 35多 厘米,寬10多 厘米,兩者款式上也稍有不同。
小型虎形瓷枕,适合女子和小孩子,它呈伏虎狀,虎頭靠在前爪上,虎眼睜得很大,前額上畫着“王”字,後爪向上傾斜并向前伸,老虎的尾巴随着枕頭底部的弧線自然彎曲,盤繞在枕頭前面。老虎的頭、尾巴和爪子都是用金釉做成的。
老虎的身體被塗上淡黃色的釉,老虎的身體條紋也被塗上黑色。耳朵、眼睛和嘴巴都有紋理。整體造型生動逼真,裝飾線條流暢。
大尺寸的金代的虎枕,枕面前低後高,老虎腰圍圓潤。白釉枕面塗赭黃黑釉,塗赭黃黑灰黃釉,側面和周圍裝飾着飛雁,植物,有時候這些圖案會被精細地雕刻出來。
虎身塗有老虎條紋,老虎的眼睛、眉毛、耳朵、嘴巴和尾巴都有紋理裝飾,老虎的爪子向前伸展,在下巴下方微微彎曲。虎尾随着枕頭底部自然彎曲,轉向身體側面。張開嘴和眼睛,好像在凝視。底部通常都不會上釉,
作為金代磁州窯的傑作,虎頭瓷枕,以造型奇特,畫工精湛,神态生動,科學合理等特點為世人所珍愛,古代工匠别緻的将老虎和枕頭結合,利用瓷器可塑性強的特點,
采用了“三分塑七分繪”的制作工藝。将民間對老虎的寓意融入到虎形枕中,據說枕着虎形枕休息,晚上不會做噩夢。
并且由于磁州窯以胎質精細,制作精巧著稱,是以即便是過去了數百年,無論是上海博物館,還是觀複博物館中,所陳列的虎形瓷枕,依然是釉色光亮瑩潤,
古代匠人和畫師,更以自己的淳樸純真的心,融入到瓷器的制作中,是以虎形枕整體透露出中華文化特有的虎虎生威氣勢。